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南朝纪事:梁武帝萧衍的水路道场   》 不和谐的音符(3)      Zhu Yan

  据说,范缜年轻时怀才不遇,在刘宋时代不受重用,因而心中苦闷异常,不到30岁就已经白发苍苍,可见其忧愤烦恼的程度。后来到了南齐时,他的才华终得显现,并出任朝廷的高官。当时南齐与北魏和亲通好,他曾作为特使出访北魏。据说其学识、口才和睿智,都博得北魏朝野的赞叹与尊重。作为外交使节,他在出访国,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与外交才能;得到赞赏,更是一种个人魅力的充分释放。
  宰相竟陵王萧子良,也就是开西邸的那位王爷,当时正大力宣扬佛教。萧衍、沈约、范云等“八友”,都聚集在萧子良的府上作客。由于范缜是范云的堂兄弟,又与“八友”非常熟悉,所以也经常来到这里。但是这位范缜跟其他人不同,一般在他出现的场合,经常会听到他桀骜不驯的声音。
  这一天,萧子良召集高僧宣讲佛法,范缜突然跳出来大唱反调,人家高僧谈佛论法,而他却高声大嗓地“盛称无佛”。依他的性格,这样不顾别人的感受地“微言高论”并不奇怪。然而,这种腔调在当时的环境下,却显得极不和谐。
  对此,萧子良倒是很有自信,他请来各路名僧与范缜辩论,但没有人能够使其折服。后来,范缜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索性著述一部《神灭论》在文人中传阅,在当时影响颇大。
  萧子良凭借宰相的权势,召集各路文人墨客围攻范缜,但仍然没能让他闭嘴。萧子良看到局势有些失控,就请王融私下劝说范缜:“你的那套‘神灭论’,根本就是无理的,你坚持这套说法,对明教会造成损害!以你的才学,还怕不能官至中书郎?何必执着这些乖谬的见解呢?这样下去,你的前途就会毁在你自己的手上1这番话,显然是胡萝卜加杀威棒!对于一般人来说,兴许能够奏效,但是,偏偏赶上这位天生不服软的主儿。
  范缜听到这些话后,哈哈大笑道:“想让我堂堂的范缜,靠卖自己的观点换官做,休想!如果是那样,我的官就不止做到中书郎了1萧子良原本想用高官来收买这位狂生,但事与愿违,范缜就是不买账,不但拒绝胡萝卜,反而还给了对方一棒!此后,范缜继续危言耸听,调门越来越高。萧子良意识到自己捅了“马蜂窝”,想使用文人的“口水战”使之折服,已然是不可能了。好在此时,他是一国之宰相,大权在握,对于这种软硬不吃的家伙,能够使用行政手段,让他跌个大跤,受点制裁,知道一下和上司顶着干是什么样的后果!很快,范缜由一位京官,被贬为宜都太守。
  被降了职的范缜,不仅没有一点悔意,反而乐颠颠地跑到被贬的宜都去施展抱负。这位新任的太守,很快就将他“神灭论”的思想迅速转化为行动,在当地风风火火地开展了一场灭“神”运动。境内的“三庙”①被全部拆除,一切“淫祀”活动一概禁止②。这些行动,直到他母亲病逝的消息传来后才告一段落。按制,范缜只能辞官回老家(南州)守丧,灭“神”的“鼓噪”才逐渐平息下来。因此,这颗“地雷”,就被保留到梁武帝时期。
  很多史家们的叙述,给我们一种印象,梁武帝与范缜似乎是天生的一对冤家,为了“有神”与“无神”打得天翻地覆;大谈范缜的唯物论,总是振振有辞地抨击武帝的唯心论。但有一件事情,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年轻时的梁武帝与范缜,在前朝南齐时曾是很要好的朋友,并且在学问上互相倾慕。那时武帝的心思也不在佛教上,两人的交往更多的是在诗文、经史方面的相互探讨。
  其后,武帝起兵时,范缜不顾在家守丧的祖制,竟然穿着丧服去迎接他。两人见面后畅叙友情,非常尽兴。从范缜的一贯表现看,他绝非攀附权贵、阿谀奉承之流。在武帝起兵造反之际,竟然戴孝跑来迎候,可见当时他对萧衍的人品及志向非常赞赏,抑或说是从骨子里,就希望萧衍能够取代当时的皇帝。
  梁武帝即位后,任命范缜为晋安太守。在任4年中,范缜异常节俭,除了俸禄一无所龋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武帝想到了这位旧友,于是下诏把他提携到京城,任命为尚书左丞,这个职位相当于副宰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引子牛刀小试,助人助己(1)牛刀小试,助人助己(2)救人要先救己(1)
救人要先救己(2)救人要先救己(3)救人要先救己(4)篡位需要“大智慧”(1)
篡位需要“大智慧”(2)篡位需要“大智慧”(3)店主的面目(1)店主的面目(2)
店主的面目(3)店主的面目(4)你的样子很古怪(1)你的样子很古怪(2)
你的样子很古怪(3)梁武帝的旗帜高高飘扬(1)梁武帝的旗帜高高飘扬(2)不和谐的音符(1)
不和谐的音符(2)不和谐的音符(3)不和谐的音符(4)不和谐的音符(5)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