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权利赢家   》 第22节:贝卢斯科尼黯然下台(1)      王志俊 Wang Zhijun

  贝卢斯科尼(意大利)“神话人物”黯然下台
  当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这位媒介大亨从幕后闪出,在1994年3月的大选中一飞冲 天当选为意大利总理时,意大利朝野上下弹冠相庆。人们希望这个“罗马新神话人物” 能挽大厦于将倾,成为意大利的救世主,或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创造“新的意大利 奇迹”。 然而,命运又十分迅速地把善良的人们涮了一回。贝卢斯科尼上台执政以来,非但没 有治好意大利的“跛足病”,还屡屡惹出麻烦,丑闻干系难脱。政府危机频仍,风雨飘摇。这个中等身材、相貌平平且有点秃顶的总理大人在政治、经济、法律的漩涡中拼命扑腾了 7个月后,最终败在了检察官手下。 可是,“神话人物”卷土重来,2001年5月,他又扳回一局,出任意大利 第59届政府总理,得以续写“罗马新神话”。 再任总理的贝卢斯科尼不但官司缠身,治理经济也无良方,民意支持率一直走低,终于在 2006年4月的大选中被赶下了台。关于他的“神话”随之宣告破灭。 商界奇才移情于他 亿 万富翁问鼎政坛 在未执掌总理大印以前,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是意大利顶尖的富豪。作为意大利 第 二大私人企业集团——菲宁韦斯特集团的总裁,他的媒体帝国垄断着几乎与意大利国家电 视台平分秋色的全国最大的3家私人电视台(不包括其在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电视台), 规模位居 全国之首,并开设有涉及新闻、出版、金融、投资、保险、商场、房地产和其他 第三产业领域的300多家公司,有雇员4万人,年营业额达74亿美元。他的影响犹如他操纵 的传播业一样无处不在,许多城市的影院是他出钱开的。他还是饮誉全球的意大利足球俱 乐部——AC米兰队的老板。 贝卢斯科尼完全是靠“白手起家”、个人奋斗而成为商界巨子的。意大利新闻界人士 说,“仅他的经营之道,就足以写一部长达千页的书”,这话并没有怎么夸张。而意大利 历史学家塞尔德·罗马诺则给他下了很贴切的结论:“在生意经方面,他是个最具代表性的 伦巴第企业家的象征。”贝卢斯科尼的父亲是米兰一家银行的经理,耳濡目染使他从小练就 了精明的从商技巧和灵活的经济头脑。上中学时,他替别的孩子做家庭作业,但要收几里拉 劳务费;在上大学读法律时,他常到海滨俱乐部或夏日的游船上低声吟唱感伤的流行歌曲, 或走家串巷、不惜口舌地推销吸尘器,以换取酬金支付学费和生活费。1961年获得法律学硕 士学位后,精明的生意头脑开始发挥威力,他瞄准了人们对廉价住房的强烈需求,靠大量的 风险借贷建起了米兰郊区住宅群,这使他大发横财,赢得了巨额利润。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把注 意力转向对公众最具影响力的传播业,开始投资影视、广告和出版业,他的三大电视网播放 的体育比赛、肥皂剧和童星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吸引了45%的意大利电视观众 , 使3家国有电视台的收视率锐减,而贝老板自己的金库则是里拉堆积如山了。 这位敛财有道的阔佬不但成就了令人羡慕的事业,而且在生活中也幸运有加。他有个 和睦温馨的家庭,两次婚姻带给他5个子女。他年轻的第二任妻子韦罗妮卡·拉里奥原是 一名演员,为了支持夫君的事业,她忍痛告别了舞台,甘当贤内助,躲在帷幕后相夫教子。 这样一个出则豪华轿车,入则锦衣美食,外有金元滚滚,内有娇妻婀娜的人物,在人 生征途上该有所满足了吧?可贝卢斯科尼又有了新的目标,他决心投身政坛,把他的帝国 疆域由传媒扩展到整个意大利的政治、经济生活中。作出这个决定,不仅仅缘 于贝卢斯科尼骨子眼里的那种冒险精神,还在于那阴云般笼罩在自己心头的危机感。