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續濟公傳   》 第二百二十八回 金丞相人廟講人情 皇太子回鑾留墨寶      坑餘生 Keng Yusheng

  話說大成廟在後園行開工禮畢,濟公同悟真隨駕正往萬壽行宮走,忽然金丞相趕來扯了濟公聖僧到方丈裏面說話。暫且按下不表,我先交代一事。悟真當接駕之後,退回丈室,三番兩次被周太監羅鳴,連瓦木工都不曾尋得着,因何濟公到來怎樣吹手又來了,炮手又到了,觀禮臺又搭了,瓦木匠已都齊集了?就作為木頭是由井中來的,那裏這些人難道也是由井中跟着木頭抓出來的不成?列位有所不知,聖僧其實老早的就到了廟。他因這個周太監本同蘇同、張祿一黨,而狡黠的手段比他們利害,金仁鼎要藉他來報前仇,濟公也藉這件事來為國除害。自己隨鸞輿進廟,一切煙霧瘴氣樣子,聖僧都看得清清楚楚。但些小。許慢何足為憑,所以候着他將御賜千佛衣的衣袖拉破,這纔出面。至於廟後的一切佈置,濟公久已招人辦齊。但在事的人,都收在隱身法之中,所以沒人看見。列位不聽那悟真着了去叫木工的人,回頭說瓦木工所有長衣服稍有些面場的,已被另有一個廟宇也因寶塔開工,選了四十名去嗎?可見這一班的應用的人,都是濟公暗暗找得來的。不但此也,皇太子、太淑妃看禮之後,外面已有午牌之後,怎能楞腹回鑾?這時濟公被金丞相扯至丈室說話,那萬壽行宮兩桌禦宴早已排得一一當當;所有獻酒獻餐等禮,悟真都是懂的,因此用不着濟公親往。那上膳的事都已畢了,還有一件奇事:這時悟真三獻三頂禮,那周太監就同換了一個人似的,不但不同他為難,委實處處照應,所以悟真纔頂禮下地,在他後便代着把衣角理順,免得腳端衣角,絆脞失禮等情。哈哈,這可見小人心思,真就是反復無定了。
  閑話體題。金丞相把濟公聖僧拉至丈室,也不談論他事,忙在那架上拿了那一件拉破御賜的千佛衣,雙手捧着說道:“聖僧大肚包容,凡事都看在下的一點薄面,在下代周太監賠禮是了。”說着便恭恭敬敬嚮濟公奉了一揖。濟公看這形像,委實又好笑又好氣,暗駡道:好一班無恥的姦賊,放火也是你們,救火也是你們。難得你自行投到,且讓俺來開一開味。想罷連忙站起道:“罪過,罪過。老丞相這樣多禮,和尚要少活一百歲了。請教老丞相,嚮和尚這樣,究竟想代這一個沒屁兒講一個什麽樣的情呢?俺和尚最怕人嚮俺磕頭唱喏的,立時便弄得個就同沒有主意一樣。也罷,老相爺權且把那件衣服放開,坐下來定一定神,俺和尚也坐下來定一定神。大傢代這個沒屁兒想一個主意,開脫開脫。俺的老相爺,你想一想,大約沒有再比俺和尚好說話的人了。”金丞相見他來言很為平和,心由大喜。便道:“聖僧的話一點不舛。這個沒屁兒他以為失手撿破了悟和尚的法衣,深怕聖僧見罪,嚇得同鬼一般,去求我來講情。我就料定聖僧許多大事,有時還不高興問呢。”這時金丞相說完了一席的話,便專候濟公回言。濟公心中轉折許久不曾開口。
