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養狼反噬 悔之無及(2)      梅毅 Mei Yi

  侯景又密派人與駐軍淮上的梁將羊鴉仁一起造反,羊鴉仁逮捕其使人,連人帶信押送建康。“敕以使者赴建康獄,俄解遣之”。可見蕭衍昏庸,已至其極,真不知他當時是如何想的。
  事已至此,侯景完全放開,變成一副潑皮無賴相,上奏梁武帝,要梁廷殺掉羊鴉仁。同時,他又指斥梁廷與東魏講和,讓他自己沒面子,威脅說如果不割江西一塊地給他屯兵,他就要帶領甲騎攻打閩越,給朝廷不好看。
  接到如此悖慢之書,侯景完全是造反的架勢,依理梁武帝應“勃然大怒”纔對。估計老頭佛經讀得太多,反而讓人對侯景表示抱歉:“貧窮人傢招致五個、十個客人,尚可使人人歡喜。朕唯君一客,緻有怨言,亦朕之失也。”同時大遣使團,滿載錦NFDAD錢布,以慰侯景之意。
  侯景一直尋找叛亂後自己在梁朝的內應,尋來找去,最後看中臨賀王蕭正德。
  蕭正德是蕭衍六弟蕭宏的第三子。起先,蕭衍無子,把蕭正德養為己子。蕭衍稱帝後,蕭正德覺得自己可為皇太子。沒高興多久,蕭衍自己生出兒子,立蕭統(昭明太子)為儲君,封蕭正德為西豐侯。蕭正德憤恨之下,竟在普通六年叛國投東魏。由於魏人待其甚薄,這小子轉年又逃回梁朝。對於這樣一個賣國小人,由於是自己親侄,蕭衍“泣而恕之”,又封其為臨賀王。雖如此,蕭正德仍抱非分之想,“陰養死士,儲米積貨,幸國傢有變”。他接到侯景書信後,聽說要立自己為帝,大喜過望,馬上答應,並勸侯景速發:“今我為其內,公為其外,何患不濟!機事在速,今其時矣。”
  梁武帝太清三年九月,侯景正式在壽陽造反。由於當時朱異等人“皆以姦佞驕貪,蔽主弄權,為時人所疾”,所以侯景就托辭以誅殺朱異等人為名起兵。
  梁武帝聞侯景起兵,竟然笑了,說:“這瘸賊又能成什麽大事?待我用鞭子抽他一頓1雖輕視侯景,梁廷仍舊遣將布兵,下詔以合州刺史南陽王蕭範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蕭正表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通散騎常侍裴之高為東道都督,派宗室邵陵王蕭倫持節督諸路軍討伐侯景。
  聽聞梁朝大軍調動頻繁,侯景問計於王偉。王偉說:“如果邵陵王集大軍主攻壽陽,彼衆我寡,必為所睏。不如棄淮南,决志東嚮,率輕騎掩襲建康,蕭正德反於內,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
  侯景聽勸,留其小舅子王顯貴守壽陽,自己佯稱出城遊獵,率衆出軍,“人不之覺”。接着,他聲東擊西,降譙城(今安徽滁縣),下歷陽(今安徽和縣)。歷陽太守莊鐵投降後,又嚮侯景獻上一條毒計:“國傢承平日久,人不習戰。聞大王舉兵,內外震駭,宜乘此際速驅建康,可兵不血刃而成大功。倘若朝廷徐得為備,內外小安,遣羸兵千人直據采石,大王雖有精甲百萬,也渡不了江埃”莊鐵這廝也太王八蛋了,食梁祿多年,降也就降了,竟還出此一劍封喉之策,要老東傢性命。
  莊鐵“所憂”,梁朝都官尚書老將軍羊侃早有所提防,建議梁武帝發兵兩千急據采石,催促邵陵王蕭倫急攻壽陽,以使侯景“進不得前,退失巢穴”。這樣一來,“烏合之衆,自然瓦解”。
  又是朱異出來力阻此議:“侯景必無渡江之意。”武帝當然聽朱異的話。
  羊侃長嘆:“今茲敗矣1
  如此節骨眼上,不僅未派兵急據采石,梁廷又下詔派臨賀王蕭正德為平北將軍,都督京師諸軍事,屯守長江邊上的丹陽郡。蕭正德窩裏反,準備數十艘巨船,以渡蘆葦為名,準備把侯景大軍都密渡過江來。
  侯景渡江前,還怕采石有梁兵,恰巧換防采石的梁將誤期,原守將王質已率兵離去,侯景大喜,高叫“萬事大吉”!便馬上從橫江渡江,占據采石。此時,侯景衹有軍馬數匹,兵士纔八千人。
  建康聽說侯景已渡江,內外一片驚駭,宣佈戒嚴。太子蕭綱也穿起戎服,親自指揮軍事。可悲可笑的是,梁廷仍命叛徒蕭正德屯兵朱雀門,與太子蕭綱的兩個兒子分守建康幾個關鍵城門。
  侯景方面,在姑孰、慈湖(安徽當塗)進展順利,不久,進至建康城外的板橋,並派參謀徐思玉入見梁武帝。
  武帝召見,徐思玉聲稱有要事稟報皇上,要求屏退左右。中書捨人高善寶大聲提醒:“徐思玉來自賊營,情偽難測,怎能讓他與皇上單獨見面1
  朱異在此時仍想作老好人,喝斥高善寶說:“徐思玉這等人物怎會是刺客1
  徐思玉一點兒面子也不給朱異,他拿出侯景的奏書,高聲說:“侯景痛恨朱異等人蔽主弄權,乞求帶甲入朝,清君側1
  朱異又慚又懼。
  建康城內,混亂異常。“公私混亂,無復次第”。軍士們毫無約束,爭相自己衝入武庫取兵甲,沒有任何紀律,幸虧羊侃老將,鎮定自若,斬殺數人,方纔稍稍穩住局勢。當時,自梁朝建立,已經有四十多年境內無事,“公卿在位及閭裏士大夫罕見兵甲,賊至猝迫,公私駭震。宿將已盡,徐進少年並出在外”,所以,整個建康城內,衹有羊侃一個老將真正懂得布兵打仗。“(羊)侃膽力俱壯,太子深仗之”。
  羊侃,字祖忻,泰山人(今山東泰安),其祖其父在劉宋時因主將薛安都降魏,不得已仕於北魏,但私下時常勸子弟趁間返歸南朝正朔。羊侃任北魏泰山太守時,率軍反魏歸梁,與高歡等人的追兵苦戰,且戰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至邊境,其屬衆尚餘一萬多。由於知道兵士們的傢屬在北,羊侃與衆人灑淚而別,可謂情深義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三分一統晉業興
大好江山誰承繼(1)大好江山誰承繼(2)大好江山誰承繼(3)
“牝雞司晨”朝綱紊(1)“牝雞司晨”朝綱紊(2)“牝雞司晨”朝綱紊(3)
樹欲靜而風不止(1)樹欲靜而風不止(2)樹欲靜而風不止(3)
血肉橫飛殺戮始(1)血肉橫飛殺戮始(2)血肉橫飛殺戮始(3)
血肉橫飛殺戮始(4)攻伐大亂滿京城(1)攻伐大亂滿京城(2)
攻伐大亂滿京城(3)你方唱罷我登場(1)你方唱罷我登場(2)
你方唱罷我登場(3)你方唱罷我登場(4)你方唱罷我登場(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