他心 里清楚,自己无论在房地产还是在影视生意中能获成功,若没有以前社会党 的总理、他的密友及第二次婚礼上的伴郎克拉克西为代表的政治力量的支持,是难以想 像的,而目前横扫意大利狭长国土的肃贪风暴使克拉克西等一大批政界人物垮台,贝卢斯 科尼失去了“政治靠山”,而且他执掌的菲宁韦斯特集团的问题也开始暴露。该集团营业 额虽高,盈利却少,1993年盈利只有329亿里拉(合2100万美元),预计1994年所欠债务 将达26亿美元。法国《观察家》周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雇员一年中有11个月在为 支付债务的利息而工作。该集团还涉嫌行贿、伪造账目、逃税、违反党派拨款法、洗黑钱 等方面问题,已成为法官跟踪调查的目标,这怎么不令贝老板惊恐万状?他经过深思熟虑 后,决定亲自出马,在政坛打天下,以庇护其媒介帝国的安宁。 1994年1月的一天,贝卢斯科尼率他的亲信在足球场露天的阶梯看台,为他的AC 米兰队加油助威,球迷们如痴如狂地为AC米兰队呐喊:“意大利加油!”“意大利加油!” 这使为琢磨政党名字而苦思冥想的贝卢斯科尼突发灵感,他决定把这个以菲宁韦斯特集团 为核心的党命名为意大利力量党,以跻身全国大选。 这位对政治有着比以往经商更大兴趣和更强烈欲望的人一旦决心下定,就义无反顾, 志在必得。他通过自己经营的广播电视出版网,向全国民众提出了自己的竞选纲领:重整 经济,鼓励私有化和自由竞争;减轻企业主税收负担以鼓励投资,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 加强法律和社会秩序,肃清腐败,打击黑手党,并表示:“倘若说我的前半生属 经商命,那么从现在起,我的后半生将从命于政。”“现在已经到了由那些诚实而有 能力的企业主和实业家来管理国家命运的时候 了。” 贝氏赢得大选 组阁引 发震荡 贝卢斯科尼可谓是在机遇千载难逢的背景下跃入宦海的。 冷战的结束使意大利的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冷战时期,意大利的主要政党 分别属于分野鲜明的左、中、右三大阵营,虽然政党的腐败(主要是利用政治权力获得或 转让公共工程承包合同来盗窃国库)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是选民和普通党员都对此睁只 眼、闭只眼,谁也不愿意闹出“亲者痛,仇者快”的结果,这无疑极大地助长了政党的 腐败。随着冷战的结束,人们的这一顾虑大为减轻,对腐败感到不可容忍。1992 年的“米兰贿赂案”曝光之后,意大利朝野上下开展了以肃贪反黑为主要内容的“廉洁运 动”。两年时间,由司法机关公开宣布涉嫌与贪污公款、行贿受贿、以不正当手段获得非 法经济收入,以及参与黑手党等黑势力活动等问题有关而受到审查或传讯的政界、实业界、 军界、新闻界、宗教界和司法界等要人已达6000多人,其中仅议会议员就多达400多人, 约占意参、众两院共945名议员总数的2/5;那些原为执政党的领袖和显赫人物也 纷纷落马,其中包括多次出任政府总理、长期称霸政坛的天民党元老安德雷奥蒂和 社会党总书记克拉克西。天民党和社会党等大党因党内主要人物退出舞台而分崩离析,或 者一蹶不振。人们迫切要求变革旧体制、建立新政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所以,当贝卢斯科尼宣布问鼎政坛之后,格外引人注目,很快便在意大利政坛刮起了 一阵“贝氏旋风”。这位意大利力量党领导人同1992年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罗斯·佩罗有 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亿万富翁,他们都有攫取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野心,他们都主张充分实行严厉的货币政策和自由企业制度,他们都打算在上台 后对本国的政治体制“动大手术”,等等。更为奇妙的是,这两个个头都不高的大阔佬不仅 是好朋友,而且在度假胜地百慕大群岛上的别墅也是紧挨着的。 风头正劲的贝卢斯科尼作为垄断意大利私营新闻媒体的最大巨头,当然十分重视和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为自己的竞选服务,以推波助澜,真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令他 的对手望尘莫及。