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
陳存仁 Chen Cunren
七次出海 船衹不同
鄭和出海使用的船衹,每次多少不同,記載得最周密的是已故歷史博物館館長包遵彭所著《鄭和下西洋之寶船考》一書,其他記載最簡明的是羅懋登著的《三保西洋記》,附表如後(見57頁):
表中的記載為鄭和每次出航外洋艦船的總數,平均每次出航大小船衹在一千四百艘左右。又其中寶船亦即主力艦,每次在三十六艘上下,工作人員在第七次出航時,為兩萬七千五百五十名,其他幾次沒有查考,想來每次差不多,因為工作分配,必須有這麽多的人,才能完成所負使命。
航海傢鄭和,在七次下西洋中,曾三擒番王,發動了三次海上大戰,宣撫三十多個國傢,在外交、軍事上,以濟弱扶強姿態發展國威外,另對非洲,以農業技術支援三次,接送非洲來華的農耕訓練隊,有八次之多,並授當地土人鑿井之法,以利灌溉。目下爪哇、馬來亞尚有三寶井的遺跡,以資紀念。
另外在國際貿易方面輸出織物,如錦綺、紗羅、彩絹、綾緞、絨錦、金織、彩帛、絲、五色段絹等,以及明代的永窯、宣窯、青白花瓷器、漆器、宣爐、藥材、金銀等。
以上這一些對國傢的貢獻,恐怕衹有航海傢才能完成。可惜宣德以後,明朝諸帝的雄纔大略,遠不能與成祖相比,諸臣也沒有鄭和這樣的人才。自此後繼無人,連南洋已有的勢力也逐漸衰微,到後來自己海疆也不能保,緻倭寇橫行,為禍數十年而不戢。否則,好望角之發現,不必要等到五十五年之後由葡人地亞士於一四八七年纔發現,而中西交通,應當是由我們中國人首開其端的。
近人考證 製成模型
我友董浩雲先生,素有"中國船王"之稱,與包玉剛先生並駕齊驅,馳譽環球。單講董氏屬下的船衹,要比從前招商局船衹多出不少,他本來打算要拍一部《鄭和下西洋》的電影,先决問題就是要依據考證,製造一隻寶船模型。他請工程師畫好了圖樣,造成一隻精緻的模型,接着就請戲劇傢姚剋(莘農)寫一個本事,再請歷史小說傢南宮博寫成故事小說。後來董氏想到拍片的主角,認為以尤伯連納最為合適,他在美國恰好碰到尤伯連納本人,尤說:"擔任主角毫無問題,但片酬要一百萬美元。"因此董氏計算一下,認為不合理,衹得作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 | 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 | 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 | 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 | 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 | 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 | 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 | 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 | 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 | 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 | 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 | 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 | 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 | 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 | 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 | 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 | 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