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養狼反噬 悔之無及(7)      梅毅 Mei Yi

  蕭衍還算鎮定,對蕭確說:“你快跑吧,告訴你父親,勿以二宮為念(指自己和太子蕭綱)。”蕭確含淚而出。
  很快,王偉奉侯景之命先至文德殿“奉謁”梁武帝,稱侯景“領衆入朝,驚動聖躬,今詣闕待罪”。
  “侯景何在?可以召來一見。”蕭衍帝王風度確實不減。
  於是,侯景入見武帝於太極東堂,“以甲士五百人自衛”。侯景於殿下稽顙施禮,典儀官引其坐於三公官榻,距武帝御座很近。
  梁武帝神色不變,問:“卿在軍中日久,很辛苦吧1
  “(侯)景不敢仰視,汗流滿面”。畢竟這賊頭是北魏邊陲一偷雞摸狗出身的鎮兵,確實沒見過真天子和大場面。
  梁武帝又問侯景籍貫以及他傢屬何在,侯景皆因惶恐而不能回答。最後,梁武帝問:“你初渡長江時有多少人?”
  侯景聞言,仰頭自答:“千人。”
  “圍臺城時有多少人?”武帝問。
  “十萬。”
  “現在有多少人?”
  “率土之內,莫非己有1至此,侯景忽然意識到自己纔是建康的真正主人,高聲悖辭,抗言梁武帝。
  “上(武帝)俯首不言”。老爺子頓時氣索,千愁萬恨,涌上心頭。
  見完武帝,侯景又入見太子蕭綱。“太子亦無懼容”。侯景亦下拜。太子和他談話,這位大賊人仍然犯了自卑病,俯首吃吃,不能答言。
  出得宮來,侯景對左右親信埋怨自己不爭氣:“我常年跨馬對陣,矢刃交下,意氣安緩,從不驚恐。今見蕭公(武帝),使人自怖,豈非真是天威難犯!我以後再也不見他了。”
  於是,侯景派人撤盡武帝和太子的侍衛,縱兵大掠,把皇宮搶個精空。矯詔大赦,自封為大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佈置完畢,侯景派太子之子石城公蕭大款出城以武帝名義下詔遣散建康城外諸路援軍。
  柳仲禮召集諸位宗室、大將商議。邵陵王蕭倫表示:“今日之事,由將軍您作主。”
  柳仲禮“孰視無睹”,死豬不怕開水燙,一點兒表示也沒有。
  裴之高、王僧辯進言:“將軍擁衆百萬,致使宮闕淪沒,正當悉力决戰,何所多言1
  “(柳)仲禮竟無一言”。
  於是,諸軍解散。蕭倫、蕭大連、蕭方、蕭嗣、蕭侯退等宗室皆各領人還鎮或奔亡,柳仲禮、羊鴉仁、王僧辯、趙伯超“並開營降,軍士莫不嘆憤”。
  但按理講,這些人是嚮梁武帝“開營降”,因為侯景還沒有弒帝篡位。
  為此,後來在北周為官的梁臣庾信十分激憤:“孫策以天下為三分,衆纔一旅;項羽用江東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豈有百萬義師,一朝捲甲,芟荑斬伐,如草木焉-…將非江表王氣,終於三百年乎?……”
  柳仲禮等人入臺城,先拜侯景,纔去見老皇帝。蕭衍灰心,也不搭理這些人。柳津見到柳仲禮,慟哭大駡:“汝非吾子,何勞相見1
  侯景留柳仲禮之弟柳敬禮、羊鴉仁於內,遣柳仲禮歸司州,王僧辯歸竟陵(王僧辯未留親屬為人質,得以出建康,大概還是因為侯景認為他是“北人”的緣故。王僧辯的父親王神念,是北魏降梁的鮮卑人,原姓烏丸,而侯景又是鮮卑化的羯人,說不定兩人見面還整幾句鮮卑語嘮磕,故而能使王僧辯“瀟灑”出建康。侯景沒想到,日後讓他滅亡的,主要是這個“北人”老鄉。)武帝父子都在自己手裏,自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侯景遊刃有餘,處理“得當”。同時,他又下令盡焚臺城內屍體,許多人饑餓睏病半死,侯景賊軍也把他們活活扔入火中燒掉。