他的竞选班子利用选民们推崇实干家求新求变的心理,大肆渲染他白手 起家、富有传奇色彩的奋斗史,吹捧他们的贝老板是“懂经济、会经营或生产的实干家”, 不是“专搞政治的老手”,以赢得选民们的好感。贝卢斯科尼深知,今天的意大利债务累 计已高达1800万亿里拉(约合1.1万亿美元),每年的财政赤字约占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10% 之多,名目繁多的纳税使人们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选民们为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除要明白竞选者如何为自己着想,使自己得到经济实惠和利益,同时也要听听他们提出何 种别出心裁的整治国家、治理经济的高招和解除老百姓痛苦的灵丹妙药。于是,在经过智 囊团苦心孤诣拟就的竞选演说中,贝卢斯科尼发誓般地向选民们保证,他将发动一场前所 未有的经济革命,把目前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降至30%~33%,并将税 收种类减少,同时许诺将给100万失业者找到新的工作岗位,使意大利再次步入50 年代末至60年代的“黄金般经济大繁荣”期,“我是一个成功者,我也将把意大利建设成 一个成功的意大利”。这些画饼充饥般的新经济政策和措施,本来只不过是一纸空文,然 而经他绘声绘色地大加渲染,似乎就成了事实,使在战后最严重衰退中备受煎熬的意大利 人民看到了光明,选民们寄希望于这匹政坛黑马施展点石成金的本领,创造经济奇迹。因 此,数以万计的选民,尤其是青年选民把手中捏得出水的选票毫不吝啬地投给了贝卢斯科 尼。 1994年3月29日,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罗马城沸腾了。当眉飞色舞的西尔维奥·贝 卢斯科尼用颤抖的双手紧握话筒,在罗马一家豪华饭店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自己在议 会选举中大获全胜时,他的支持者就像足球场看台上狂热的球迷看到AC米兰队又进一球 时那样欢欣鼓舞,他们高呼:“西尔维奥!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胜了,这在意大利乃至 全世界都成了值得咀嚼的话题。法国的一家刊物甚至这样说:这位从无从政经历、言语不 多、头发稀疏的矮个子男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从地底下突然冒将出来,然后一 伸手便抓住了打开通向意大利最高权力之门的钥匙”,国内媒体更是把他奉承为“罗马新 神话人物”。这次选举的结果表明,由意大利力量党、北方联盟和全国联盟(新法西斯党) 组成的自由联盟(右派)获胜,而以左翼民主党领导的左翼进步联盟(左派)和由人民党同公 约党结盟的中间联盟败北。 早在大选的最后结果尚未正式统计并公布出来之前,贝卢斯科尼便以“胜利者”、“第 一大党”领导人身份迫不及待地在他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应由我出面组阁并担任 新政府总理,为全民的利益工作。”他这样做旨在先入为主地给人造成某种“既成事实” 的印象。然而就在同一天,北方联盟领导人、有“意大利政坛野人”之称的博西,则用沙 哑的声音,否定了他的竞选伙伴:贝卢斯科尼既不宜出面组阁,更不适合做总理,因为在 议会中北方联盟所获议席最多,应由北方联盟的人出任总理,况且“他是个生意人,掌大 权必有维护其利益之嫌”。 其实,不仅在总理的人选,内阁成员的数量分配、具体任职以及确定施政方针等一系列 问题上,右翼联盟内部争论激烈,各不相让,而且组阁涉及到国内外舆论极其关注的敏感 问题:参加右翼联盟竞选的三大政党之一的全国联盟(新法西斯党)能否进入政府? 对全国联盟的入阁,不仅反对党持反对态度,就连右翼联盟内部都不一致。早在酝酿 组阁初期,北方联盟领导人博西便公开表示,“法西斯分子不能进入政府,它不能同我们 分天下”。