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臺灣現代民歌三十年:遙遠的鄉愁   》 第22節:第二章 盛開(3)      公路 Gong Lu

  1973年的哥倫比亞大使館咖啡廳,鬍德夫在這裏駐唱,"洪小喬在整理歌譜,張艾嘉逃學坐在那邊,鬍茵夢在想有沒有機會上臺"(吳音寧《有音蕩的地方》),李雙澤邊喝酒邊等待着鬍德夫工作完成,一起去洛詩地鐵板燒玩他們最想玩的音樂。或許1974年的某一天,賴聲川在艾迪亞舞臺上唱歌的時候,當時仍在臺大哲學係讀書的丁乃竺正在臺下端盤子,楊弦背着吉他在來的路上,而吳楚楚坐在一旁給吉他調弦,為即將上場做準備--就是這樣的一個年代,同樣有酒有音樂有朋友,卻不是同一種酒、同一種音樂、同一種朋友。
  民歌餐廳是許多歌手的原點。大多數流行音樂的歌手都有在民歌餐廳駐唱的經歷,在民歌餐廳演唱時被唱片公司發掘的也不在少數。現在,民歌餐廳已經式微,木船的最後一傢民歌餐廳也已宣告結束。
  如蔣經國在1980年代"解嚴"前說過的那句話:時代在變。
  上篇:中國現代民歌 一、給我一張鏗鏗的吉他 當"唱自己的歌"在許多人眼中,衹是年輕人彈彈吉他唱唱歌的行為之時,很少人願意正視,這其中曾經有着在1970年代中期以後,臺灣年輕人願意放棄他們僅有的一些利益,去換取心目中對臺灣這塊土地上無限期待的一個社會活動。
  --民歌手 楊祖君 1975年6月6日,臺灣大學生物學碩士楊弦發起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在臺北中山堂舉行。這場被視為"辛亥革命第一槍"的演唱會,拉開了現代民歌運動的序幕,引發長達十年的音樂革命,而"中國現代民歌"這個提法也因此引起文化界的關註。
  在這場演唱會中,雖然也安排了西洋現代民歌,但最受矚目的是八首楊弦譜自詩人餘光中《白玉苦瓜》詩集中詩作的創作民謠。楊弦譜唱了《鄉愁四韻》、《民歌》、《江湖上》、《鄉愁》、《民歌手》、《白霏霏》、《搖搖民謠》、《小小天問》。楊弦雖然不是臺灣國語現代民歌創作的第一人,但因為這場意義深遠的演唱會,他的作品得以流傳,並被賦予"臺灣現代民歌之父"的美譽。
  據見過楊弦的人描述,他溫文儒雅,總是一副清清淡淡、與世無爭的樣子。楊弦曾經說,"我本來就是個孤獨的人"。他自小父親早逝,又沒有兄弟姊妹,忙碌工作的母親沒有辦法帶他,便把他送到華興育幼院,這一待,就是九年。他的童年、少年時光都是在育幼院中度過,孤獨的他唯有寄情音樂,並從少年時便開始創作。
  上大學之後,他把對音樂的熱愛與民族自尊結合在一起,開始有意識地寫歌。在"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之前,楊弦曾經寫過一篇《尋找一沐浴心靈的清溪》,在這篇文章中說:"西洋現代民謠的傳入已有多年了,年青一代也大都喜愛過這種節奏鮮明、旋律輕快的音樂。但由於文化和環境的差異,當一個中國青年在聆聽、學唱,並咀嚼外國文字尋找共鳴之際,在感覺上總是會有一層隔閡的。反過來回顧我們本國的歌謠,藝術歌麯的風格和演唱形式一直不易在大衆之間普及,時下流行歌麯又多為有志之士所詬病……"普及一種節奏鮮明、旋律輕快的可以與西洋現代民謠媲美的本土民謠,同時區別於藝術歌麯與時下流行歌麯的音樂,就是楊弦在試圖尋找的那一可以沐浴心靈的清溪。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推薦序一 喚起民歌時代的心中夢想第2節:推薦序二 唱過一個時代第3節:推薦序三 民歌,啊!民歌!
第4節:推薦序四 回到少年中國的路第5節:推薦序五 島嶼的寬度第6節:跋 給孤獨的孩子們
第7節:自序 永遠的未央歌(1)第8節:自序 永遠的未央歌(2)第9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1)
第10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2)第11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3)第12節:第一章 往事(1)
第13節:第一章 往事(2)第14節:第一章 往事(3)第15節:第一章 往事(4)
第16節:第一章 往事(5)第17節:第一章 往事(6)第18節:第一章 往事(7)
第19節:第一章 往事(8)第20節:第二章 盛開(1)第21節:第二章 盛開(2)
第22節:第二章 盛開(3)第23節:第二章 盛開(4)第24節:第二章 盛開(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