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书类 》 尋求圓融周至的生活原則:傅佩榮《四書》心得 》
修身的原則
傅佩榮 Fu Peirong
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大學·傳八》
誠意、正心之後,接着就須"修身"。"身"是具體生命的存在,一定落實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行動。因此,"修身"所要求的就是在與人交往方面,修養自己的品德。修養品德,首在避免成見,不再以自我中心的立場對別人預作判斷,使人際關係受到扭麯。
我們對那些人有成見呢?根據《大學》所云,對我們所親愛的、所賤惡的、所畏敬的、所哀矜的,以及所傲惰的人。譬如,我們對某人親近愛護,就會凡事由好的一面去為他設想,總要看出他是多麽特殊,俗話說:"癩痢頭兒子,自己的好。"子女當然應該疼惜,但是如果為惡而不加勸導,正是愛之反而害之。
其次,對於我們所賤惡的人,情況就相反了。人的氣質各不相同,嗜好興趣也千差萬別,"黨同伐異"似乎難以避免。如果加上一些誤會,更會造成惡性循環,把天下的惡行劣跡都歸諸此人。孟子說過"君子惡居下流"的話,像商紂未必真如傳言中的那麽壞,一旦成為衆口悠悠的箭靶子,就永遠不得翻身了。
我們也畏服尊敬一些人,或者同情哀憐一些人。前者出於自卑心理,後者出於自負心理。這兩種心理都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及行動。每一個人都有值得尊敬的優點與值得同情的弱點,我們卻往往先入為主,不知道人的生命是動態發展的。有些人可以"士別三日,颳目相看",有些人則是"昔日芳草,今日蕭艾"。如果我們成見太深,見人不明,最後損失的還是自己。
此外,我們還會對人傲視怠慢。殊不知人在道德修養方面是完全平等的,一旦心存驕傲,自己的行為就無法中規中矩,談不上"修身"了。
《大學》總結說:"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很少有人可以不存偏見,就事論事,對別人保持開放的胸懷,平等交往。修身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
| 序 | 立志學習 | 學習的樂趣 | 專心是學習要領 | 學習的環境 | 知識與真誠 | | 溫故知新 | 真正的好學 | 束修不是學費 | 教育的方法 | 開花結果 | 大學之道 | | 易子而教 | 文質彬彬 | 內在的趨力 | 良知良能 | 去除茅塞 | 登高望遠 | | 以仁存心 | 誠意與慎獨 | 正心的方法 | 修身的原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