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感悟 》 少有人走的路II:與心靈對話 》
第22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5)
M·斯科特·派剋 M. Scott Peck
一開始,病人可能會大喜過望:"噢,醫生,醫生,你是第一個帶給我希望的人!"
於是心理醫生說:"有一組跟你一樣的病人明早10點將和我們在四號房間會面,你願意一起來談談嗎?"
"是的,醫生,我會去的。"
但是第二天早上10點,那病人沒有出現。於是心理醫生問那病人是怎麽回事,病人說:"對不起,我有點兒搞忘了。"
"那你還有興趣嗎?"
"噢,是的,醫生。"
"明天下午3點,在四號房間我們還有另一次會面,你那時有空嗎?"
"噢,是的,我會去的。"
可那病人再一次爽約了。於是心理醫生又試了一次,最後衹能說:"或許你不那麽真的喜歡心理療法這樣一個建議。"
病人最終承認:"你知道,醫生,我一直在想這事,我像一條太老的狗兒不能再學新花樣了。"
責備是沒有必要的。我們是變成了老狗,有時太疲倦以致不能學習新花樣了。對此,醫生也是有責任的。我遇到過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醫生,他們也相信疾病衹有一個原因--不是心理的就是生理的。他們無法想象疾病就像一棵大樹的樹幹,能夠同時有兩個甚至更多的樹根。
事實上,差不多所有的疾病都是心理的-心靈-社會-生理的綜合因素的結果。當然也有例外,例如,先天性疾病或大腦癱瘓。但是即使在這樣的病例裏,活下去的"意願"也能夠有效地延長生命,提高生命的質量。
事實卻總是相反,也很不幸。當我在日本衝繩的時候,被叫去治療一個19歲的女孩,一個劇烈嘔吐的孕婦--孕期過度嘔吐。我瞭解到她在東海岸長大,對母親有一種病態的依戀。17歲時被送到西海岸同叔叔生活在一起,從那時起她就開始嘔吐了,而那時她並沒有懷孕。她嘔吐得如此厲害,以致不得不把她送回到東海岸,回去後她生活得快樂而健康,直到她同一個士兵懷了孩子,那士兵娶了她並把她帶到了衝繩島。幾乎是一下飛機她就吐起來,沒幾天就進醫院了。
如果病人實在病重,我有權利叫直升機把他們送回傢去。我知道如果我把這個病人送回傢去,她的嘔吐會立刻停止下來。我也知道,要想確定每次她與母親分開就會嘔吐的病因,大概也是沒希望了。
再三考慮以後,我决定不送她回傢。我對她說:"你已經長大了,知道如何與媽媽分開後生活了。"她有所好轉,被允許離開了醫院。但是過後不久,病情 又嚴重發作並回到了醫院。她又嘔吐起來,我再次告訴她,我不會送她回傢。她又再次好轉可以出院了。然而兩天後,她在公寓裏突然墜樓身亡。她衹有19歲,懷孕4個月。屍檢結果,根本找不到死因。當然,我對自己的决定深深地懊悔。但不管怎樣,它是我的信念,即在她的生活裏,她做出的是一個拒絶長大的决定,我不能讓她停留在兒童階段而不承擔責任。所以,她死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
|
|
第1節:前言 | 第2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1) | 第3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2) | 第4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3) | 第5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4) | 第6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5) | 第7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6) | 第8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1) | 第9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2) | 第10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3) | 第11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4) | 第12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5) | 第13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6) | 第14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7) | 第15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8) | 第16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9) | 第17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10) | 第18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1) | 第19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2) | 第20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3) | 第21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4) | 第22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5) | 第23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6) | 第24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7)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