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洪秀全演義   》 第二十一回 洪天王開科修制度 湯總兵絶命賦詩詞      黃小配 Huang Xiaopei

  話說洪天王看罷錢江奏議,早已回心轉意,决計要取金陵。隨又把《興王策》十
  二條,細看下去,道是:
  (一)方今中國大勢:燕京如首,江浙如心腹,川、陝、閩、粵如手足。斷其手
  足,則人尚可活。若取江南,而隨椎其腹心,則垂危矣!故以先取金陵,使彼南
  北隔截。然後分道:一由湖北進河南,一由江淮進山東,會趨北京,以斷其首。
  待北京既定,何憂川、陝下服,是當先其急而後其緩。
  (二)我國新造,患在財政不充;而關稅未能遽設:當於已定之初,在商場
  略議加抽,而任其保護。於商業每兩徵抽一釐,名曰釐金。取之甚微,商民又得
  其保護何樂不從?而我積少成多,即成巨款。但宜節制,不宜勒濫苛民。
  (三)自滿清道光以來,各國交通,商務大進。商務盛,即為富國之本;能
  富即能強。宜與各國更始:立約通商,互派使臣,保護其本國商場。以中國地大
  物博,如能逐漸推廣,三十年內可以富甲天下矣!
  (四)我軍既以財政為患,當於圓法講求。今我國尚未與各國通商,可以目
  前限製各國銀元入口;即所定之地,可以不準清軍清國銀元通用。如此商民必以
  為不便。然後我可鑄銀,與商民易之。易彼銀而鑄我銀,我可權宜以五大成銀色
  鼓鑄。凡銀不論高低,衹求上下流通,一律準用。富戶以我不用清銀,必來交換
  ,即可由一千萬鑄至二千萬;由是夾佩紙幣,則三千萬可立就矣!
  (五)百官制度,宜分等級:官位自官位,爵典自爵典。大王既加封各王,
  已不能更改。當於官位分開權限,以重軍政。使王公以下之謀臣洪天王開科修製
  度 湯總兵絶命賦詩詞勇將,免抑製而能施展。誠以凡事論纔不論貴。即各國親王
  ,亦不能盡居高位,掌大權者也。
  (六)將來天下大勢,必趨重海權。今後若中國大定,仍當建都江南:據江
  河之險,盛備舟師,即可以呼吸各行省,四面接應。自不至有扦格之虞。
  (七)我國起事以來,戰爭未已,不暇修理制度。今宜開科取士,增選文寸
  ,使各獻所長;因時製宜,以定國製,而待采行。
  (八)滿清連戰皆敗,將來恐藉外人之力,以戕害漢人,為自保大位之計。
  前既與各國更始,立約通商,則自當優待旅華外人,以示天下一傢,以杜彼姦謀
  。(九)我軍連戰雖勝,恐亦不免憊疲。今雄兵近二百萬,宜加以訓練,分為五
  班;待定江南之後:以兩班北伐,以一班下閩、浙,留兩班駐守三江。輪流替換
  ,免疲兵力,以為久戰之計。
  (十)中國膏腴土地,荒棄自多,宜墾荒地為公産,仿上古寓兵於農;或為
  屯田之法,按時訓練,則兵力固充,即餉源亦不絶矣!
  (十一)中國人數雖多,而女子全然無用:宜增開女學,或設為女科女官,
  以示鼓勵。盡去纏足之風,而進以須眉之氣。男女一律有用,則國欲不強不得也
  !
  (十二)礦源出於地利,惟中國最盛焉:滿洲除洲滇銅礦之外,未有開採。我宜
  頒諭國中:一律采掘,以收地利。國課既增,民財日進。然欲興礦務,當仿各國
  創行鐵路,以便轉運;且為興商計,利莫大焉。以上管見,衹其大略,餘外相機
  而定。滿清以殘酷,我以仁慈;滿清專用宗室私人,我以大同平等,力反其弊。
  興王之道,盡於是矣。願大王留意焉!
