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王曉峰博客文集:文化@私生活   》 第22節:王朔:"飛"越瘋人院(2)      王曉峰 Wang Xiaofeng

  總體來講,迷幻搖滾並不好聽,但是在音響空間的處理上很講究,拿早期"平剋·弗洛伊德"的音樂做例子,你會發現,音樂有時候很吵鬧,很混濁,歌詞有時候很晦澀。真正的迷幻音樂,是不能讓正常人聽出迷幻效果的。再比如"感恩而死",他們為什麽在現場表演的時候演奏的時間都很長,就是為了讓人有更多High的時間。
  毒品的作用把人與人又分成了兩個世界,當它體現在作品當中就會是這個樣子,大部分人看不懂。王朔在公開場合很誠實地承認他用過毒品。所以我能想像得出,當王朔在想入"飛飛"的狀態下去看《時間簡史》或者經書的時候,會看出什麽?而當他去寫小說的時候,他可以輕而易舉打破文字的語法、結構、時態,但是當這些文字被普通人閱讀時,都會這樣問:這是什麽? 藥物會加強人的感官功能,讓人的思維打破邏輯、時空限製,可以信馬由繮,在藥物作用下,怎麽創作都是合理的,如果在正常狀態下,這麽創作就是精神病。
  [三]
  當才華體現在作品中,需要的是智慧、邏輯、靈感……缺一不可,當藥物打碎邏輯,僅用智慧和靈感創作出來的都是碎片。當我看王朔的《我的千歲寒》,那種撲面而來的畫面感和語言的扭麯都是在描述他的幻覺,而不是一個故事。這個感覺像什麽呢?如果以字為單元,你都能看懂;如果以詞為單元,就懵了。而王朔是在想說的時候邏輯控製不住意識,但是他知道自己在"創作",結果就是生造了大量的詞彙;當這些詞連成前後並不關聯的句子,如黃山的雲海,讓人捉摸不定。
  我認為這是藥物作用下創作出來的"小說"的另一個證據是:《我的千歲寒》大部分內容感覺都是一個狀態,僅僅停留在文字狂歡般的錯亂上,它完全沒有一個正常人在思考時的起伏。換句話說,我看到的衹有持續的狂喜,每一塊詞句碎片上都沾滿了狂喜,這是一次純粹的身體體驗之旅。
  今天,當我再回顧60年代迷幻音樂,也有這樣的感受,可研究性多於可聽性,因為這是搖滾歷史上對聲響的一次偏離人類正常思維的探索,它為後人創作提供了一種可能。從另一個角度講,它反映了那段歷史,這是毒品與音樂第一次交媾。後來毒品泛濫現象並沒有受到控製,搖滾歌星吸毒也司空見慣,但是卻沒有什麽迷幻音樂了,說明毒品的藥理作用對人的感官刺激無法提高人的創作水平,僅僅是一種體驗,然後有種常人之外的體驗效果以及60年代留下的那批搖滾作品。毒品除了能讓一顆絶望的心突然回光返照之外,沒一點好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第2節:惡之花開(1)第3節:惡之花開(2)
第4節:惡之花開(3)第5節:想變成人的貓第6節:從無知者無畏到物質者無所謂(1)
第7節:從無知者無畏到物質者無所謂(2)第8節:從無知者無畏到物質者無所謂(3)第9節:從無知者無畏到物質者無所謂(4)
第10節:北京到底有沒有文化?(1)第11節:北京到底有沒有文化?(2)第12節:星巴剋與認同文化(1)
第13節:星巴剋與認同文化(2)第14節:星巴剋與認同文化(3)第15節:沒有性生活的雞(1)
第16節:沒有性生活的雞(2)第17節:開頭與結尾第18節:把韓寒拉出去斃了
第19節:給你自由過了火(1)第20節:給你自由過了火(2)第21節:王朔:"飛"越瘋人院(1)
第22節:王朔:"飛"越瘋人院(2)第23節:王朔:"飛"越瘋人院(3)第24節:王朔:"飛"越瘋人院(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