这位“政坛野人”甚至威胁说,倘若新政府中有全国联盟成员参加,北方联盟 将退出右翼联盟。 整个欧洲为反对意大利全国联盟参政,欧洲议会于5月5日通过一项 动议称,“欧洲议会要求欧洲联盟成员国十分明确地告知意大利共和国总统,他的新政府 必须忠于那些在经历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恐怖之后,主导建立共同体的基本价值”。 此时的全国联盟则不在乎人们如何警告,其领导人菲尼公开声称:“不管如何分配内 阁席位,有一件事是明摆着的:不考虑我们这13%的选票,政府就别想出炉!”实际上, 贝卢斯科尼骑虎难下,别无选择,因为他一旦失去了全国联盟的支持,就不能到斯卡尔法 罗总统那儿领总理府的钥匙。5月10日,在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后,意大利战后第53 届内阁宣告成立,全国联盟在参众两院议长人选问题上作出让步,换得了内阁中的副总理 和5个部长席位。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清一色右翼政府,尤其5名全国联盟成员入阁, 这不仅在意大利是首次,而且在战后整个西方亦属绝无仅有! 当一年四季晒太阳而使得皮肤黝黑的贝卢斯科尼宣布他的内阁成员中包括5名全国 联盟成员时,不啻是惊雷一声,全意大利内外为之震动。意大利许多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年长者异常愤恨,“难道二战 中反法西斯的先驱们的血白流了吗?!”“今天仿佛又回 到了50年前墨索里尼时代。世道变了,变得太离谱了,意大利危险了。”5月11日是贝卢斯科尼内阁宣誓就职的日子,意大利首都罗马、北方工商重镇米兰等有许多人走上街 头游行示威,抗议和谴责全国联盟成员入阁参政。西方国家对此纷纷表示遗憾、气愤和忧虑。 人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全国联盟入阁后,竭力为法西斯纳粹招魂。菲尼公开声称: “墨索里尼不是罪犯”,而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扬言“法西斯主义是意大利现象 , 在意大利得到广泛支持”。之后,全国联盟竟然提出取消宪法中禁止重建法西斯党条文的 提案。其所作所为令人怵目惊心! 法令惹起风波 贝氏收 回成命 尽管由于法西斯分子进入内阁损伤了贝卢斯科尼政府的国际形象,发行量居意大利 榜 首的《共和国报》还是热情有加地以通栏标题呼吁新政府励精图治、建立“第二共和国”。 而江山在握的贝卢斯科尼也对“发烧友”们自我标榜是“唯一能够改变意大利目前状况的 人,因为其他人没有我作为一个企业家的那种经验”。然而,正是他引以炫耀的企业家身 份和他庞大的商业利益集团,在他上台后招惹来不尽的麻烦。因为他当了“国家公务员”, 却还兼着菲宁韦斯特集团的老总,这违背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关于担任国家公职者不得 从事个人经济活动的惯例,从而导致了利用总理身份维护私利并引起同司法机关之间的摩 擦,朝野之间与执政党内部的争斗,也就随之拉开序幕。 7月13日,贝卢斯科尼主持内阁会议通过了由其好友、司法部长比翁迪提出的一项 法令,将预防性拘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组织的破坏性行为、恐怖活动、行凶杀人、绑 架、大型走私贩卖毒品与武器等,可实行拘捕;另一类为国家公务员违法贪污受贿、行贿、 侵吞公款、造假账目、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等,对这一类犯罪行为禁止实行预防性拘捕。 贝卢斯科尼称,此举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权,对目前仍在进行的反贪运动实行“政治解决” , 以结束司法当局“管理国家和议会”的不正常局面,“不让预防性拘捕成为逼人供认自己 和别人的手段”。该法令下达后仅4天时间内,就有1165人获释,其中156人涉嫌贿赂案, 包括前卫生部长、自由党人士德洛伦佐和社会党原副书记迪多纳托。