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破译张爱玲的情感密码: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3)      闫红 Yan Gong

  但是,没办法,孙用蕃嫁过来,张爱玲在她治下,只能接受她的安排,穿她的旧棉袍。张爱玲说那颜色像碎牛肉,穿在身上的感觉,是浑身都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在贵族化的教会女校穿着这样的衣服走来走去,相当难堪。学校里一度酝酿制定校服,张爱玲内心非常渴望,还想象也许像别处那样,是白衬衫,藏青色的十字交叉背带裙,洋服中的经典作,又有少女气息。可惜学校当局最终没通过。
  多年后她到台湾,还赞赏女学生的草黄制服,听说群情激愤要求废除女生校服,不禁苦笑,也知道这样“忆苦思甜”说出来会让年轻人生厌,没办法,“我那都是因为后母赠衣造成一种特殊的心理”。 张爱玲晚年写到继母,仍是一股子冷嘲热讽的口气,我想,也许跟孙用蕃自说自话的“赠衣”之举不无关系。
  当然,更不可原谅的,还是她抢走了自己的父亲,孙用蕃嫁过来之后,张志沂对她言听计从,从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的叙述来看,这俩人从头到尾感情都不错,真应了那句话,谁都有谁的那杯茶。
  孙用蕃和黄素琼不同,没那个眼界,也没那个想法,她和张志沂一样,在旧时代里生了根,如果说“遗少”也有女版的话,那么她就是。和张志沂一道躺在烟榻上,吞云吐雾,不管将来,在近乎微醺的气氛中,消磨掉这一生,有什么不好呢?她和老公志同道合,于是相亲相爱。
  对此,张爱玲当然是不愉快的,会有一种被剥夺感,她拼命地瞧不起父亲的生活,到了这会儿,还有自我保护的成分——用轻视将自己与他隔绝开来,装作根本不在乎他的感情,掩饰那一点点小失落。
  但是,正如她自己所言,她天生就是个写小说的人,“写小说的人”和普通人的一个区别,就是对别人特别有兴趣,甚至能超出个人好恶,把对方凝练为一个观察描写的对象。孙用蕃的到来,使得张爱玲有机会观察“继母”这个群体。这一群体历来公众形象不佳,张爱玲则试图设身处地,初见之时,孙用蕃也无意扮演经典版的后娘,愿意朝好里做,张爱玲的主观意愿和客观事实勉强接应上,她就把这点体会放到作文中,写了一篇很是善解人意的文章叫《继母的心》,讲继母也很不容易。
  孙用蕃读过之后非常感动,又拿给亲戚们看,但我总觉得张爱玲的“写”和孙用蕃的“感动”,都有表演的成分,张爱玲想表现自己别具慧眼,孙用蕃想展示自己初步取得成功。而所有的表演,都有谢幕的时候,身段撑久了,是会感到累的,张爱玲原本对孙用蕃没有好感自不必说,孙用蕃再有向好之心,也消除不了内心那股戾气。
  林白曾在小说中自嘲,一个女人,35岁之前无论如何要把自己嫁掉,就算结了再离,也比一个彻头彻尾的老姑娘心态健康。眼下剩女层出不穷,35岁早不复为警戒线,但是,在孙用蕃的那个年代里,这一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年龄,而她又活在人口众多关系极其复杂的家庭里,可以想象,在无人问津的那些岁月里,她积攒了多少心理垃圾,不管她的内心多么想扮演一个良善的“继母”,最终还是会绷不住地发泄出来。
  张爱玲是优秀的受宠的大小姐,孙用蕃不敢动她,就捡张子静这个软柿子捏,张爱玲的用词叫作“虐待”。不过,孙用蕃一定不会认可,人家不过是放弃“慈母”路线而改走“严母”路线而已,不是说棒子底下出孝子吗?为啥大家都不理解张孙氏的良苦用心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序:张爱玲是怎样炼成的(1)序:张爱玲是怎样炼成的(2)精彩书评:这么可怜身是眼中人
精彩书评:破译张爱玲的感情密码精彩书评:真实的张爱玲在这里精彩书评:原来张爱玲可以这样读
张佩纶的光辉岁月过程主义者和目的主义者(1)过程主义者和目的主义者(2)
李鸿章为啥喜欢张佩纶(1)李鸿章为啥喜欢张佩纶(2)李鸿章为啥喜欢张佩纶(3)
李鸿章为啥喜欢张佩纶(4)就这样老去(1)就这样老去(2)
就这样老去(3)父亲是女儿前世的情人(1)父亲是女儿前世的情人(2)
黄素琼这个湖南人很勇敢(1)黄素琼这个湖南人很勇敢(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1)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3)她和他的相互背叛(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