  洪天王看罷大悅,立派人請錢江到毆上商議。錢江道:“湖北已定,急宜開
  科取士,以定人心。再應派員佈告各國:申明我漢復國的意思,免各國來幹預。
  然後再取安徽,順下江南可也。”洪秀全道:“吾弟真濟世纔。”即下令開科取
  士,以錢江、石達開為主試官。因從前未行歲試,士子報册赴考的,賞賜監生,
  一體進場。
  這時李秀成已卒偏師收興國州而回。所以附近武昌一帶州縣,聽得興國開科
  取士,都望風投順,因此到來報考的不下五六千人。就中一位姓劉的,喚個繼盛
  ,別字贊宸,乃興國州人氏。生平博覽群書,素有大志,不樂滿清功名。有勸之
  赴考試者,常對人說道:“我明之劉基也,豈為鬍無所用哉?”愚者皆笑其非。
  及洪天王定湖北之時,年已三十。聽得天國開科取士,乃嚮其鄉人說道:“我今
  將為狀元,不久便作開國元勳矣!何以賀我?”鄉人益非之。劉贊宸嘆道:“此
  所謂燕雀不知鴻鵠志也。”遂別其父母,赴武昌應試。
  這時天國取士與滿清不同:第一場是時務策;第二場是製藝;第三場是詩賦
  。不限添註塗改,不用擡頭,不拘字學,以故人才美不勝收。劉贊宸三場試滿,
  皆中肯要,遂拔作狀元。其中更有洪傢兵力未到的地方,其士人潛到武昌應試的
  ,不可勝數:故榜眼是安徽宿鬆李文彬,探花是湖北黃州王元治。自此三人以下
  ,俱賜及第,皆做唐宋制度:故得第的,凡二百八十餘人。洪天王——召見,俱
  在行宮賜宴。劉狀元應對如流,洞識時務,洪天王大悅。命以彩輿文馬,錦衣侍
  衛,護從遊街三天。士女觀者,填街塞衢。
  事後,劉狀元遍謁各王公,並投拜錢江門下。便乘間對錢江說道:“各大臣
  皆與先生同事已久,某豈敢以疏間親!衹是既屬師生,聊貢一言:某觀各大官類
  皆氣宇昂軒,英傑士也。但福王洪仁達,東王楊秀清,如曹孟德謂司馬懿,所謂
  鷹視狼顧者。先生當有以防之。”錢江嘆道:“豪傑之士,所見略同,今信然也
  。但仁達一愚夫耳,不足以為害;若秀清則其志不小,某豈不知!特以天下未定
  ,不忍同室操戈。且其罪狀未明,遽然除之,其黨羽亦必不服也。子姑待之。”
  劉狀元聽了,嘆息而罷。自此錢江益賞識劉狀元。常在洪天王跟前稱贊他;洪天
  王亦深知其能,不時召他商議大事。一日天王嚮劉狀元問道:“中國亡於鬍虜,
  已二百年。孤以大義起兵,而所到城池,尚多抗拒,豈以復國之事為非耶?抑朕
  之恩誠未布那?願卿細言其故。”劉狀元道:“二者皆非也:習慣相忘,此理之
  自然,無足怪者。自滿清乾嘉以來,吾民已不知有亡國之痛矣。大王奮然舉義,
  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豈識得中國為誰人土地?自今而往,
  當派人到處演說,使知我國起兵的原因,互相觀感,則人心自然歸順。”洪天王
  深然其計。又忖新科及第二百餘人,未有位置,不如給以俸祿,使當演說之職,
  豈不甚善。因此派人到各府州縣,分頭演說,果然人心日進,皆知天王師出有名
  ,多為從服。天國更在武昌府內小別山,高塔壇臺,高五丈,方三丈,以劉狀元
  登臺演說:稱天國驅逐滿人,重新漢柞:今後人民不得垂辮發,衣鬍妝,聽者多
  為泣下。以致互相傳話,有當時因避亂逃別處者,皆回武昌;亦有天國未定的地
  方,其人民寄寓武昌者,至是知得此等的道理,多回鄉舉義。所以蘄州二處,遂
  起有義勇軍,與清官為難。這點消息,傳到洪天王那裏,天王便集諸將議道:“
  今蘄水、蘄州二處,既有亂事,自當乘勢取之。”遂問諸將,誰敢往取?林鳳翔
  應聲願往;洪仁發亦應聲願往,二人正在相爭。洪仁發道:“我衹要二千人,包
  管取此兩郡城池,雙手捧獻。”林鳳翔道:“不消用二千人之多,衹五百人足矣
  。”仁發大怒道:“是我先應的,你如何爭功?”方欲發作,天王急止道:“爾
  二人不必相爭;朕今令卿二人,各領二千人馬,分取一郡;先得者便為頭功。”
  便令二人拈鬮,拈着取那處者,便往取那處。二人唯唯領諾。其後林鳳翔拈着往
  取蘄州,洪仁發拈着往取蘄水。二人各領人馬歡喜而行。天王更各撥步將二員,
  相助而去。
  按下一頭。先說林鳳翔領兵到了蘄州,先在城外六七裏紮營,即使人下書於
  清國知州伍文元:勸其投誠。伍文元見書大怒道:“吾乃清國臣子,豈降汝耶?
