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寫在時空縫隙裏的感悟:人在時空之間   》 第22節: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來自外國的製圖知識      葛劍雄 Ge Jianxiong

  倒不是學者一定對地圖不感興趣,實在是沒有機會接觸這類朝廷機密,精確度最高、比例尺最大、內容最詳細的地圖,除了主管的官員和皇帝外,大概誰也看不到,或者根本沒有人看。清朝學者齊召南寫了一本《水道提綱》,對各個水係、各條主要河流的記載既詳細又準確,備受贊譽。其實齊召南得到了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機會,在內府查閱過康熙年間實測繪製的大地圖。
  另一方面,自古以來發達的文字也使中國學者更善於或樂於用文字來描繪地理環境,而不是藉助於地圖。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中,即使有機會周遊各地,投身異域,遠涉重洋,一般也都是用文字來記述,而不是用地圖來描繪。明代的徐霞客、王士性都到過半個中國,傳神地記錄了大量自然、人文景觀,但還沒有聽說他們畫了地圖,或許他們也根本看不到高質量的地圖。
  5-3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古時候的中國人都相信“天圓地方”,中國自然在大地的中央,所謂“天下之中”,而國都就應在中心的中心。所以儒傢最早設想制度“五服”,畫成地圖就是一個正方形,由內到外分別是五百裏一層,最裏面一層就是“畿服”,王都所在,國君所居。
  以後,人們的地理知識擴大了,纔知道天下沒有如此方方正正的劃分範圍。宋朝的學者就公開提出疑問:“要是按照這樣的劃分標準,從大禹的王都算起,往北不到二千五百裏就已是沙漠,這樣的不毛之地怎麽可能是五服之內?”不過由於當時的地圖一般衹畫中原王朝,或者是以中原王朝為主,所以首都總是能畫在比較中心的地方,而中原王朝的疆域更是地圖的主要部分,所以中國人“天下之中”的觀念絲毫沒有動遙
  明朝萬歷十年(1585年),利瑪竇(Matteo Ricci)來中國傳教,為了增加對官員和士人的吸引力,他就大力介紹西方的新知識,包括繪製世界地圖。通過學習中國文化,利瑪竇當然知道中國人對“天下之中”觀念的重視,所以他在繪製世界地圖時,很註意中國的位置和範圍的處理。所以儘管不少人將他畫的世界地圖當作海外奇談,甚至認為根本不可能是事實,對圖上明朝的位置卻沒有什麽異議。
  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開始,清朝委任西方傳教士在全國進行大規模的測繪,十年後大功告成。這次測繪采用的重要方法是在全國測量了641個點的經緯圖,最後繪成的地圖上畫上了經緯度網格。傳教士們當然能體會康熙皇帝的意旨,因此毫不猶豫地將通過首都北京的子午綫定為零度經綫。所以儘管這幅地圖範圍很大,以後乾隆時還將地圖的範圍擴大到大半個亞洲,北京總能穩居“天下之中”。
  不過,這倒不是康熙皇帝的專利,差不多同時,法國國王也規定以通過巴黎的子午綫為零度經綫。以後英帝又規定通過倫敦格林尼茲天文臺的子午綫為零度經綫,並且隨着大英帝國成為殖民地遍及全球的“日不落帝國”而將這一規定推行到全世界。以至二千多年一直以“天下之中”自居的中國人,也不得不接受這項規定,將中國的經緯度納入這個體係。
  5-4來自外國的製圖知識
  現在傳世的中國古地圖都是以當時的朝代疆域為主的,至多包括周邊一些鄰國和部族。直到明朝中期,中國人還沒有見到世界地圖,除了被視為“藩屬”的朝鮮、越南等國外,也沒有見過什麽外國地圖。17世紀20年代茅元儀在《武備志》中保存的《鄭和航海圖》雖然記錄了鄭和船隊到過的很多國和地點,但衹是記錄航綫,並不包括這些國的具體內容。這固然是由於古代中國人對外界的瞭解地理知識的確有限,更重要的還是當時人並沒有這種需要。從君主到平民都將中國以外列為化外之地,對那裏的土地根本不感興趣。所以,中國內部的分裂割據政權或敵國在投降時必須獻上本國或本地的地圖,以示交出了土地。但周邊的少數民族或外國來“稱臣納貢”時,卻從來不需要帶地圖。元朝時來中國的阿拉伯學者和馬可波羅等人都沒有在中國留下什麽記錄,即使他們傳播過一些西方的地理知識,中國人大概也不會感興趣。鄭和航海衹記載航綫和經過的地點,從來沒有去測繪這些國傢,收納的“貢品”衹是珍稀動物和特産,隨他來明朝的使者也不必帶上本國地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中國的形成(1)第2節:中國的形成(2)
第3節:中國的形成(3)第4節:從天下到世界(1)
第5節:從天下到世界(2)第6節:從天下到世界(3)
第7節:從天下到世界(4)第8節:中國與世界(1)
第9節:中國與世界(2)第10節:秦朝的疆域 西漢的疆域
第11節:“中興”和動蕩:東漢的疆界變遷第12節:舟車萬裏同:唐前期疆域圖
第13節:四海混一遠逾漢唐:元朝疆域的形成第14節: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統一:清朝的疆域
第15節:唐朝的長安和洛陽第16節:大汗之城中國首都:大都
第17節:尊重歷史,立足現實(1)第18節:尊重歷史,立足現實(2)
第19節:尊重歷史,立足現實(3)第20節:對中國歷史疆域的敘述應該嚴格按照歷史事實
第21節:古地圖何以絶跡 地圖是誰用的第22節: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來自外國的製圖知識
第23節:得天下與治天下第24節:杯酒釋兵權之後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