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臺灣現代民歌三十年:遙遠的鄉愁   》 第23節:第二章 盛開(4)      公路 Gong Lu

  給我一張鏗鏗的吉他/一肩風裏飄飄的長發/給我一個回不去的傢/一個遠遠的記憶叫從前/我是一個民歌手/給我的狗給我的狗/給他一塊肉骨頭/江湖上來的該走回江湖/走回青蛙和草和泥土/走回當初生我的土地/我的父/我的母/我是一個民歌手/歲月牽的多長/歌啊歌就牽得多長/風到何處/歌就吹到何處/路有多長/歌就有多長/路有多長/草鞋就有多長/下遊到上遊/河水多清涼/多少靴子在路上街上/多少額頭在風裏雨裏/多少眼睛因了望而受傷/我涼涼的歌是一帖藥/我是一個民歌手/我的歌我的歌/敷在多少傷口上/開門推開小客棧的門/一個新釀的黎明我走進/一個黎明芬芳如詩經/茫茫的霧/晶晶的露/我是一個民歌手/一邊唱一邊走/一個新的世界我走進 --《民歌手》 詞:餘光中 麯:楊弦 唱:楊弦、許可欣 "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並不是楊弦第一次發表作品。早在1974年,楊弦就參加當時已頗負盛名的鬍德夫"美麗的稻穗"演唱會,他第一次演唱了譜自餘光中詩作《鄉愁四韻》的歌麯,並邀請餘光中坐在臺下欣賞。一種說法是楊弦的演唱"受到現場觀衆的歡迎",而另一種說法則是"楊弦敢把那不能唱的詩唱了起來,又可以不理會臺下有人在駡:'幹你娘,長江水是圓是扁,你知道個鳥!'"(李雙澤《歌從哪裏來》) 楊弦與鬍德夫卻因此萌發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的想法,並在1975年促成。演唱會前半場是英文本土創作部分(輔仁大學外文係畢業的賴聲川與臺大外文係肄業的鬍德夫都是參與演出的歌手),後半場就是楊弦的個人創作發表會,所有作品均在一年內完成。
  關於1974、1975年這兩場演唱會的意圖,楊弦曾經表示:"從嘗試寫麯到《鄉愁四韻》的完成,而至將麯子發表出來,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衹覺得在一個西洋歌麯演唱會中,突然給聽衆一首中國文字的新旋律,對我而言是件很新鮮的事,對觀衆來說也許會有新的震撼,完全是抱着一種姑且試之的心情去做這件事……在1975年演出的中國'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這時我就有比較嚴肅的心情,希望藉着歌謠的形式,將反映現代人思想的現代詩以旋律來傳達,表現。"(林純玲,1980) 之前對此場演唱會的宣傳重點是以發表"國語的創作民謠"為主,贈票的對象也是以文藝界人士居多,這也是它被視為1970年代風起雲涌的鄉土文化運動生力的最大原因。楊弦通過對民族音樂的追尋,不僅賦予作品更多的民族色彩,使民歌結合民族主義的熱情,成為一場文化尋根的運動,同時滿足了年輕人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欲望。以餘光中的詩作入詞,呈現的是一種對歷史、文化中國的懷想,演唱《民歌》常常令他感到"一種長久被壓抑,渴望掙紮、突破的力量在賁張,唱到後來,激動得快唱不出來了"(黃宗柏,1977)。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推薦序一 喚起民歌時代的心中夢想第2節:推薦序二 唱過一個時代第3節:推薦序三 民歌,啊!民歌!
第4節:推薦序四 回到少年中國的路第5節:推薦序五 島嶼的寬度第6節:跋 給孤獨的孩子們
第7節:自序 永遠的未央歌(1)第8節:自序 永遠的未央歌(2)第9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1)
第10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2)第11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3)第12節:第一章 往事(1)
第13節:第一章 往事(2)第14節:第一章 往事(3)第15節:第一章 往事(4)
第16節:第一章 往事(5)第17節:第一章 往事(6)第18節:第一章 往事(7)
第19節:第一章 往事(8)第20節:第二章 盛開(1)第21節:第二章 盛開(2)
第22節:第二章 盛開(3)第23節:第二章 盛開(4)第24節:第二章 盛開(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