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今註今譯   》 捲三 八佾(7)      王云五 Wang Yunwu    毛子水 Mao Zishui

  ③攝,意同兼。
  ④焉,於虔切。
  ⑤《爾雅·釋宮》:“屏謂之樹。”(劉疏:“案,周人屏製當是用土,故亦稱蕭墻。《郊特牲》雲,臺門而旅樹反坫,大夫之僭禮也。註:‘言:此皆諸侯之禮也。旅,道也。屏謂之樹,樹所以蔽行道。管氏樹塞門:塞,猶蔽也。’雜記:管仲旅樹而反坫,賢大夫也,而難為上也。”)
  ⑥為,於偽切。反坫,國君宴飲時放置空酒杯的地方;用土築成,形如土堆。
  [今譯]
  孔子說:“管仲的度量小得很!”有人說:“管仲節儉麽?”孔子說:“管仲有三處傢,他傢裏的事,各有專官而不兼職,這怎麽算得儉!”那人又說:“那麽,管仲懂禮嗎?”孔子說:“國君立屏風,管仲也立屏風;國君為了兩國友好而設宴會時有反坫,管仲也有反坫。管仲如果算懂禮,那還有誰不懂禮!”
  子語魯大師樂①,曰:“樂其可知也已。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②。”
  [今註]
  ①語,魚據切,意為告語。(言語的語魚巨切,註中不音。)大音泰,字亦作太。大師,是位置最高的樂官。“子語魯大師樂”,是孔子對魯國太師講他對樂的感想。
  ②鄭康成曰,“始作,謂金奏。翕如,變動貌。從之,八音皆作。皦如,清別之貌。繹如,志意條達之貌。”《集解》:從讀曰縱。《太平御覽》引論語註:“純如,感人之貌。”《周禮·樂師註》:“成,謂所奏一竟。”宋翔鳳《論語發微》:“始作,是金奏。從同縱,謂縱緩之也。入門而金作,其象翕然變動。緩之而後升歌,重人聲,其聲純一,故曰純如。繼以笙入,笙者有聲無辭,然其聲清別,故曰皦如。繼以間歌,謂人聲笙奏間代而作,相尋續而不斷絶,故曰繹如。有此四節而後合樂,則樂以成。”按:這章論當時樂章的結構,我們現在既不能聽到古樂,自不容易懂得這章的話。但宋說似可以指示讀者一種尋求解釋的方向,所以我們節錄在這裏以備讀者的參考。譯文從闕。(參《泰伯篇》“師摯之始”章的註。)
  儀封人請見①,曰:“君子之至於斯也②,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③。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④!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⑤。”
  [今註]
  ①鄭曰:“儀,蓋衛邑。封人,官名。”(按:“蓋”,含有疑義。封人,守邊界的官吏。)請見、見之的見,賢遍切。
  ②敦煌寫本和日本古寫本“斯也”有作“斯者”的,可從。
  ③從,纔用切。
  ④喪,息浪切。《集註》以“喪”為失位去官,這恐怕不是儀封人的意思。這章的喪字,似乎應釋為“天之將喪斯文”的喪。(鄭玄釋為“道德之喪亡”。)
  ⑤木鐸,是一種金口木舌的鈴。《鄭註》:“木鐸,施政教時所振者。言天將命夫子使製作法度以號令於天下也。”(據近年出土寫本校。)
  [今譯]
  儀邑的封人請求見孔子,說:“凡到這個地方來的君子,我沒有不見到的。”跟隨孔子的弟子就讓他進見孔子。封人見過出來說:“你們何必為文化要喪亡而擔憂呢!天下已經亂得很久了,天會讓你們老師來做振興文化的工作的。”
  子謂韶①:“盡美矣,又盡善矣②。”謂武③:“盡美矣,未盡善也④。”
  [今註]
  ①《鄭註》:“韶,舜樂也。”
  ②這句的“矣”字,各本作“也”。錢大昕《養新錄》(捲三)以為宋景祐刻本《漢書·董仲舒傳》引作“矣”,西漢策要與景祐本同,當是《論語》古本。
  ③鄭註:“武,周武王樂。”
  ④韶樂為什麽盡善盡美?武樂為什麽未能盡善?孔子沒有明說,我們自難推測。
  [今譯]
  孔子講到韶樂說:“美極了,又好極了。”講到武樂說:“美是很美了,但沒有很好。”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① ”!
  [今註]
  ①鄭註:“居上不寬,則下無所容。禮主於敬,喪主於哀也。”
  [今譯]
  孔子說:“在上位而沒有寬容的度量,行禮時沒有敬意,居喪時沒有哀戚的心情,這種人還有什麽可看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論語今註今譯》新版序自序《論語今註今譯》凡例
捲一 學而(1)捲一 學而(2)捲一 學而(3)捲一 學而(4)
捲一 學而(5)捲二 為政(1)捲二 為政(2)捲二 為政(3)
捲二 為政(4)捲二 為政(5)捲二 為政(6)捲三 八佾(1)
捲三 八佾(2)捲三 八佾(3)捲三 八佾(4)捲三 八佾(5)
捲三 八佾(6)捲三 八佾(7)捲四 裏仁(1)捲四 裏仁(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