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 登山途中的人生感悟:如果山知道   》 第22節:喜馬拉雅的金字塔(2)      謝彌青 Xie Miqing

  1960年,有兩個20出頭的大學教師將他們的年輕的生命留給了珠峰,他們是中國登山隊科考隊的成員,他們的名字是邵子慶、汪磯。
  祖國需要,他們便來到了珠峰;登山需要,他們便背起物資默默地往上走。他們興許並不明了"探險"的概念,他們甚至來不及品味人與自然交流的快感,在珠峰嚴酷的自然環境裏,他們悄悄地倒下了,沒有眼淚,沒有抱怨,沒有給這個世界留下一句格言,一塊墓碑。
  時光,是遺忘的載體,但來過珠峰的人,是不該被遺忘的。
  33年後,在珠峰的墓地上,終於有了一塊屬於他們的碑,這是他們當年的戰友曾曙生率人為他們刻的,用一根禿頭的鋼衝子,4個人整整幹了兩天。
  對他們,這塊遲到的墓碑也許並無太大意義,但至少,今後來到這裏的人,都會註意到在珠穆朗瑪的冰峰雪𠔌中,曾經有過兩個平凡而不屈的靈魂。
  (四)
  關於珠峰墓地我還聽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對來自大洋彼岸的戀人,相約一起登完珠峰便回國結婚。在珠峰大本營,許多人見過他們,都說那是一對真正的神仙眷侶。
  在攀登北坳的一面冰壁時,男的在上方修路,女的在下方保護。意外發生了,女的身上的安全帶突然脫落,她衹來得及喚了一聲男友的名字,便墜入了雪𠔌。小夥子眼見那一頭自己無數次吻過撫摸過的金發,飄遠了。
  回到大本營,小夥子始終無淚,衹是面對珠峰一遍又一遍喃喃地低呼女友的名字。他拒絶為女友立碑,他說她衹是睡了,這麽美的珠穆朗瑪,是他們最好的婚床。
  以後,每年的這個季節,小夥子都會來珠峰,每次都攀到那面冰壁,對着下面的雪𠔌說:"我愛你!"
  所有關於愛情的故事都是美麗的,而當愛情與死亡相遇的時候,則更是一份令人心碎的凄美。
  死亡並不都需要一個崇高的動機,因為任何理由都無法詮釋生命的價值。因此,登山者不喜歡"英雄"這個稱謂,活着的和死去的,來到山裏,便都是,並衹是--登山者。
  每年的登山季裏,都會有數十支外國登山隊來到這裏。他們也會鄭重地在墓地以他們的方式舉行一個簡單的儀式,然後背起背包踏上山路。於是,在這片墓地上,也就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異鄉的靈魂。
  起初,當你面對這些名字--這些象徵一個個異國生命的符號時,可能會覺得陌生和費解。但,當你漫步於這簡陋的碑林,默誦着這些用不同文字寫下的碑文,當你擡頭仰望珠穆朗瑪聖潔的身軀,想象着那些生命在她的懷抱裏平靜地安息,你又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呢?
  那將是一種感動,一種被人理解同時也理解別人的感動。此時,你會覺得人與人、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距離被縮短,而共存於人類靈魂深處的某種渴望,引導着人類步入文明的某種精神,在珠穆朗瑪--這座喜馬拉雅的金字塔下找到了一個永久的交匯點。
  (五)
  你為什麽來這裏?你們為什麽來這裏?
  也許,每一位來者都有着不盡相同的答案。
  從本世紀二十年代英國人首登珠峰至今,登山的目的和觀念已悄然地發生了巨變,登頂所能帶來的名利之類的效應已變得越來越淡漠了。登頂,也許衹對你自己有意義,除此之外,什麽也不能證明。
  但,登山者們仍默默地接踵而來,然後悄悄離去,有的便永久地留了下來。他們帶着人類社會高度發達的文明和伴隨着文明滋生的睏惑而來,在珠穆朗瑪萬古不化的冰雪中找尋了人類的童貞,在珠穆朗瑪巍峨、險峻的身軀上,表現着人類最原始也是最可貴的衝動。這種衝動决不是魯莽,而是人類在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支配下的行為表現,是貫穿於人類發展史的那種勇敢不屈、自強不息精神在和平年代裏的一種深層次的體現。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大學出版社
第1節:人與山相逢(1)第2節:人與山相逢(2)
第3節:回首餘純順(1)第4節:回首餘純順(2)
第5節:回首餘純順(3)第6節:守望峰巔
第7節:祈禱梅裏第8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1)
第9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2)第10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3)
第11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4)第12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5)
第13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6)第14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7)
第15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8)第16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9)
第17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10)第18節:天庭札記(1)
第19節:天庭札記(2)第20節:天庭札記(3)
第21節:喜馬拉雅的金字塔(1)第22節:喜馬拉雅的金字塔(2)
第23節:夏天的哲思第24節:走出喜馬拉雅(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