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金正昆奥运说礼仪:国际礼仪金说   》 第22节:第3讲 入乡随俗(4)      Jin Zhengkun

  求同存异是国际交往的规则。所谓求同就是遵守惯例。所谓存异,就是入乡随俗,二者是不矛盾的。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的侧面。求同也好,存异也好,都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都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国际交往的成功。
  那么,要如何正确地做好入乡随俗呢?
  入乡随俗,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来讲,有些问题是要了解的。
  第一点,必须明确,要讲入乡随俗的话,就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到底有哪些地方习俗?我在第一讲中就曾讲,首先要了解它,才有可能遵守它。如果不了解它,何谈遵守?具体的习俗也就是民间礼俗。民间礼俗讲的是什么呢,实际内容是地方习俗。这个地方习俗在国际交往中,占了很大的分量。在国内交往中也类似,比如我们国内在饮食方面,讲究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那么国际社会就更是这样了。比如在亚洲,南亚和东北亚可能就不大一样,西亚和东亚又不一样。我们知道西亚大多数是伊斯兰教国家,忌食猪肉,不吃狗肉和驴肉,不吃自死之物,这是宗教主导的习俗。而在东亚地区,大多数国家则是吃猪肉的。
  再举个例子。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喜欢送一些礼物,有的时候喜欢送厚礼,嘴上可能会讲"礼轻情意重",实际上觉得礼物太薄的话有对不起或者怠慢客人之嫌。而在一些讲究法治的、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国家中,礼品则是一种交际表达的形式,那是真正讲礼轻的,不得不送又不能大送,所以喜欢送一个小本或一支小笔或者送个小刀,诸如此类。所以,在西方国家跟人们打交道时想要收取得他的厚礼,是没戏的。要真有人给你送大礼,那反而就麻烦了。我们有时候送东西喜欢送手帕,尤其像江浙地区那种手绘、真丝的或者绢料的手帕很不错。在日本的话,过年时也有送毛巾的习惯,这是日本的一个传统年俗。但是在一些国家,在拉丁语系的一些国家,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不能送手帕。送手帕就是诀别,表示这辈子不能再见了,供对方哭泣的时候擦眼泪用的。所以,地方习俗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惯,这一点必须要注意。
  我们在国际交往中,谈到入乡随俗这个原则,之所以再三强调要遵守和尊重地方习俗,是因为任何国际交往都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交往。跟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打交道,必定有一定的地理范围。所以入乡随俗,首先很重要的一部份就是地方习俗。
  再举个例子。我们中国人走亲访友去串门,首选的一个时间就是节假日,喜欢三五好友聚一聚,喜欢登门拜访。但是在很多国家,包括日本和欧美,不大喜欢节假日接待来访的客人。为什么?在他们眼里,节假日是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日子,是自我休息、自我放松、自我陶醉的私人时间。如果节假日到别人家里去拜访的话,有干扰个人休息、侵害别人私生活的嫌疑,是不尊重别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世界知识出版社
第1节:序第2节:第1讲 国际礼仪概述(1)第3节:第1讲 国际礼仪概述(2)
第4节:第1讲 国际礼仪概述(3)第5节:第1讲 国际礼仪概述(4)第6节:第1讲 国际礼仪概述(5)
第7节:第1讲 国际礼仪概述(6)第8节:第2讲 遵守惯例(1)第9节:第2讲 遵守惯例(2)
第10节:第2讲 遵守惯例(3)第11节:第2讲 遵守惯例(4)第12节:第2讲 遵守惯例(5)
第13节:第2讲 遵守惯例(6)第14节:第2讲 遵守惯例(7)第15节:第2讲 遵守惯例(8)
第16节:第2讲 遵守惯例(9)第17节:第2讲 遵守惯例(10)第18节:第2讲 遵守惯例(11)
第19节:第3讲 入乡随俗(1)第20节:第3讲 入乡随俗(2)第21节:第3讲 入乡随俗(3)
第22节:第3讲 入乡随俗(4)第23节:第3讲 入乡随俗(5)第24节:第3讲 入乡随俗(6)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