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红楼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作为社会科学,首先要求研究资料的可靠与可信。如果研究资料是伪造的,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红楼梦》的本子有两个系统:程高本系统和脂评本系统。程高本系统为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小说,脂评本系统是带脂砚斋批语的八十回本《石头记》。
这两个系统差别很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脂评本带有脂砚斋批语;而程高本删除了所有脂砚斋批语。
其二,脂评本只有八十回,程高本在此基础上,续加了后四十回。
其三,脂评本叫做《石头记》,甚至有的抄本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高本称作《红楼梦》。
这两种本子,哪一种是曹雪芹在世时肯定的本子呢?——脂评本。
程高本是何时才有的呢?程甲本刊印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第二年刊印了程乙本。曹雪芹去世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公元1764年2月1日),也就是说程高本是在曹雪芹去世27年之后才印制的。
我们已经论证出:程伟元、高鹗是乾隆的御用文人。他们所校勘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小说,是乾隆、和珅交下的任务。他们校勘之后,是交给皇家“萃文书屋”刊印出版的。见《乾隆、和珅是阉割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的罪魁》一文,载于《红楼解梦》第六集。
这两种本子真假优劣已十分清楚,因而,我们研究雍正之暴亡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研究对象须是带脂砚斋批语的八十回本《石头记》。
要认识脂砚斋批语的重要作用。如果把《红楼梦》中所隐之真事,喻为掩藏在险峻、复杂地形中的瑰宝,脂砚斋批语便如同获得瑰宝的向导。只有严格地按照向导的指引前进,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为什么脂砚斋批语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
——我们已经论证出脂砚斋是曹雪芹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柳惠兰以及第三任妻子许芳卿合用的批书笔名。其中核心批语为曹雪芹自己所加,因而就必须充分认识脂砚斋批语的重要作用,即要将脂砚斋批语视为与正文不可分开的有机体。只有按照脂批的指引,才有可能通过正面小说去探查其背后之所隐,探查到隐写在小说中最深层的东西。第二章《红楼梦》中既有“假语”,又有“真事”
阅读《红楼梦》(或《石头记》)首要的是要认识到《红楼梦》是怎样一部书?如果把它仅仅视为一部小说,就不全面了。在这件事上,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其作者曹雪芹本人。那么,曹雪芹是怎样向读者介绍自己这部书的呢?
关于这部《石头记》,曹雪芹反复向读者说明了两点:
第一点是——书中隐入了真事。曹雪芹在《石头记》一开始,便开明宗义地说: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此加重号,由笔者所加,后不注。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本书所引原文均摘自霍国玲、紫军校勘的《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后不注。曹雪芹首先告知读者:这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书。
第二点是——作者并没有将真实人物和事件直接了当地叙述出来,而是将这些真事隐入“一段故事”中。这“故事”则是“用俚语村言”敷演出来的。仍在第一回写道: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俚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作者先对读者说:书中隐写着真事,之后又说明自己所写的是一段虚假的“故事”。那么这部书到底是“真事”,还是虚假的“故事”呢?曹公为了使读者明白,打了一个比喻,他将这部书比喻为“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有正、反两面。看正面,是一个美人;看反面,则是一具骷髅。《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其中之一便是《风月宝鉴》。作者借此向读者表明:《石头记》有正、反两面,正面是“故事”,背面是历史。第三章《红楼梦》中既隐写着曹家家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