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 我的四爸巴金 》
偏爱川剧(1)
Li Zhi
新发现一封巴金谈川剧的信, 使我惊喜不已。
我知道巴老喜欢川剧。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巴老回成都写作, 我与巴老第一次见面的地点, 巴老就约在川剧场。巴老与酷爱川剧的成都市市长李宗林是朋友。不少川剧演员也十分尊重巴老, 与巴老交往甚密。巴老的《成都日记》中的第一天日记, 就记有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书舫、戴雪如去看望他。巴老这次在成都住了四个多月, 看川剧达三十多场。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巴老在给萧珊的信上说: “上星期六我请川剧二团演了一次《生死牌》, 不单是我看得流泪, 沙汀也揩了几次眼睛, 张老的太太一直在用手帕。川剧有些改动, 但仍然激动人心。”
这以前, 早在一九五三年, 川剧参加全国汇演, 以《柳阴记》等剧目轰动文艺界。川剧团到上海巡回演出时, 巴老不仅自己看, 而且买票请朋友看。以后, 川剧每次去上海演出, 巴老不仅全家去看, 买票请朋友去看, 还委托胞弟李济生代他请演员吃饭。
巴老称赞川剧剧本的文学性强。在《谈我的短篇小说》一文中, 巴老说:“我喜欢的倒是一些地方戏的折子戏。我觉得它们都是很好的短篇小说。随便举一个例子, 川剧的《周仁上路》就比我写的那些短篇好得太多。 一个人的短短自述把故事交待得很清楚, 写内心的斗争和思想的反复变化相当深刻, 突出了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物的性格, 有感情, 能打动人心。它有点像西洋的优秀的短篇作品, 其实完全是中国人的东西, 而且是从人民中间来的东西。可见我们的民族的传统深厚: 我们有拥之不尽的宝山, 只等我们虚心地去开发。每一下锄头或者电镐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收获。”这个观点, 巴老也对我说过。
巴老尊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川剧表演艺术家廖静秋患癌症。为保留她的艺术精品《杜十娘》,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巴老与作家李囗人、沙汀等, 联名提案把《杜十娘》赶快拍成电影。巴老说:“现代科学固然不能挽救她的生命、减轻她的痛苦, 但可以保留她的艺术。”廖静秋拍完电影《杜十娘》后不久逝世, 巴老为此写了散文《廖静秋同志》, 称赞廖静秋“不愿意白活”,“不愿意把她有的那一点发光的东西带进坟墓里, 即使花了那么多痛苦的代价, 她也要多留一点东西给中国人民”。
巴老喜欢川剧的喜剧, 认为《评雪辨踪》《拉郎配》等, 应当列入世界喜剧名作之林。
“文化大革命”摧毁了文化, 摧毁了戏曲, 也摧毁了川剧。粉碎“四人帮”以后, 邓小平在一九七八年看了川剧, 冲破“四人帮”的禁锢, 让川剧和戏曲获得新生。四川及时地提出振兴川剧的口号, 在全国戏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巴老很赞成振兴川剧。
我在省委宣传部工作期间, 积极参与了振兴川剧的工作。一九八四年, 我随川剧团到上海演出。当时, 巴老因身体欠佳, 已不再去剧场看戏。川剧界的朋友无不为此感到遗憾。周企何和陈书舫提出: 巴老不能来剧场看川剧, 我们就该去看望巴老。经我与巴老商定, 在一天下午, 由我陪同部份演员去巴老家。除陈书舫和周企何外, 还有左清飞、王起久、王世泽、田卉文、古小琴等优秀演员。巴老在客厅会见了他们, 气氛热烈。几乎每一个演员都为巴老清唱了一段, 巴老既高兴又感动。为保证巴老的健康, 我们把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最后, 大家请巴老讲话。巴老说:“我小时候, 父亲就常带我看川剧。一九四O年我第一次回四川, 途经泸县, 在街上听见放《情探》的唱片, 感到十分亲切, 我站着把它听完。乡音难得! 多谢大家来看望我, 为我演唱。”巴老开玩笑说:“我不会讲话, 李致会讲话, 让他讲。”这种“金蝉脱壳”之计, 引起哄堂大笑。巴老与大家合影后, 亲自送出大门, 挥手与大家告别。
我在八十年代, 曾随川剧团去西柏林、联邦德国、荷兰、瑞士、意大利和日本演出。巴老很关心这几次出访演出, 在给我的信上说, “知道你们访日演出成功, 也替你们高兴。”
川剧表演艺术家竞华, 唱做俱佳, 有很高的声誉。她的演唱自成一派, 人称“竟派”。巴老喜欢看竞华的戏, 特别爱听她的唱。在病中也听竞华的川剧音带, 如《三祭江》。巴老赞美竞华的唱腔是第一流的。
一九八七年秋巴老回乡, 应张爱萍将军之邀, 三次看了川剧艺术家的表演, 每次都在一小时半左右。张老建议巴老随意, 时间可长可短, 巴老却因“乡音难得”, 坚持看到底。
巴老这次回川期间, 会见了许多川剧界的朋友。周企何和舒元卉还到巴老住地聊天, 并共进午餐。周企何是川剧四大名丑之一, 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 四十年代就与吴先忧有很多交往。吴先忧是巴老青年时期的朋友, 巴老称他为自己的“第三个先生”。巴老和周企何是通过吴先忧相识的。舒元卉在五十年代就是优秀的青年演员, 萧珊当年很喜欢看她演的戏。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六日, 周企何不幸仙逝。巴老在给我的信上说:“请代我在他灵前献个花圈。生命虽短, 艺术永在。他会活在观众的心中。我还保留着去年十月在成都和他喝酒谈笑的照片。那情景如在眼前。”
巴老一九八七年回四川, 还去了自贡市。巴老在上海就看了过剧作家魏明伦的《易胆大》《巴山秀才》两个戏的录相, 对我称赞魏明伦很有才华。这次去自贡, 在魏明伦的陪同下, 看了《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巴山秀才》中的四个折子戏。魏明伦不时向巴老解说, 巴老常常露出笑容。演出结束时, 巴老因腿疾不便上台祝贺, 全体演职人员下台来看巴老。巴老被感动了, 一再向大家表示谢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三联书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