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考古 》 圖說北齊高洋墓 》
第22節:色彩紛呈的時代(圖)
朱岩 Zhu Yan
2灣漳墓陶俑(26):772號鼓樂俑,表現了一個正在吹奏笛簫的軍卒形象
陶俑中還有幾十件戴平巾幘、穿袴褶的侍從俑和跽坐俑,它們大多都是持樂器演奏的樂人形象。由於手中所持樂器許多為有機物質,已經腐朽,無法得知為何種樂器,但是仍能根據演奏姿勢或某些跡象加以推測:有幾件立俑的身上有一個或幾個小孔,應當是用來插置模型鼓用的;跽坐俑屬於撫琴俑,在他的膝上有按壓的痕跡,推測原來應放置着木質琴箏類樂器。
墓中出土的十幾件舞俑,應當是與奏樂俑相配合的。他們身穿朝服,頭戴官帽,與鼓樂俑組合表現的,應該不是一般的娛樂性舞蹈,而是同禮樂儀式有關。
2灣漳墓陶俑(28):1268號舞蹈俑
2灣漳墓陶俑(30):775號舞蹈俑
值得註意的是,出土的一件鬍服老人舞蹈俑,造型生動,頗為奇特,和我在磁縣博物館中看到的茹茹公主墓鬍服老人俑非常相似。對這種陶俑的身份,目前衆說不一,有的把他稱為"薩滿巫師俑",這恐怕不妥。在鄧縣彩色畫像磚墓中也有這樣的形象,他應該是在禮儀事典中的一位舞人。
2灣漳墓陶俑(31):舞蹈俑。
和儀仗隊列鼓吹有關的,還有另一類軍樂隊--"橫吹"。組成這類軍樂隊的樂器,主要是鼓和角。角起源於西北地區從事遊牧狩獵的古代民族,因為鬍角演奏的姿勢是橫吹,所以這類以角為主的軍樂也因此得名。
一般認為,鼓吹與橫吹在使用上的區別是:鼓吹可以進入朝堂,是鹵簿儀仗的組成部分;而橫吹則一直用於軍樂。北朝時期,在鮮卑族的騎兵部隊中,使用的軍樂主要是橫吹。到了隋代,橫吹也進入到鹵簿儀仗中,和鼓吹一樣成為身份等級的象徵。
北朝時期,鼓吹和橫吹除了用於演奏,還配上麯辭進行演唱,麯辭大多采錄於當時流行的北方民歌。特別是橫吹,其風格渾厚粗獷,伴隨着縱橫馳騁的遊牧鐵騎,張顯出其豪邁的文化氣質。
北朝出現了許多豪放粗獷的麯辭佳作,如《企喻歌》、《琅邪王歌》、《紫騮馬》、《折楊柳》等,這些麯辭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恢弘意境的唐詩,就是在它們的影響下,留下了衆多千古絶唱。
色彩紛呈的時代
高洋墓壁畫規格宏大,代表了北朝時期繪畫藝術的最高水平。
高洋墓的壁畫,是經過統一設計籌劃的,由起稿、定稿、敷色、勒綫強調等步驟完成。
起稿,主要是用毛筆繪出淡墨綫。初稿的淡墨綫大體確定了各種形象的位置、輪廓及某些細部。起稿的時候還少量使用了刻劃的方法,刻劃的綫條一般十分淺細,使用的工具可能是竹簽。
起稿完成後即以濃墨綫、朱紅綫繪製定稿。定稿在繪畫過程中完全不受初稿的束縛,可以說是一次再創作的過程。定稿可以調整初稿中形象位置、相互關係、整體佈局等。壁畫、地畫定稿的工作量極大,遠非一人能夠胜任,它不可能出自於一位畫傢之手。
敷色是定稿後的重要工序。色彩運用得當,可以為壁畫增色,可以強化和生動定稿形象的表達,反之則有損原稿精神,嚴重的還可能遮蓋定稿綫,成為敗筆。
據文獻記載,隋唐時期,有的寺觀壁畫完成之後,由於找不到成色的最佳人選,為了避免出現有損原畫精神的情況,於是竟出現了一些不塗顔色的"白畫"。高洋墓壁畫的敷色與定稿技法純熟,相得益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第1節:通往灣漳之路 | 第2節:七十二疑塚 | 第3節:北朝陵墓群調查 | 第4節:最高大的墳丘天子塚(圖) | 第5節:開進灣漳村(圖) | 第6節:初見帝王威儀(圖) | 第7節:踏過蓮花地毯的儀仗隊(圖) | 第8節:墓道壁畫人物 | 第9節:兩側的儀仗隊列 | 第10節:地下水出現了(圖) | 第11節:朱雀門中睡國寶(圖) | 第12節:被侵擾的武士(圖) | 第13節:墓葬部分被盜掘(圖) | 第14節:墓室頂部的天象圖(圖) | 第15節:鎖定陵墓主人 | 第16節:蒼狼出世(圖) | 第17節:我是一隻來自北方的狼 | 第18節:雙面皇帝 | 第19節:既徵伐四剋,威振戎夏 | 第20節:乍現盛世曙光(圖) | 第21節:華麗時代(圖) | 第22節:色彩紛呈的時代(圖) | 第23節:畫傢的綫條老到純熟 | 第24節:迷霧重重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