据估计,根据这一法 令,将有4000多名在押犯要出狱。 政府出笼的这项“比翁迪法令”立即招致了米兰等地检察官和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 当天晚上,以在“廉洁运动”中清查大案得力有功而闻名内外的检察官迪彼德罗为首的米 兰检察院4名检察官宣布集体辞职,表示这项法令使他们无法工作。这更加激起了全社会 的骚动,一时间,声援米兰检察官的信件、传真雪片般飞向全国各地报社、电台和通讯社。 罗马群众在司法部门前抗议。那不勒斯市长组织了群众性游行。众多的意大利有识之士均 认为,贝卢斯科尼之所以一上台就仓促推出“比翁迪法令”,其目的在于保护一些政界要 员的亲朋好友,使一些过去有权有势、贪赃枉法的显赫人物逃脱法律的制裁。舆论抨击该 法令是一项彻头彻尾公然保护“富人犯罪”、专门“惩罚穷人”的法令。因为它“使穷人 留在狱中,让富人回到家里”,是一项鼓励“上层政治盗贼”作案的法令,是在搞“复辟” 。 有些人甚至一针见血地指出,政府这样做显然与米兰检察官们正在调查菲宁韦斯特集团的 贿赂案有关。 愤怒的检察官们决心同贝卢斯科尼对着干,就在法令颁布的当天,米兰检察院下令拘捕 了49名贪污受贿的财政警官和工商界要人。贝卢斯科尼对此十分恼火,指责这是“完全 蔑视政府通过、总统签署的措施”,法官们“滥用权力”,“将司法用于政治目的”。他接 二 连三地举行记者招待会,声称他颁布的法令不是为了庇护哪一个行贿受贿分子,而是为了 使意大利的法律符合欧洲联盟的要求,是为了维护人权。检察官们则针锋相对地指责“政府 阻止调查”,是想庇护包括贝氏弟弟保罗在内的菲宁韦斯特集团被捕的领导人和其他罪犯。 就在政府与检察官们较量正酣时,贝卢斯科尼内阁也出现了“窝里反”。副总理兼内政 部长、北方联盟二号人物马罗尼16日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颁布的法令与他在内阁会上 看到的文本不同,是15天前他反对的那个文本,他受了蒙蔽,中了“圈套”;并说,据此 法令,两三万在押犯可能获得自由,这会给公共秩序构成威胁;政府必须撤销这一法令, 不然他就辞职。贝卢斯科尼闻讯后勃然大怒,指责马罗尼的话“不符合实际,是对政府和 总理的肆意攻击”,勒令他“要么公开承认自己撒谎,要么立即引咎辞职”。北方联盟书记 博西坚决支持马罗尼,指责贝卢斯科尼是“独裁者”,“如果他想辞职,请便。意大利会有 一个新政府”。而全国联盟的领导人菲尼也对“比翁迪法令”持有异议:“我不知道贝卢斯 科尼想干什么……法令必须修改。”贝卢斯科尼则干脆表示“宁折不弯”,法令不容收回, 并威胁说:“将在执政联盟党内进行政策性调查,最终结果是要么通过此法令,要么散伙回 家。” 随着三党唇枪舌剑的争论日炽,政府危机一触即发。19日中午,国家电视台被告 知,总理于13时将向全国发表讲话。人们预料,他将宣布内阁危机的消息。到了12时 50多分,政府的一位副部长宣布总理不再讲话,危机才算过去。后来才弄清,这位副部 长从斯特斯堡打来的一个电话使执政三党对话渠道重新打开。下午,三党为了保住统治地 位,终于达成一致:“较量已经结束,既无胜者,也无败者”,“是国家获得了胜利”。傍 晚, 内阁开会,一致决定撤销“比翁迪法令”,经修改后作为法案向议会提出,由议会讨论拍 板。 深陷“孤立境地”的贝卢斯科尼在电视台宣布撤销法令时,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 弯,他承认“犯了一个政治错误”,“我本人对这项法令中的部分条款也持有异议”,“禁 止 预防性拘捕的罪犯中不应该包括腐败分子和营私舞弊者”。意大利舆论对这位卖乖的总理 很是反感,他们明白,贝卢斯科尼之所以在“比翁迪法令”上出尔反尔,是担心政府的一 大支柱——北方联盟改弦易辙,转向同意大利左翼民主党结成联盟,从而把自己赶下台。 贝卢斯科尼收回成命把政府从危机边缘拉了回来,但经过“比翁迪法令”这场风暴, 人们对他的崇拜狂热开始退烧,他的支持率在几天内急剧下降了10个百分点。 老板秘密“聚餐” 总 理扬汤止沸 在同总理较量中赢了第一回合的检察官们极为亢奋。“比翁迪法令”刚一宣布撤销, 米 兰等各地司法机关立即纷纷发出拘捕令,许多在法令存活的5天内获释出狱的罪犯不得不 “二进宫”。与此同时,一些“大鱼”也纷纷落入法网。