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22节:故 国 晚 秋(3)      宋浩浩 Song Haohao

  又是一日,宋神宗突然召王安石入殿,忽然谈到了失败的范仲淹变法,他想以这个作为由头,抛砖引玉,听听王安石的意见。他没料到王安石说,庆历新政不是不好,功败垂成的原因有三:一是法度不立;二是意不坚,行不果;三是治标不治本,今日行明朝罢,半途而废,怎能见成效。还说,宋朝建立近百年了,没什么大的战乱,垦农田兴百业,可仍积贫积弱似乎还反不如前了,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就在于官员奢侈无度,欺上瞒下,豪富侵吞。不改革的话则坐以待毙,要改革的话则势必会冒犯许多王公亲贵。
  王安石句句实言,宋神宗听得慨然动容,满朝大臣尽食俸禄,哪一位有这么知心。那几位太皇太后任命的元老重臣,悉心求教下来却一无所获,真是食国者众,奉国者寡。神宗又问他,朝廷现在弊端如此之多,该怎样下手治理呢。王安石说出了"变风俗、立法度"六个字,这正合神宗所想,于是宋神宗在心里已做出了决定,在不久的将来势必要托以王安石重任。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王安石,王安石推辞不了,只能答应愿为皇帝鞠躬尽瘁,尽臣子之责,但心里仍充满着忧虑,因为变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前面等待自己的必是虎穴深渊,必是关山重重。
  二
  在朝中众臣的妒忌眼神里,王安石已经待了一年了。这一年,王安石尽心尽责,做好了本份的事。宋神宗也整整考验了王安石一年,在年末,曹太后问起这位意气勃发的新帝,王安石入朝一年以来做事还行么。经过一年的观察,神宗帝更加确定了人选,告诉曹太后王安石甚佳。曹太后又故意问起老丞相富弼呢,现在状况如何,神宗皇帝说,这个富弼已经年迈,举步维艰,行动还要人扶持着,不能再胜任宰相职位了。曹太后为了稳重起见,建议神宗说,还是让富弼为相,让王安石参政这样比较稳妥些,神宗皇帝一想这样到也保险,于是尊崇了太后的意思。熙宁二年的正月,京城气象一新。神宗皇帝下旨,让富弼为平章事,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吕诲为御史中丞,范仲淹之子范纯仁知谏院。在这里,王安石被授予的官职是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因为按照宋代的官衔来说,宰相全称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以简称为平章事,副宰相就称为参知政事。宰相署为中书门下,简称政事堂,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
  接到任命,王安石便起草了一篇名为《乞制置三司条例疏》的奏章,递给了神宗皇帝,让他设条例司这个机构,统辖三司,直接隶属皇帝管理,整理财政,修订法令,以筹划变法。宋神宗看了奏章后,欣然准许,下诏按照王安石的意思设立了条例司。王安石随即调了他颇为信任的曾布和章惇入条例司,风风火火地计划着变法的步骤。这下吕诲和唐介等人则急得跳上跳下,一来妒忌皇帝对王安石的重用,二来觉得条例司的设置纯粹是胡来,然后都跑到老丞相富弼那里告状说王安石乱政,一时间朝廷官员纷纷排斥起王安石来。
  这个时候,王安石得知苏氏兄弟到京城来了。他素闻苏轼与苏辙的文名,现在又是用人之际,便有意要提携他们,经过接触,王安石得知苏轼没有和自己一起变法的意思。惟有苏辙和自己意趣相投,观点暗合,便有意提携他,没到汴京几天,苏辙就被授予了条例司检详文字,几天间就转成了七品的京官,这让苏辙颇觉春风得意。
  苏辙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更是觉得浑身是劲,晨出暮归,一心随着王安石,把心思全都放在变法之上。苏轼觉得弟弟最近忙忙碌碌的,甚是有趣,便调侃说,子由你受王安石器重,得了美差,连诗也不作了么?苏辙对哥哥说自己参与了新法的草拟,工作繁重,并且大开心窍,自己起草的一些条例,都大益于天下。苏轼听后提醒说,自古凡是变法,无不引起争端,还是不要轻易涉足为好。王安石当然也知道苏轼的这个看法,便和而不同,大家还是往来,但各行其事,比起肩负重任的王安石来说,此时的苏轼到悠闲了许多。王安石刚展开工作,就被吕诲狠狠地参了一本,在参王安石以前,吕诲乘夜拜访了老臣司马光。司马光和王安石政见不合,极恶变法,但为人正直,听说吕诲要参王安石,便劝他三思而行,吕诲倔得很,听不进司马光的劝说,第二日便把奏章呈给了神宗皇帝。奏章里整整列举了王安石十条罪行。
  神宗皇帝对王安石一片信任,让他放手去做,自己做他的顶梁柱和后台。哪知变法之事还没展开就遇到了吕诲这样不识时务的人,看完奏章,憋了一肚子火,随即让人将吕诲的文章当着朝臣的面读了出来。
  奏章第一条说王安石曾托兵坚卧,累诏不至,慢上无礼,不修臣节。众朝臣听后一片哗然,王安石也低着头站在一边听着,默不作声。神宗皇帝为他解释说,王安石有溲血之病,英宗当年曾召他入朝,他没来,但他也写清楚了原由,这是可以谅解的。
  奏章第二条说王安石见利忘义,好名欲进。神宗再了解王安石不过了,王安石惟独不见利忘义,做了这些年地方官,两袖清风,大家有目共睹。至于好名欲进,那更是没有的事,神宗暗自想,这个王安石做宰相还是自己硬留下来的,他当初死也要回地方做个小官,这样的人好什么名欲什么进?
  奏章第三条说王安石不识上下之仪,君臣不分,自已把自己当作师长。神宗皇帝听后怒斥道,怎么我和王安石交往时觉得他谦谨有礼,确实象个稳重的师长呢?看来人家神宗就是愿意把王安石当作师长,吕诲等人的巴掌一个人拍不响,只能讨个没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引子第2节:水风空落眼前花(1)第3节:水风空落眼前花(2)第4节:水风空落眼前花(3)
第5节:水风空落眼前花(4)第6节:水风空落眼前花(5)第7节:水风空落眼前花(6)第8节:山长水阔知何处(1)
第9节:山长水阔知何处(2)第10节:山长水阔知何处(3)第11节:山长水阔知何处(4)第12节:山长水阔知何处(5)
第13节:山长水阔知何处(6)第14节:山长水阔知何处(7)第15节:乱红飞过秋千去(1)第16节:乱红飞过秋千去(2)
第17节:乱红飞过秋千去(3)第18节:乱红飞过秋千去(4)第19节:乱红飞过秋千去(5)第20节:故 国 晚 秋(1)
第21节:故 国 晚 秋(2)第22节:故 国 晚 秋(3)第23节:故 国 晚 秋(4)第24节:故 国 晚 秋(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