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中國古都北京   》 明代北京      閻崇年 Yan Chongnian

  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元年(1368年),在應天(今南京市)稱帝,定應天為南京,改大都路為北平府。後朱元璋封第四子朱棣為燕王,燕王的住地在北平府。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由他的孫子允蚑繼承皇位,這就是建文帝。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歷時四年,攻占南京,奪取帝位。朱棣以北平勢踞形勝,為“竜興之地”,便於控製北方,决定遷都北平。永樂元年(1403年),升北平為北京,今北京的名稱就是從這時開始的。改北平府為順天府。朱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將北京建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漢族皇帝。明代北京上承元大都,下啓清京師,北京作為全中國的政治中心長達588年。
  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下詔營建北京。第二年五月,開始營建北京的宮殿、壇廟。他派遣大臣督工伐木采石,燒製磚瓦,開窯燒灰,辦置顔料,疏通運河,徵集夫匠,進行施工準備。
  伐木—用量大,規格嚴,要到山中,進行采伐,“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諺語,說明采伐與運輸的艱難。木材運京後,儲在大木倉(今北京西單大木倉鬍同就是由此而得名)。大木倉有倉房3600間,至宮殿完工後仍庫存木材38萬餘根。
  采石—宮城中殿宇基座和殿前禦道都用巨型石板,萬斤以上達10000餘塊。
  燒磚—宮城庭院地面要墁磚三至七層,全部庭院約用磚2000萬塊。城墻與宮墻約用磚8000萬塊。僅紫禁城即用磚約一億餘塊。
  製瓦—所需青瓦、琉璃瓦和金屬瓦,數量大、規格多、配件雜。如琉璃瓦從製坯、塑花、燒坯至挂釉,需很長時間。還要根據建築尺寸、屋頂形式和瓦樣號數,提出瓦樣清單,進行燒製。
  燒灰—需要大量石灰作建築材料,派夫進山,千錘萬擊,開山取石,建窯燒灰,和灰成漿,以備使用。
  顔料—粉刷宮墻用的紅土子,粉刷殿堂內壁用的包金土,以及檐、柱、鬥拱、藻井彩繪,所需顔料量是很大的。
  這建築材料多出自南方,為瞭解决運輸,需要疏通運河。永樂十五年(1417年),營建工程全面展開,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完工。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正式遷都燕京,以北京為京師,南京為陪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引言(1)引言(2)金代中都(1)金代中都(2)
金代中都(3)金代中都(4)金代中都(5)金代中都(6)遷鼎大都元大都城(1)
元大都城(2)元大都城(3)百貨彙聚科技文化(1)科技文化(2)科技文化(3)
科技文化(4)科技文化(5)中外交流(1)中外交流(2)明代北京北京城池(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