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甲午悲歌--北洋水師的覆沒   》 4“避戰保船”與“主動出擊”      鄭彭年 Zheng Pengnian

  與前述南路清軍由海上開赴朝鮮牙山的同時,北路赴朝援軍也由陸上開抵平壤。最先抵達朝鮮的是盛軍和毅軍。盛軍是淮軍中最大的一支部隊,由記名提督寧夏鎮總兵衛汝貴統率,共十三營6000人,從1894年7月21日起分三批由塘沽乘船,至大東溝登陸。毅軍共四營2000人,由四川提督宋慶統率,總兵馬玉琨分統,7月22日由旅順乘船,至大東溝登陸。還有奉軍,共九營3500多人,由高州鎮總兵左寶貴統率,總兵聶桂林分統,7月29日抵九連城,渡鴨緑江入朝。最後是奉天練軍盛字營和吉林練軍,馬步共1500名,由副都統豐升阿統率,從奉
  天各地開拔,渡鴨緑江入朝。全部援朝軍隊約13500多人。
  8月4日至9日,衛汝貴、馬玉琨、左寶貴、豐升阿四員大將先後抵達平壤。照理中國軍比日軍先到平壤,有時間部署,但是四軍統帥無人,戰寧無策,把戰備的寶貴時間白白浪費掉了。李鴻章催促先行進剿,各軍藉口馬步兵未齊,不能遽然前進。
  9月2日,李鴻章得知日軍已在元山登陸,急電葉志超說:“預備進擊!”葉卻拒絶出擊,理由是:“若我軍前進,則倭軍用船載兵登陸,襲我後路,斷我轉運。”後來光緒帝聞得日軍將在短期內圍攻平壤,急召李鴻章,對他說:“朕為軍情至急,日夜焦急。該大臣不可大意,如有疏虞,自取其咎。”李鴻章連夜急電葉志超:“聞日軍兩三禮拜內全力圍撲平壤,如牙山故事。現我續調各營難以立即齊集,望諸軍盡此兵力,同心奮勇出奇製勝,勿為所算,勿中詭計,此為至要!”
  葉志超接到此電,方纔召集諸將商議道:“敵人乘勝大至,鋒芒正銳;我軍彈藥不齊,地勢不熟,不如各整隊暫退雲愛州,養精蓄銳,以圖後舉。”諸將聽了大都同意,惟有左寶貴說:“朝廷設機器,養軍兵,每年花費金錢數十萬,正是為了今日。若不戰而退,何以對朝鮮而報國傢?至於成敗得失,不遑計較。”葉志超見他慷慨陳詞,面露怒色,暫行備戰。陸軍如此消極,海軍又怎樣呢?在李鴻章的“避戰保船”思想的指導下,丁汝昌主張:“我軍精銳艦衹,不可稍有疏失,輕於一擲。”也就是說,北洋艦隊衹能是近顧北洋門戶,不能發揮主動出擊的積極作用,至於掌握製海權連做夢也沒有想到過。
  相反,日本則積極刺探情報,加強戰備,伺機偷襲。同時,日本爭取各國特別是英、俄中立,撤消北京公使館,召回北京臨時代理公使小村壽太郎和天津領事荒川己治。並以敕令第144號决議徵募軍事公債5000萬日元,還頒布捕獲審檢令,以搜捕中國船艦及物件,在佐世保設立捕獲審檢所。此外,加緊進行朝鮮的改革,組織朝鮮新內閣,與朝鮮簽訂“攻守同盟”,共同對中國作戰。
  軍事上,日本海軍時刻不忘掌握製海權,企圖消滅北洋艦隊。豐島海戰不久,日本潛伏在天津的間諜密告:“中國軍艦似因豐島一戰失膽,潛藏於旅順口、威海衛、山海關各地,持重不出。”大本營根據這個情報,作出偷襲威海衛的軍事行動。
  8月8日,日本艦隊離開長直路根據地(在朝鮮全羅道西南,由群島相擁而成的海灣),先遣“山城丸”號去威海衛偵察。10日下午1時,“山城丸”偵察回來報告:“威海衛港內有10艘敵艦,港口設有水雷,敵方似乎沒有覺察我艦來襲。”是夜,日艦熄燈駛入灣內,見中國艦隊已撤走,衹得轉變方向,去探索渤海灣的南部,路經長山島和芝罘之間時,忽聞一聲炮響,原來是前來觀察日本海軍形勢的英國軍艦在放禮炮,其聲衝破海濤,遠聞數裏之外。長山島及芝罘附近的炮臺清軍聞聲大驚,即點電氣燈觀察日本艦隊的動靜,旋即兩炮臺競相開炮。日本艦隊一面應戰一面繼續前進,通過海峽,探索灣內,發現中國兵艦六艘,迅速逼近,中國兵艦拔錨逃嚮山海關方面去了。日艦恐怕中埋伏,沒有追趕,天亮時出灣。此時突然有一艘偵察艦在長山島海面嚮日艦發炮,日艦立即應戰,發炮將它擊沉。繼而又破壞島山炮臺,於11日早晨開始返航。
  日本陸軍更是野心勃勃,打算在渤海灣登陸,直接進攻直隸剩但由於豐島海戰中北洋艦隊衹損失兩艘小艦,主力尚在,所以日本改變方針:陸軍經由朝鮮渡過鴨緑江,進擊。
  為了便於决策,日本將大本營移到廣島,明治天皇莅臨指導。同時成立第一軍,由陸軍大將山縣有朋指揮。9月初,日軍分四路北上:第一路是大島義昌的第九混成旅團,沿京城(漢城)至平壤的大道,嚮平壤大同江南岸推進;第二路是中將野津道貫的第五師團,由釜山登陸至漢城,經黃州等地,渡大同江,往平壤西南推進;第三路是陸軍少將立見尚文的第十旅團(朔寧支隊),由釜山登陸至漢城,繞道遂安、祥原,渡大同江,往平壤以北推進;第四路是陸軍大佐佐藤正的第五旅團混成聯隊(元山支隊),從元山橫越朝鮮北部,攔截平壤後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目錄1野心初露2侵略臺灣吞併琉球
3《江華條約》與朝鮮新舊黨之爭4火燒日本公使館5《濟物浦條約》簽訂
6壬午兵變平息與大院君被擄7開化黨發動政變8甲申政變失敗
9再燒日本使館與1金玉均之死2北洋海軍檢閱與朝鮮東學黨起義
3中日出兵朝鮮4起義平息與李鴻章失策5中日撤兵談判破裂
6日本御前會議决定開戰7演出“逼宮”醜劇8李鴻章的幻想
1豐島海戰2屈辱與光榮3成歡之戰與中日正式宣戰
4“避戰保船”與“主動出擊”5平壤大會戰6黃海海戰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