  ”立即發付回書,督兵登城守禦。林鳳翔聽得,便寫了幾道檄文,射入城中。說
  稱:“天國大兵,無戰不勝,無攻不取,今伍文元助滿拒漢,如城破之日,玉石
  俱焚,實非天國救民水火本意。不過伍文元不顧民命,以至於此,天國實非得已
  也。爾衆人先自思維,後來休得抱怨。”這時人民:一來知滿漢界限的,二來見
  了這道檄文,都歸咎伍文元。這時就有一位英雄,喚做汪得勝,大呼道:“這時
  不歸順天國,更待何時?”便率領數百人,號為義勇軍,殺入州衙,欲結果伍文
  元,乘勢殺散清兵。林鳳翔知得城中大亂,奮力攻城,裏應外合,不消一日,便
  得了蘄州。林鳳翔進兵城裏,伍文元急欲逃走,正在逃至南門,卻與林鳳翔部將
  範德連相遇。還虧範德連眼快,一槍擊中伍文元左腿上。伍文元翻身落馬,衆軍
  士即上前把他拿住。伍文元猶駡不絶口。及解至林鳳翔軍前,鳳翔頗有伶惜之意
  。便把滿、漢的界限,及天王興兵的原故,說了一番,有勸他投順之意。伍文元
  聽得,低頭不語。林鳳翔再復問他。伍文元垂淚答道:“公言甚是,我豈不知?
  衹是丈夫從一而終,斷不能改事二主。奈傢中尚有嚴親,下有妻子,倘蒙矜愛,
  乞放歸田裏,以終老林下,侍母餘年:若其不能,就請行刑。若貪官位,以損臣
  節,某不為也。”林鳳翔聽罷,又嘆道:“忠不忘君,孝不忘母,此忠孝士也。
  殺之不祥。”便命左右釋之。範連德諫道:“今日釋之,明日必再為敵矣。豈不
  虛勞兵力耶。”林鳳翔道:“彼不忘君父,斷非負義人也。”竟縱之而去。伍文
  元亦不拜謝,毅然出營。範連德又道:“元帥施恩於彼,而彼絶無感激,無禮太
  過,可速擒回,免生後患。”鳳翔道:“此正是漢子,吾甚敬之。且言出吾口,
  何可反悔。”說罷,竟把伍文元置之不理,卻自來安撫居民;留範連德鎮守蘄州
  ,自班師而回。洪天王親自出來迎接。林鳳翔述起釋放伍文元之事,天王道:“
  將軍義勇若此,可以愧煞鬍虜矣。”一面厚賞林鳳翔,不在話下。
  卻說洪仁發領兵到了蘄水,顧謂部將羅亞旺道:“某不經戰陣,已有數月,
  自覺心癢。這會到了蘄水,他若不行投順,當把城池掃為平地,纔顯得我們的手
  段。”羅亞旺一聲得令,把蘄水縣圍得鐵桶相似。縣令徐汝成聽得有警,急點齊
  城中人馬,不過千把的兵,死力守禦。並告衆軍道:“洪仁發性情悍暴,若被他
  破了城池,性命財産斷難保守。”因此軍士聞言,各都盡力守城。洪軍整整攻了
  兩天,不能得下。仁發大怒道:“俺在天王跟前誇了大口,與林鳳翔賭賽,先得
  者便為頭功。今城他又非十分堅固,那有攻不下的道理。”便親自督率槍隊,猛
  力來攻。奈城上矢石交下,軍士不敢逼近城,總攻不着要害,激得洪仁發暴跳如
  雷。正在沒法,忽城裏紛紛亂竄,一隊義勇隊從城裏叫殺起來,徐汝成軍中大亂
  。衹道是洪軍預伏城內,作了內應,故各要逃命。徐汝成大驚,急要開城逃走,
  洪仁發乘勢攻之。正遇徐汝成出來。仁發大怒,指着大駡道:“匹夫負固不降,
  今亦要逃走耶?”槍聲響處,汝成早已落馬。仁發進到裏面,不管三七二十一,
  當者即殺,嚇得民居呼天叫地。洪仁發正殺得性起:忽一人趕上來,拉住說道:
  “城已下矣,多殺何益!”洪仁發方纔住了手。回視那人,乃羅亞旺也。少時義
  勇軍首領李侍仁亦到,便一齊入到縣衙,點視倉庫:計得白銀十餘萬。一面封好
