人类与考古 图说北齐高洋墓   》 第23节:画家的线条老到纯熟      Zhu Yan

  无论是清理壁画的时候,还是加固、修复壁画的时候,始终有一个悬念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设计、绘制高洋陵墓壁画的画家究竟是谁呢?
  北朝时期,书法、绘画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从文献中得知,北齐著名画家杨子华、曹仲达等人声名显赫,冠绝一时。曹仲达是西域曹国人,他属于昭武九姓的粟特人,这位造诣极高的御用画家,其"曹衣出水"和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齐名,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如果他去绘制表现北方少数民族形象的壁画,无论在技法上,还是在生活素材上,绝对都游刃有余。有时候我真的在想,高洋墓壁画会不会就是他的杰作?要真是那就太好了!
  但是,迄今没有任何流传下来的东魏、北齐时代的绘画真迹可供参考,我们无法把高洋墓中的壁画与之相比较。同时墓中又没有出土任何形式的文字资料,要推测哪一位画家负责壁画绘制,真可谓是难上加难。
  回顾墓道壁画中的仪仗队列,那106个人物的形象很少有雷同的,这在迄今发现的墓葬壁画中极其罕见。很多墓葬,包括唐代大型皇族陵墓,其壁画人物,基本是千人一面。在高洋陵墓壁画中,画家创作出来了一些个性鲜明、形态生动的人物形象,画家通过线条和色彩,成功地表现出人物的姿态、表情乃至内心情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记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为了出版发掘报告书,再一次来到石家庄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壁画资料进行最后核对,大家对于哪几个壁画人物是自己清理出土的依然记忆犹新。
  "这个将军是我清理的。"
  "赵永洪发掘的这几个文官还那么精神,怎么不见老啊。"
  "看!看!那两个长着冬瓜脑袋的官吏不是包强的爱将嘛。"
  嬉笑之间,仿佛我们又回到了当年的发掘现场。的确,高洋陵墓的壁画,规模宏伟,场面壮阔,人物众多,形象生动,它不能不给每一个参与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展示了北朝晚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和成就,可以推测,它应该是由皇帝近侧的几个一流画家共同绘制完成的。
  作为北朝绘画真迹,高洋陵墓壁画的发现,对了解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研究中国绘画史都意义重大。归纳这批壁画的艺术水平,可以概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画家的线条老到纯熟,颜色运用恰倒好处。
  线条是中国画的传统语言,先秦两汉的绘画几乎全部用线条来表现,色彩处于从属地位。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极大地丰富了线条的技法,文献记载这样评价顾恺之的画迹:"紧劲连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高洋墓壁画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从现存部分观察,壁画、地画的起稿主要采用淡墨线,虽然概括,但用线以中锋为主,决不草率;定稿线采用浓墨或朱红线,严谨准确;人物、神兽等形象的轮廓线、骨干线用铁线描,线条虬劲秀美,流利挺拔;人物飘逸的衣纹、神兽的尾翎、飞扬的流云等,采用兰叶描,中锋用笔,饱满圆润,刚柔相济;人物的须发、苍龙的鳞片、武将的甲片等,采用高古游丝描,生动精美。壁画、地画中不同笔法的线条,有颜色浓淡的变化,有粗细疏密的变化,张弛有致,运用自如。在同一形象上,为适应不同表现需求,各种笔法并用,显示了画家用线技法的高超。
  绘画中给人最突出的感受莫过于色彩。在高洋墓壁画、地画中,成色采用了平涂、勾填和晕染等方法。人物服装、仪仗、神兽、流云等,多以平涂勾填成色;人物面部、肌肤、莲花、神兽肌肉等,则以晕染法表现。色彩与线条配合甚佳,可谓"随类赋彩",准确鲜明。需要强调的是,来自西域的凹凸晕染法与中国传统晕染法,在壁画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它们相互融合,不着痕迹。壁画中人物面部的色泽极富立体感,记得画史上曾评价唐人吴道子的壁画:"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道子之画如塑然"。如果把这样的评价送给高洋墓的画家,我以为亦不为过誉。
  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神兽造型飘逸灵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重庆出版社
第1节:通往湾漳之路第2节:七十二疑冢第3节:北朝陵墓群调查第4节:最高大的坟丘天子冢(图)
第5节:开进湾漳村(图)第6节:初见帝王威仪(图)第7节:踏过莲花地毯的仪仗队(图)第8节:墓道壁画人物
第9节:两侧的仪仗队列第10节:地下水出现了(图)第11节:朱雀门中睡国宝(图)第12节:被侵扰的武士(图)
第13节:墓葬部分被盗掘(图)第14节:墓室顶部的天象图(图)第15节:锁定陵墓主人第16节:苍狼出世(图)
第17节: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第18节:双面皇帝第19节: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第20节:乍现盛世曙光(图)
第21节:华丽时代(图)第22节:色彩纷呈的时代(图)第23节:画家的线条老到纯熟第24节:迷雾重重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