  梁武帝此時作為皇宮內一個囚徒,心甚不平。臨老臨敗,蕭衍暴倔脾氣忽然上來,多次拒絶在侯景對內外官員的任用書上用璽畫押。侯景惱怒,逐漸斷絶武帝的飲食。
  公元549年陰歷五月丙辰,老皇帝躺在淨居殿,多病口苦,想喝口蜜水,無人答應。凄惶之下,連叫兩聲“嗬嗬”,崩殂,時年八十六。“嗬嗬”之聲,後人有不少解釋,有的講是武帝作衝殺之聲,有的講是武帝作憤恨吶喊,有的講是武帝臨終冷笑,筆者覺得,老爺子臨死兩聲叫喚沒有多大意思,就是想吃口甜東西,不能滿足,哀嘆叫喚而已。後世史官,對梁武帝個人的品格秉性評價甚高:高祖生知淳孝。年六歲,獻皇太後崩,水漿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過成人,內外親黨,鹹加敬異。……加以文思欽明,能事畢究,少而篤學,洞達儒玄。雖萬機多務,猶捲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戌夜。造《製旨孝經義》、《周易講疏》及《六十四卦》、《二係》、《文言》、《序卦》等義,……凡二百餘捲,並正先儒之迷,開古聖之旨。王侯朝臣皆奉表質疑,高祖皆為解釋。修飾國學,增廣生員,立五館,置《五經》博士。……兼篤信正法,尤長釋典,製《涅槃》、《大品》、《淨名》、《三慧》諸經義記,復數百捲。聽覽餘閑,即於重雲殿及同泰寺講說,名僧碩學,四部聽衆,常萬餘人。又造《通史》,躬製贊序,凡六百捲。天情睿敏,下筆成章,千賦百詩,直疏便就,皆文質彬彬,超邁今古。詔銘贊誄,箴頌箋奏,爰初在田,洎登寶歷,凡諸文集,又百二十捲。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侯,卜筮占决,並悉稱善。又撰《金策》三十捲。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勤於政務,孜孜不擔每至鼕月,四更竟,即敕把燭看事,執筆觸寒,手為皴裂。糾姦擿伏,洞盡物情,常哀矜涕泣,然後可奏。日止一食,膳無鮮腴,惟豆羹糲食而已。庶事繁擁,日儻移中,便嗽口以過。身衣布衣,木綿阜帳,一冠三載,一被二年。常剋儉於身,凡皆此類。五十外便斷房室。後宮職司,貴妃以下,六宮褘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無錦綺。不飲酒,不聽音聲,非宗廟祭祀、大會饗宴及諸法事,未嘗作樂。性方正,雖居小殿暗室,恆理衣冠,小坐押要,盛夏暑月,未嘗褰襢。不正容止,不與人相見,雖覿內竪小臣,亦如遇大賓也。歷觀古昔帝王人君,恭儉莊敬,藝能博學,罕或有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三分一統晉業興
大好江山誰承繼(1)大好江山誰承繼(2)大好江山誰承繼(3)
“牝雞司晨”朝綱紊(1)“牝雞司晨”朝綱紊(2)“牝雞司晨”朝綱紊(3)
樹欲靜而風不止(1)樹欲靜而風不止(2)樹欲靜而風不止(3)
血肉橫飛殺戮始(1)血肉橫飛殺戮始(2)血肉橫飛殺戮始(3)
血肉橫飛殺戮始(4)攻伐大亂滿京城(1)攻伐大亂滿京城(2)
攻伐大亂滿京城(3)你方唱罷我登場(1)你方唱罷我登場(2)
你方唱罷我登場(3)你方唱罷我登場(4)你方唱罷我登場(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