  金丞相生怕話不對路,反轉開出大盤面來,而且曉得這位和尚一言出口,沒有改移,到了死煞句下,反轉不好大弄。便接口又說道:“聖僧的明見,這個沒屁兒所犯之罪,本屬難宥。不過推我一點老面子,薄薄的給點小心把他,也要警戒警戒他的下回,他纔不敢放肆呢。”濟公道:“老相爺且莫多言,亂了俺和尚的聰明。俺想這一件事當分為兩截,姑念老相爺的尊面,寬宥他前半截,便不能寬宥他後半截;寬宥他後半截,便不能寬宥他前半截。”金丞相笑道:“聖僧的話真個有趣,請教怎麽為叫前半截,怎麽為叫後半截呢?”濟公道:“專辦他一個撕毀御賜的衣服的罪過,也不問什麽原故,便這沒屁兒他仗住內宮的勢力,處處欺人,這樣宮人留在內廷,終必生亂。金相爺,俺有句不知進退的話,你相爺此刻可算是協理朝綱,譬如這一個姓周的,果真忠心報國,為君為民,能彀幫助你相爺有一番建白,突然無心中犯下一條罪過來了,你老相爺自當助他一臂之力,幫他排解;就不然,譬如這個姓周的,果然忠厚老實,雖當個內宮的差使,卻也無榮無辱,或者遇見什麽不白之冤,代他出來討人情,也屬人情中事。俺想這一個周太監,當初同蘇同、張祿本是罪惡相等,而狡猾猶過之。所幸與我濟顛無甚冒犯,我又因他其勢已孤,無甚能為大惡,所以姑存他在君之側,以備驅使。那知他包藏禍心,聽無知小子之言,以為俺大成廟寸木未來,一工未至,妄出開工修塔之說帖,怨聳天輿降臨,惟期工不能開,辦一個小小欺君之罪。悟真小徒本屬無用,彼太監狡橫,尤屬有心。硬將御賜之衣,效寺人之斬祛;竟將佛門之子,等睏豚之無能。拳腳將相,想他來迎去送,是不得能彀的。”這時金丞相起身告辭。他也起身,把御賜的千佛衣一抓,直望萬壽行宮而去。
  事有湊巧,剛剛悟真侍太子宴後,太淑妃也進過御膳,兩人都便座飲茶。悟真便站在殿外滴水下,恐怕有什麽示諭的話。果然大淑妃一盞茶罷,便傳悟真問道:“你傢這井裏的木頭,是何時放在裏面的?起造的木頭,人傢都取乾燥,獨你傢要浸在井裏,這是一個什麽道理?”看官,你道這個道理,悟真真個一些都說不出來,就連開工的時候,要說這木頭是由井裏來的,悟真也不相信。太淑妃此時突然問他這句話,請教怎樣回答出來?恰巧太淑妃纔問話的這時候,濟公便拿了破佛衣到來。他也不管什麽君臣禮,但見上面不是坐的皇帝,他便瘋瘋灑灑走上殿來。太淑妃所問的話,他句句聽得真切。曉得悟真斷然回答不出,便起身答道:“太妃娘娘明見,僧人建這寶塔,並未在外募化,又未當地寫緣,所有經費微末得很。僧人在江西有一木商傢,因看病助了俺和尚一筆木頭,粗匡足毅起一寶塔。因念轉運維艱,遂想了一個主意,兩頭開了兩衹井,略施一些小法,看那邊由井下去,這邊由井上來。千歲同太妃不看見那井中由千斤吊出一根,又冒出一段嗎?”太淑妃道:“我看時就有些疑惑,原來聖僧果然妙法通神。”皇太子道:“朕有一副對聯並一匾,今且留下。將後塔成之日,可用此以蔽風雨。”悟真道:“千歲御賜,焉敢不敬謹珍藏。日後寶塔告成,正藉此觀瞻有壯。”說着便命小沙彌取過一副錦屏,一方匾絹,筆墨統統安置妥當。皇太子出位走至案前,將筆儒飽了墨汁,嘴裏又沉詠一番,然後拎起了筆,用足腕勁,真個竜飛鳳舞似的,先寫了那一副吟聯道:
  