在从7月22日至29日的一个星 期里,包括前国防部长萨尔沃·安多等在内的一大批政界、金融界名人要员锒铛入狱。7 月29日,米兰法院甚至缺席判处前政府总理、贝卢斯科尼的密友克拉克西8年有期徒刑, 并终身不得担任任何公职。西方新闻媒体注意到,这是意大利司法机关自1992年2月开展 的“廉洁运动”以来对最高一级原政府官员进行判决。尽管米兰检察院一再重申,这是在 执行正常的公务,然而意大利力量党的许多议员认为,这是检察官们“对政府颁布那项法令 的报复”。贝卢斯科尼则煞有介事地说:“我们必须从社会仇杀走向平静的司法形式。”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7月24晚,贝卢斯科尼在距米兰约40公里的阿尔科雷的私人 别墅召开“秘密智囊团”会议,研究对付检察官们的策略。出席这次晚餐的除其胞弟保罗之 外,还有国防部长普雷维蒂(原是菲宁韦斯特集团律师)、政府内阁秘书长莱塔(原是菲宁韦 斯特集团副董事长)和菲宁韦斯特集团现任董事长孔法洛里以及纳税部负责人萨尔瓦托雷·夏夏的两名律 师。这个阿尔科雷晚餐虽然进行得极为诡秘,但还是被新闻界捅了出来,这 就像引发了一颗重磅“炸弹”,立即在意大利全国各地、朝野上下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 尽管贝卢斯科尼极力解释说,这“纯属朋友间的一次小小联欢会,大家共进晚餐聊聊 天而已”,但司法机构认为,总理不早不晚单单在米兰检察院对菲宁韦斯特集团行贿嫌疑 进行调查时搞这次“聚餐”,目的是订立攻守同盟。反对党人士更指出,虽然贝卢斯科尼 在出任总理时辞去了菲宁韦斯特集团总裁职务,委托他的弟弟保罗管理该集团,但事实上他仍在垂帘听政,他和政府官员一起与这个集团的负责人、律师等联欢,会使政府和 个人利益搅和在一起难以分清。 据透露,贝卢斯科尼及其“秘密智囊团”商定的方针是:他本人和家属进行合作,支 持检察官的调查,但要求检察官不重提与总理有关的案件的调查情况,以维护一国总理的形象。 贝卢斯科尼按此方针谨慎行事,取消了25日接受国家电视台采访的计划,并推迟了本集 团下属一家电视台的采访计划,以免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就在秘密聚餐的第二天,菲宁韦斯特集团的税务部负责人萨尔瓦托雷·夏夏向警方投 案自首,并交代该集团曾向税警行贿3.3亿里拉,钱款均由保罗·贝卢斯科尼提供。27 日,米兰检察院向保罗发出了拘捕令,恰在此时,保罗这位二管家却神秘失踪了!这一 下子就像水倒进了滚烫的油锅里,弄得全国上下沸沸扬扬。贝卢斯科尼政府及其本人声誉 大损,新闻甚至指责是总理把其胞弟藏在了总理府。正当人们一 片狐疑之际,29日上午, “失踪”两天多的保罗在他的两名律师的陪同 下突然出现在米兰检察院,向检察院“自首” , 把向税警行贿的责任全部包揽下来,随即被软禁在家。时年43岁的保罗1993年曾因非法为 政党筹款而受到调查,1994年2月11日,又因在3宗房地产中行贿而被预防性拘捕。他的 逮捕在意大利政坛又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河南文艺出版社
第1节:小布什政治游戏的幸运儿(1)第2节:小布什政治游戏的幸运儿(2)第3节:小布什政治游戏的幸运儿(3)
第4节:小布什政治游戏的幸运儿(4)第5节:小泉纯一郎怪人称雄日本(1)第6节:小泉纯一郎怪人称雄日本(2)
第7节:小泉纯一郎怪人称雄日本(3)第8节:小泉纯一郎怪人称雄日本(4)第9节:小泉纯一郎怪人称雄日本(5)
第10节:布莱尔工党神童冠英伦(1)第11节:布莱尔工党神童冠英伦(2)第12节:法国若斯潘魂断爱丽舍宫(1)
第13节:法国若斯潘魂断爱丽舍宫(2)第14节:法国若斯潘魂断爱丽舍宫(3)第15节:法国若斯潘魂断爱丽舍宫(4)
第16节:普京莫斯科的铁腕主人(1)第17节:普京莫斯科的铁腕主人(2)第18节:普京莫斯科的铁腕主人(3)
第19节:施罗德穷孩子叩开总理府 (1)第20节:施罗德穷孩子叩开总理府 (2)第21节:施罗德穷孩子叩开总理府 (3)
第22节:贝卢斯科尼黯然下台(1)第23节:贝卢斯科尼黯然下台(2)第24节:他信大亨总理直面法庭(1)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