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谜团包裹中的风流天子:原来乾隆 Mystery wrapped in the romantic emperor: the original Qianlong   》 空前的文字狱(1)      郭燕红 Guo Yangong

  以文字罪人为特征的文字狱,在中国由来已久,并不是清朝的发明。清朝的文字狱也并非只是乾隆在做,但乾隆当政时期,文字狱之频繁,不仅在有清一代,而且在整个中国古代都堪称空前绝后,而乾隆手段之恶辣和苛刻,恐怕连他的父亲雍正在内所有的专制帝王都只能相形见绌。
  乾隆一生究竟制造了多少起文字狱,确切的数字恐怕可能永远也搞不清楚了。不过,在
  他统治中国的六十几年间,有案可查的文字狱至少在一百三十起以上,比起康熙朝六十一年间的文字狱不超过十起,雍正朝十三年间的文字狱二十几起,数量显然有急剧的增加。
  有人会说,乾隆朝没有大规模的文字狱,镇压、屠杀的手段也没有康熙、雍正那样严酷。这话不无道理,但不全面。像庄氏《明史》狱、《南山集》案和吕留良案那样的大案乾隆朝的确没有。乾隆在统治手法上讲究“宽严相济”,反映在处理文字狱案时,一旦收到了杀人立威、臣民震怖的效果,就总是把“不为已甚去已甚”之类的话头挂在嘴边,宽赦几起实在荒唐的文字狱,甚至降旨训斥几个多事的官员,表示自己并不想把事情搞过了头。乾隆二十三年,有个御史上折说收藏野史之类的事不应该照“逆案”严办,乾隆为自己辩护称,你们看是我处理胡中藻案严呢,还是“皇祖”康熙皇帝处理《南山集》、“皇考”雍正皇帝处理吕留良案严?言外之意甚明,是说他比较宽大。如果以上述三个案子而论,乾隆的话并不错,但若换个角度分析的话,又另当别论。
  乾隆朝有个怪现象,精神病患者因糊涂乱抹而构成罪案的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在二十起以上。这些粗知文墨的疯子与吕留良、戴名世不同,他们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民族意识和政治见解,病发时终日神游于梦幻之中,随手乱画几个不知所云的文字,结果照大逆律论罪,本人凌迟处死不算,亲属还要跟着连坐,侥幸得到从宽处理的,也多是斩立决或市曹杖毙。康熙、雍正两朝尽管文网渐密,却还不曾荒唐到罗织疯汉怪诞不经的文字。
  乾隆十八年六月十四日正午,署理山东巡抚杨应琚亲临法场监刑,面色死灰、口中喃喃的钦定逆犯丁文斌在济南被当众凌迟处死。
  这是清朝开国一百年来,第一个因文字获罪被处以极刑的精神病人。
  丁文斌原籍浙江上虞,父亲死得早,随母亲在杭州长大。孤儿寡母,生活难以为继。到十几岁时,丁文斌又跟母亲往投哥哥丁文耀。文耀比文斌大十一岁,家住松江府华亭县,有时打烧饼卖,有时去面馆帮工,勉强糊口。家中凭空添了两张嘴,虽说至亲,嫂嫂秦氏还是不满意,不免常有怨言。文斌母子俩只好常常外出佣工,炊煮服役,什么粗活都干,江西、湖广,路途再远,只要有人雇用就从不推辞。
  乾隆十二年,在艰辛与屈辱中操劳了一生的母亲病死了。失去了相依为命的慈母,丁文斌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终日闷闷无语,面壁出神。侄子们讨厌他,开始叫他“痴子”。
  虽然过的是猪狗般的日子,可丁文斌却偏偏有数不尽的非分之念。在本县董恒山开的茶馆中拉风箱的半年,董家年方十五的姑娘着实让丁文斌心醉神迷,极贫至贱的现实不准丁文斌对董家小姐有所奢望,他就暗中编织些五彩缤纷的才子佳人之类的故事聊以自慰。当然,丁文斌最渴望的是钱,大发其财,一夜之间变成富翁。但现实哪有如此的幸运?丁文斌想来想去,总算弄明白了,为什么穷,为什么被人轻贱?说到底,还是没权势。讲权势,世上至高莫如皇帝,接了帝位,金银财宝,名誉尊严,以及成群美如天仙的妃嫔,一切都有了。
  早在母亲去世前,丁文斌就时不时地听到身旁有人对他讲话,奇怪的是周围竟空无一人。自母亲离他而去,这种带有指令性口气的声音在耳边出现得更频繁了。他同别人讲过几次,但谁会相信他的疯话呢?久而久之,丁文斌开始确信这声音来自冥冥上苍,是上帝对他的特殊眷顾,于是他准备虔诚地照上帝的旨意去行动。乾隆十三年,母亲死去的第二年,丁文斌开始埋头著述,转过年来就完成了《文武记》两本、《太公望传》一本,趁江苏学政庄有恭到松江府按试,他跪在路中拦轿,把书献给了庄大人。庄有恭很有才气,丁文斌相信只有他才看得出自己的道德学问。可惜拦舆献书之后,竟如泥牛入海,杳无回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诞生地之谜(1)诞生地之谜(2)诞生地之谜(3)
生母异闻(1)生母异闻(2)海宁陈氏之子(1)
海宁陈氏之子(2)海宁陈氏之子(3)乾隆真正生母(1)
乾隆真正生母(2)“此命贵富天然”(1)“此命贵富天然”(2)
“此命贵富天然”(3)名门闺秀富察氏惬意少年(1)
惬意少年(2)骨子里强毅阴鸷(1)骨子里强毅阴鸷(2)
骨子里强毅阴鸷(3)骨子里强毅阴鸷(4)骨子里强毅阴鸷(5)
空前的文字狱(1)空前的文字狱(2)空前的文字狱(3)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