  解送武昌大營。留李侍仁暫守蘄水,即班師回武昌。一路上對羅亞旺說道:“前
  後不過五天,已攻下蘄水,恐此時林鳳翔尚在交戰中也。”說時不覺喜形於色。
  及回至武昌,到天王駕前繳令,已見林鳳翔在座。洪仁發面有慚色。洪天王早知
  此意,安慰一番而罷。
  是時湖北郡縣,徵的降的多已平定。於是大修國製,改定刑章,盡去滿清的
  殘酷:死罪至大辟而止;行刑衹可打藤;罪輕者免刑,訊走後都罰作軍營役。又
  禁止拜跪,人民大悅。官製各有專司,不能兼缺。文官乘輿,武官乘馬,減除執
  事僕從。諸王皆衣黃袍,侯相衣紅,以下皆衣藍色譜服。文的分鳳、鶴兩等,武
  的分麟、獅兩等,制度井然。統計自入湖北以後,男女來歸的數百萬;得滿清庫
  銀亦百餘萬,輜糧器械不計其數。便大會諸將,議取江南。這時正是天國太平三
  年,滿清鹹豐三年,清主以賽尚阿師久無功,責令歸旗,以宗室琦善代其職,
  令琦善與嚮榮同拜欽差大臣。琦善總領五省及東三省馬步兵三十餘萬,出鎮河南
  ,以窺湖北;嚮榮亦統江、皖、湘、鄂之衆,不下十萬人,駐守安徽,以當前敵
  。清主又令曾國藩統率湘勇,會攻湖北。
  洪天王聽得三路人馬,聲勢甚大,便與錢江計議。錢江道:“聽得清廷以雲
  貴總督吳文熔移督兩湖;令鬍林翼為湖北巡撫,親與我們對敵,亦不可輕視。總
  之,不進,不足以一隅當四面之衝;進則可以將清軍立為齏粉。大王始終聽臣,
  也不是錢江誇口,遠則一年,近則數月,管教大王穩坐南京金殿也。”洪天王便
  問計將安出?錢江道:“琦善以親見用,亦賽尚阿等耳,非將纔也。此行必須駐
  兵汴梁,以觀曾、鬍勝負,此一路不足憂矣;衹有曾、鬍兩路,以功名心重,必
  銳圖湖北,當以上將領軍,駐於漢陽以待之。愚意以九江為數省咽喉之地,不如
  以上將先行據之,斷彼數省交通;亦可順入江西,以分其兵力,然後我盡統大軍
  ,以下江西可以。”洪天王深然其計,次日即傳旨東徵。
  留秦日綱、鬍以晃守武昌。又暗忖錢江每以楊秀清阻撓軍令,此次不便同行
  ,便令領水陸各軍六萬人住鎮漢陽。又令李秀成取九江。秀成薦偏將林啓榮纔可
  大用,天王即令秀成與啓榮領大兵一萬,望九江而去。天王自統率諸將,起大軍
  二十萬,分作兩路:一路由蘄水取道太湖,沿潛山趨三橋,直攻安慶;一路由宿
  鬆沿荊橋,過徐傢橋,入石牌會攻安慶。以石達開、陳玉成為前部,以李開芳、
  林鳳翔為左右護衛,錢江為軍師。大軍分作五路:第一路是韋昌輝、譚紹恍;第
  二路是黃文金、李世賢;第三路是羅大綱、曾天養;第四路是洪仁發、洪仁達;
  洪天王自與諸將為第五路。萬大洪、林彩新為運糧官,賴漢英為合後,謹擇正月
  壬寅日初十出師。又因安徽省城,貼近長江河岸,先令蘇招生、吳定彩,以船舶
  二十艘,助守漢口;餘外船舶八千萬餘,都由陳坤書、陸順德帶領,沿水道分進
  ,然後統率各路:以第一路、第三路為左軍,進宿鬆;以第二路、第四路為右軍
  ,進太湖;洪天王自統諸將為兩路救應。浩浩蕩蕩,直望安徽進發。大軍將到蘄
  水,勇軍首領任得勝、李侍仁先後來迎。洪天王安撫已畢,就令二人作嚮導官,
  引軍前進。早有細作報到嚮榮軍裏。
  時江忠源正授安徽布政使。他自嚮榮由武昌兵敗,退至黃州,又恐守黃州不
