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中國人史綱   》 六 嶽飛之死      柏楊 Bai Yang

  千錘百煉出來的宋帝國民間抗敵武力,不久即發揮強大力量。一一四○年,嶽飛兵團北伐,進抵郾城(河南郾城),女真兵團總司令完顔兀術集結重兵迎戰,宋帝國全國上下,都為嶽飛震懼,皇帝趙構特別由臨安(浙江杭州)發出訓令,要嶽飛小心應付。决戰終於開始,全軍使用“拐子馬”,這是一種可怕的騎陣,三匹戰馬橫連在一起,在大平原上衝鋒時,跟現代的坦剋車一樣,發出泰山壓頂的威力。完顔兀術這次投入二千匹拐子馬,即六百輛坦剋車,準備一齊把嶽飛兵團殲滅。嶽飛用步兵伏地,以一個人的生命換取一隻馬足,衹要一匹馬的馬足被砍斷,整個拐子馬便全體僕倒。結果女真兵團崩潰,崩潰時發出山搖地動的哭號吶喊。完顔兀術大慟說:“自從故鄉起兵,靠此製勝,今竟如此。”他再集結部隊反攻,在小商橋(河南臨穎南)跟嶽飛兵團嚮北挺進的先頭部隊楊再興相遇,金軍十二萬,宋軍衹八百。楊再興即行攻擊,八百人全部戰死,但金軍被殺二千餘人。衹不過十年之前,宋軍聞風喪膽的往事,已如雲煙。完顔兀術大為驚駭,他發現情勢嚴重,急縮短戰綫,退回開封固守。嶽飛兵團尾追,進抵距開封僅二十公裏的朱仙鎮,一場更大的决戰迫在眉睫。嶽飛本來不喝酒的,這時下令軍中說:“我們要打到黃竜府(吉林農安),迎接二位皇帝陛下回國,再慶祝痛飲。”(黃竜府跟金帝國首都會寧——黑竜江阿城,相距二百公裏。當時宋、金兩國首都相隔太遠,會寧又是一個新興都市,黃竜府則在遼帝國時便已聞名。)這時淪陷區各地人民,紛紛起義,切斷金軍糧道,準備迎接祖國部隊。完顔兀術束手無策,打算放棄黃河以南地區,退守燕京(北京)。但他的一個智囊阻止他說:“世界上從沒有聽說過,當權人物在政府內部猜忌掣肘,而大將能夠在外建立功勳的。嶽飛生命都有危險,豈能有所作為。”完顔兀術立刻領悟。
  這位智囊的判斷完全正確。趙構自從登上皇帝寶座,他日夜恐懼的有兩件事,一是恐懼他的哥哥趙桓突然被釋放回國,他的皇帝便做不成,而且有被控非法篡奪的可能性。二是恐懼民間武力和從民間崛起的將領,萬一發生“陳橋”式兵變,他的皇帝同樣也做不成。這是一個沉重的心理負擔,但又無法說出口。衹有一個人洞察他的肺腑,即不久之前纔從金帝國逃回的總監察官(御史中丞)秦檜。他抓住趙構心理上的要害,提議跟金帝國和解,並暗示和解衹是一種手段,目的在於解除帝位的威脅。趙構大喜過望,任命秦檜當宰相,跟金帝國接觸,而且有過數次談判。正當嶽飛挺進到朱仙鎮時,談判也進入重要階段,嶽飛日夜不忘迎還二位被俘皇帝的言論,更使趙構憎惡。於是,趙構下令撤退,並在一天之內,連續頒發十二道命令,每道命令都用“金字牌”送達(金字牌送達的命令,驛馬每天飛奔二百公裏),用以造成嚴重壓力,使嶽飛不能反抗。嶽飛在接到第十二個金字牌時,他不能不退,否則就是叛變。他嚮攔在馬前懇求不要撤退的民衆垂淚說:“十年準備反攻,嘔盡心血。而今一天之內,化為烏有。”
  趙構把所有將領召集到首都臨安(浙江杭州),論功行賞,擢升韓世忠當國防部長(樞密使),嶽飛當國防部副部長(樞密副使),乘着這機會,一律解除他們的軍權。但嶽飛不知道趙構的隱情,強烈的愛國心,使他反對和解。金帝國不得不暗示說,如果趙構沒有能力整頓內部,金帝國就把趙桓放回來,由趙桓整頓。趙溝遂决心鏟除嶽飛,命秦檜誣陷嶽飛謀反,逮捕嶽飛下獄。韓世忠嚮秦檜質問嶽飛是不是真的謀反時,秦檜回答說:“莫須有。”韓世忠嘆息:“莫須有三個字,怎麽能服天下人心?”趙構大概也知道如果把嶽飛公開綁赴刑場斬首,可能激起事變,於是嶽飛遂被秘密處死,同死的還有他的兒子和他的幾位忠心部將。
  ——“莫須有”是一個不合文法的句子,無法解釋。秦檜是江寧(江蘇南京)人,或許是當時江寧方言。根據情況推測,應是“不見得沒有”之意。從此,“莫須有”三字在中國就成為“誣陷”和“冤獄”的代名詞。
  嶽飛於四十年代一一四一年——距他挺進到朱仙鎮僅衹一年,在臨安監獄風波亭被殺,沒有人知道他的死法,民間堅信他們父子都受到剝皮慘刑。明年(一一四二),金、宋和約簽訂。和約規定,宋帝國降為金帝國藩屬,趙構嚮金帝國的皇帝稱臣,由金帝國册封趙構為宋皇帝。宋帝國每年嚮金帝國進貢銀幣二十五萬兩,綢緞二十五萬匹。兩國東以淮河為界,西以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為界。這時趙佶已死,金帝國歸還趙佶的棺柩和趙構的母親韋太後。並承諾繼續囚禁趙恆和其他所有親王。
  嶽飛死時衹三十九歲,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悲痛的冤獄之一。專製政體下,人們不敢公開指責主兇趙構,衹好把罪惡全部推給幫兇秦檜。後來人們就在杭州西湖,為嶽飛修築一座墳墓,墓前跪着用生鐵鑄成的四個塑像:秦檜、秦檜的妻子王氏和擔任審判法官的萬俟高、張瀎這四個鐵像,一直到二十世紀,仍跪在那裏。遊客們每每故意地便溺到他們頭上,或錘擊敲打,以泄心中憤怒,以致那些鐵像必須不斷重鑄,才能承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第一章歷史舞臺
一 空中·馬上二 河流·湖泊
三 山四 沙漠·萬裏長城
五 城市六 地理區域
七 演員第二章神話時代
一 開天闢地二 五氏
三 東西方世界第三章 傳說時代
一 黃帝王朝二 姬軒轅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四 東西方世界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