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易经新解:何新全新诠释古代经典   》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9)      何新 He Xin

  《周易》爻辞,即谣辞,皆是隐语。
  沈括《梦溪笔谈》记:“古之卜者皆有谣辞。《周礼》:‘三兆,其颂千有二百。’如:‘凤凰于飞,和鸣锵锵。间于两社,为公室辅。’‘一熏一获,十年尚有臭。’‘鱼窥尾,横流而方洋。裔焉,大国灭之,将亡。’‘大横庚庚,予为天王,夏启以光’之类是也。今此书亡矣。”(象数一)
  易之爻辞,即谶辞也(摇签)。纬者,寓也。贞者,谶也,占也。二者皆为隐语、谜语。甲骨为史,周易为谶。纬书即寓言、谶书、预言。
  筮起源于记事。古人认识到天道周期,认为人事当顺应天道之周期,记事成败系于日历,有事则考日历,而验其吉凶。日积月累,抽象之即“日书”及“月历”。在《礼记》则名曰“月令”。郑玄:“名曰月令者,以其记十二月政(贞/正)之所行也。”(《礼记·月令》注)
  卦辞、爻辞是周史官长期占辞的积薪式的记录。一卦或一爻中辞义每不连属,叙述毫无通例。历时甚久,颇有断烂,故文字不免讹夺错误。
  古代有卜筮资料存档制度。《周礼·春官》:“凡卜筮,既事则系币以比其命,岁终则计其占之中否。”《系辞》说《易》有“藏往知来”、“彰往察来”的功用。可见古人十分珍视筮辞——鬼神给人们的指示,每次占筮所得的筮辞,都由卜官谨慎地存档,每年年终还要把全年积累的筮辞整理一次,统计其应验情况,作为“察来”的参考。这种制度与商人对待卜甲卜骨的态度是一致的。时间越久,筮辞档案积累越多,人们为了参考方便,把它加以挑选编排,便形成《周易》的筮辞。这就是《周易》爻辞的形成途径。传说古有“三易”,《周易》之外还有《归藏》、《连山》,也都可能是这样形成的。《归藏》之称明显地表示其内容为所藏龟甲卜辞。
  古代贵族进行卜筮,一般都留下记录以备考察。龟卜和骨卜的记录可以直接写刻在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商周时代的“甲骨文”,绝大部分就是占卜记录),也可以另写在竹帛上。筮所用的工具应当是竹策,后来简化为蓍草等,但蓍草不适于书写,筮占的记录应该都是另写在竹帛上的。
  《周礼·春官·占人》:“凡卜筮,既事,则系币以比其命。岁终,则计其占之中否。”汉儒杜子春认为“系币”是用帛记上古卜结果“系之于龟”,郑玄则认为“币”指礼神之币,“命龟之事”和兆的吉凶是另记在简册上而和币合藏的。《尚书·金滕》记周公为武王疾病祷告先王,愿以身代武王,并为此进行了占卜。占卜后,“公归,乃纳册于滕之匮中”。郑氏认为周公所纳的册就是“命龟书”(龟书即《易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序一序二第四版序解读《易经》的方法(1)
解读《易经》的方法(2)解读《易经》的方法(3)解读《易经》的方法(4)“周易”释名(1)
“周易”释名(2)“周易”释名(3)“周易”释名(4)“周易”释名(5)
“周易”释名(6)《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1)《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2)《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3)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4)《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5)《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6)《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7)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8)《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9)《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10)论阴阳(1)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