  住,已退入安徽屯駐。聽得洪軍大隊前來,一面飛報兩江總督陸建瀛與安徽巡撫
  蔣文慶,準備接應,卻自與嚮榮商議應敵之計。嚮榮道:“敵兵分水陸而來:水
  師我所未備,實自吃虧。現安徽以太湖、宿鬆兩處,為第一重門戶。與其待敵入
  境,不如先出迎之,較為上策。”江忠源道:“琦善以十萬之衆,駐守河南,若
  乘虛下湖北,以邀洪軍之後,而我堅壁以待之,彼將亂矣。但不知琦善意見何如
  耳。”嚮榮道:“琦善以宗親得膺重權,斷不能靠他出力。觀於賽尚阿,可以見
  矣。”江忠源點頭稱是。旋得安慶文報馳到,說稱兩江總督陸建瀛,領兵五萬,
  親自來皖助戰。嚮榮得了這個消息,更覺心安,便立即發令,督兵前進:以湯貽
  汾為先鋒,領兵萬人,先到宿鬆堵守;以張國梁領兵一萬,握守太湖。忽流星馬
  飛報:天國大兵已出鄂境,分取太湖、宿鬆,五路人馬,聲勢甚大。嚮榮聽得大
  驚道:“彼軍來何速也。”便催令湯貽汾、張國梁,火速起程,到宿鬆、太湖駐
  守;自與江忠源各統大軍,陸續進發。時天國大兵已倍道而行,探得嚮榮、江忠
  源分兩路防禦。
  洪天王嚮錢江問道:“今分兵兩路,究取何路為先?”錢江道:“今宜兩路
  並舉,而當着重宿鬆,因從此陸路進兵較易,待宿鬆、太源俱下,即會合以取安
  慶可也。”便令石達開、陳玉成會同韋昌輝、譚紹洸、羅大綱、曾天養,齊望宿
  鬆而來。清將湯貽汾聽得洪軍勢大,料敵不過,便與部將彭定基計議,謹守城池
  ,不敢出戰。更在城外築成長濠以禦之。一面飛報嚮榮,催兵前來。嚮榮知洪軍
  改分兩路而進,便對江忠源說道:“宿鬆、太湖,皆屬要地。今敵人既分兩路,
  我亦當以兩路禦之。”便使江忠源領兵五萬,往守太湖;自己卻來助守宿鬆。傳
  令軍士,不分晝夜的前進。誰想洪軍清銳,全在右軍,更有前鋒老萬營,個個如
  狠似虎,已先到了離宿鬆約十裏下寨。清軍聞得石達開名字,那個不怕?陳玉成
  即進道:“宿鬆小城池耳,何勞大軍。大王以我兩人為先鋒,若並不能取宿鬆,
  豈不令人失笑?某願以本軍乘夜劫進城去。倘有差失,甘當軍令。”石達開道:
  “湯貽汾在嚮榮部下已久,慣經戰爭,豈有彼不知夜裏防劫?稍有不妥,反挫全
  軍銳氣,不可為也。今嚮榮大軍計期未能速到。若急攻宿鬆,必至多傷人命,不
  如權且紮下大營,衹須如此如此,即宿鬆可下矣。”便令陳玉成一面攻城,使營
  內的軍士,故作荷鋤負,往來搬運。湯貽汾在城上一看,暗忖洪軍慣開地道,焚
  炸城池。這會情形,一定又用此計。便立刻令軍士增挖長濠,以阻截之。好一會
  ,衹聽見洪軍卻無動靜,也不來攻城。湯貽汾不解其意。忽至夜分,鼓聲大震,
  金角亂鳴,陳玉成領軍親自攻取。湯貽汾急督軍守禦時,那陳玉成已自退去。
  歇一個更次,陳玉成又復來攻,湯貽汾依舊守禦,一連數次,不勝其擾。及至四
  更時分,忽城後轟天響一聲,卻是地雷發作起來:後路城垣整整陷了三四丈。湯
  貽汾急分兵守禦。還虧湯貽汾本部一萬人,皆是精兵,久經戰陣,因此城垣雖陷
  ,一頭禦戰,一頭修築,石達開也未能攻取城內。衹是時陳玉成牽製其前,石達
  開又已偷過宿鬆城後,早把宿鬆圍困。當下湯貽汾腹背受敵,目盼嚮軍,卻還未
  至。糧草又已睏絶,衹是勉勵三軍:竭力防守而已。這時石達開亦因攻宿鬆不下
