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 》 群氓之族:群體認同與政治變遷 》
第23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4)
哈羅德·伊羅生 Harold R.Isaacs
後革命時代:馬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理論,承諾一個國際社會主義的新秩序,以取代資本主義的無政府、帝國主義的壓迫,以及民族主義對抗所導致的戰爭。在蘇聯,布爾什維剋所承諾的,正是這樣的一個社會與政治體製,全國的100多個民族,有些享有領土的獨立,但全部都享有文化與語言的自主,同時又能在中央權力機構享有某些代表權。但是,所有這些承諾都破滅了,而問題正好就出在"民族問題"上。民族問題,在共産主義理論中始終是個中心議題,在共産黨的政策裏也始終是個棘手的議題。
蘇聯會變成一個民族的共産主義政權(national?Communist power),開始的時候是身不由己,到了斯大林的手上,則是出於故意。基於自己的民族戰略目標與政策,蘇聯甚至出賣了其他地方的革命運動,這在德國、中國、西班牙與法國所造成的後果尤其重大;在1920到1940年之間,這些國傢如果沒有蘇聯的介入而能走自己的道路,可能早已大幅改變世界歷史的進程。這一段歷史,後來又直接導致蘇聯民族共産主義與中國民族共産主義的决裂--今天在蘇聯,"黃禍"之說言之鑿鑿,其威脅遠甚昔日之美國或霍亨索倫日耳曼(Hohenzollen Germany)。
在蘇聯國內,共産主義承諾的新秩序同樣是空話一句。共産主義在蘇聯一黨專政了60年,在東歐也有將近30年的歷史,無論是國傢內部或集團內部的政策,大部分仍然是圍繞着古已有之的對抗在打轉,組成這些國傢的數十個民族之間,過去未能解决的問題今天依然存在。各自分立的共和國是建立了,處理民族問題的相關機構也成立了,政治上與文化上的民族自主玩得有模有樣,但是,理論上尊重民族與文化的那條綫,仍然與中央集權那條威權主義的綫糾纏不清,不論在哪一方面,都落入一套設計好的環節,不是配合權力行使的需要,就是迎合當權者的基本教義。民族問題不僅在蘇聯未能解决,甚至斯大林長達30年的統治也無能為力--斯大林本人是格魯吉亞人(Georgian),也是"民族問題"理論專傢--在他當權期間,一聲令下,有的民族整個遭到連根拔除與放逐,被處死的人數以百萬計。另一方面,1945年掌握東歐與東南歐以來,帝國權力所能達到的民族,蘇聯同樣無法有效控製。至於各個附庸國政權,對內部的民族問題也是束手無策。在捷剋,捷剋人與斯洛伐剋人仍然鬧得不可開交;斯洛伐剋已於1993年脫離捷剋獨立。--譯註蘇聯1968年揮軍入侵這個國傢時,就是充分利用了這種內部的矛盾。在南斯拉夫,年老的鐵托(Tito)遲暮之年仍然費盡心思,防堵塞爾維亞人、剋羅地亞人、黑山人(Montenegrin)、波斯尼亞人以及其他尋求分傢的民族把這個國傢撕裂。1991年,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馬其頓等先後獨立,大南斯拉夫瓦解。--譯註羅馬尼亞與匈牙利之間,仍然為了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爭纏不休,雙方都利用對方的少數民族--阿爾巴尼亞人(Albanian)、馬其頓人、匈牙利人或其他族群--作武器,從外部施壓或進行反製。這種模式不僅見於俄國的西緣,同樣也出現在東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自序 政治變遷壓力下的族群認同(1) | 第2節:自序 政治變遷壓力下的族群認同(2) | 第3節:自序 政治變遷壓力下的族群認同(3) | 第4節:原版序 族群認同的先知(1) | 第5節:原版序 族群認同的先知(2) | 第6節:中譯本序 本書對族群本質提出新的解構(1) | 第7節:中譯本序 本書對族群本質提出新的解構(2) | 第8節:推薦一 讀歷史,也讀預言 | 第9節:推薦二 兩種時間意識 | 第10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 | 第11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2) | 第12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3) | 第13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4) | 第14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5) | 第15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6) | 第16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7) | 第17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8) | 第18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9) | 第19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0) | 第20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1) | 第21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2) | 第22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3) | 第23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4) | 第24節:第一章 姆庇之傢(1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