  拾級以升,可摘星辰懷也去;
  登高而望,忽驚日月足邊生。
  
  題完旁面又寫道:太子御筆賜濟公聖僧暨徒悟真方文慧察。跟後又將那匾額題了“衆山俱小”四字。悟真見皇太子寫完,便上前頂禮謝恩。那知這位太淑妃也是一位女中才子,委實文字俱佳,也便索了聯額底紙,走出了座上前,也不思想,提筆便寫道:
  
  勢壓西湖,落日描成新筆穎;
  恩迎南閾,何時來倚舊欄幹。
  
  題完也留了一方匾額,寫了“與天無極”四個篆字。悟真也頂禮謝了賞賜。就這輾轉過來,辰光已有申牌嚮後,皇太子便預備起駕。
  濟公上前,忙將一領千佛衣雙手奉上禦案,說道:“日前僧人恭代皇太後視疾,蒙慈旨特賜千佛寶衣一襲,僧人自當道領。不料周宮爺因太後不曾咨照着他,擅將內物外賜,心存不平。今日僧人恭逢建塔大典,兼之千歲、太皇妃娘娘駕臨,理應戴恩着此。那知周太監見衣上有御賜字樣,遂嚮僧人理論,雲此衣雖是太後所賜,宮費至今未繳,不許擅行穿着。憎人尚未回言,該監恃寵逞蠻,立將徹賜之衣牽扯在手,用力把左手之袖分為兩開。今特呈請驗看,叩恩作主!”但濟公此時在御前有影無形的信口誣栽,把一個周太監在屏後又怕又急,頭上汗珠足有黃豆大的望下直滾。要想分剖,卻因不奉傳呼,不敢上去。正在急躁之際,衹聽太子把禦案一拍,駡道:“好大膽狗纔!他真個全無顧忌了!”說着便對左右侍立的小監道:“你們去兩個人,查點這個狗纔。如在此地,立即代朕將他拿來問罪。”兩個小太監即時奉詔,如虎似竜的走到屏後,恰巧碰着周監,也不由分說,一把拖了就走,衹望御前拉來。可憐此時周太監真乖巧不過,走到御前抖抖的雙手嚮下一伏。畢竟皇太子怎樣辦周太監的罪過,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出版說明第一回 顯神通智救張煜 鬥蟋蟀妙法驚人
第二回 濟公施法助孝子 趙斌葬母會群雄第三回 鄧素秋落鳳池避難 周公子勾欄院逢姣
第四回 孽海情牽如幻夢 迷花亂酒受災殃第五回 搶素秋大鬧落鳳池 盜縣印栽贓如意村
第六回 柳春華尋蹤訪賊人 狠毒蟲醉後泄機密第七回 人虎穴英雄遇險 戰群賊豪傑被捉
第八回 柳春華絶處逢生 鄧素秋智哄群賊第九回 逃虎穴群賊阻路 遇真人訴說前因
第十回 回玉山調兵剿賊 住範村巧逢巨寇第十一回 周大成反計賺柳 瑞美豪傑仗義救春華
第十二回 白竜山雙傑被獲 金鳳寨群寇心驚第十三回 柳春華尋蹤找素秋 譚宗旺誤進桃花塢
第十四回 郎纔女貌情投意合 憐香惜玉海誓山盟第十五回 花臺客人贅小西天 俏郎君氣走桃花塢
第十六回 戰群賊豪傑逃性命 玉山縣淫賊殺烈女第十七回 劉香妙火焚如意村 振八方奉諭訪淫賊
第十八回 楊明初會劉香妙 義土驚走吳道興第十九回 清幽觀智捉劉香妙 野竜灣水淹振八方
第二十回 劉傢渡四雄逢水寇 三傑村群賊殺雙雄第二十一回 二義士絶處逢生 隱賢莊巧逢俠客
第二十二回 小劍客夜探三傑村 賽妲己囊沙捉俠義第二十三回 小劍客誤入翠雲樓 衆英雄齊集李傢寨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