  ,恐嚮軍趕到,更難下手,便心生一計,令撤去東門之圍,讓他逃走。衹湯貽汾
  見石達開忽然撤兵,已知他是因攻城不下,放開一路的意思。惟心中究不願棄去
  宿鬆。奈糧草既絶,軍心多有怨言,十分可懼。急揚言嚮軍將至,以安人心;奈
  杳無消息,軍士度時如度歲,愈加怨望。湯貽汾無法可施。料守宿鬆不住,正在
  納悶,忽東門守城將士報稱天國大將石達開飭人奉書到。湯貽汾暗忖兩國交兵,
  來書果有何意?便令留帶書人在城外,取來書遞進來,打開一看,書道:
  天國翼王石達開,書達清將軍湯公麾下:以將軍勇冠三軍,纔不世出,徒以功名
  心重,轉昧時機;遂至順逆不分,瀋迷至此。蓋仰望之餘,不禁嘆惜之矣。滿人
  據我中原二百餘年,此皆我漢人所痛心疾首者也。天王奮起義師,識時務者,方
  冀光復舊物,還我神州,故凡我人民,罔不歸命。將軍乃以悍鷙之性,以驅馳就
  命於他人,抑亦惑矣!今兩湖既定,舉兵東徵,望風披靡。區區宿鬆,何憂不下
  ?獨思將軍威以治兵,仁以愛民,宿鬆生靈十萬,其性命方係於將軍之手,本王
  亦何忍極其兵力,以負將軍愛民之盛德耶?將軍神勇高義,寧不知所以自處?
  民命以成名,吾知將軍之不為也。伏為思之!
  湯貽汾看罷,覺得石達開本是一個知己。自念失身仕途,實無以對同種,衹丈夫
  不事二主,斷無投降的道理,便回書石達開,不過說稱爾盡攻城之軍威,我竭我
  守城之兵力,各為其主。倘有不濟,請以民命為重,幸毋多殺可也。石達開見了
  回書,早知湯貽汾以死自誓,不覺嘆道:“真忠臣也。”便提兵再復攻城。那時
  城內軍民,多有偷出投降者。湯貽汾見救兵未至,人心已變,料不能支持。便回
  到帳裏,教左右拿個筆墨來,寫了一封遺書,仍是留進與石達開:再復勸他不可
  多殺。未後又題下詩示意。寫罷便拔劍自刎而亡。管教:失身鬍虜,空將死命答
  中原;大奮天兵,先令偏安存正統。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言第一回 花縣城豪傑誕生 小山頭英雄聚首
第二回 會深山群英結大義 遊督幕智士釋豪商第三回 發伊犁錢東平充軍 入廣西洪秀全傳道
第四回 鬧教堂巧遇鬍以晃 論嘉禾計賺楊秀清第五回 楊秀清初進團練局 洪秀全失陷桂平牢
第六回 羅大綱皈依拜上帝 韋昌輝乘醉殺婆娘第七回 韋昌輝義釋洪秀全 馮雲山聯合保良會
第八回 馮雲山夜走貴縣 洪秀全起義金田第九回 劫知縣智窮石達開 渡斜𠔌計斬烏蘭泰
第十回 洪仁發誤走張嘉祥 錢東平重會鬍元煒第十一回 蕭朝貴計劫梧州關 馮雲山盡節全州道
第十二回 洪秀全議棄桂林郡 錢東平智敗嚮提臺第十三回 張國梁背義加官 賽尚阿單騎逃命
第十四回 李秀成百騎下柳郡 石達開傳檄震湖南第十五回 鬍林翼冷笑擲兵書 曾國藩遵旨興團練
第十六回 洪宣嬌痛哭蕭朝貴 錢東平大破曾國藩第十七回 彭玉麟恤情贈軍餉 郭嵩燾獻策創水師
第十八回 左宗棠應聘入撫衙 洪天王改元續漢統第十九回 封王位洪秀全拒諫 火漢陽曾天養鏖兵
第二十回 嚮榮大戰武昌城 錢江獨進興王策第二十一回 洪天王開科修制度 湯總兵絶命賦詩詞
第二十二回 嚮榮怒斥陸建瀛 錢江計斬蔣文慶第二十三回 勇鮑超獨救江忠源 智錢江夜賺吳觀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