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百年巴金   》 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2)      Chen Qiongzhi

  他曾用沉默来处罚自己。1934年他有半年不提笔。此前他也到一些昔日的同志、朋友那里去旅行、考察,寻找过对自己合适的岗位,这些年成了他一生旅行最多的时期。他说自己“像一个心灵的穷人四处飘荡”。  他先后去过江苏南京、浙江的台州和长兴煤矿,去过山东青岛,曾三次南下福建,一次还顺便去了广东、香港,他也曾三次北上平津。其中以1930年至1933年到福建泉州的三次访问留下的印象最深。  第一次去泉州是1930年的8、9月间,在法国留学时的老朋友吴克刚任黎明中学校长,约他去过暑假。第二次去是1932年4、5月,在泉州养蜂的朋友袁志伊到上海买蜂箱,顺便邀他同去福建,这次在黎明高中住了一个月光景。1933年5月中下旬,他又应广东西江乡村师范教员陈洪有之邀,第三次南下。在泉州住一周后去了厦门、香港,还去了广东新会江门的西江乡村师范参观,历时两个多月。  福建的泉州和广东新会等地,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一度成为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们的活动中心。这里是一片肥沃的红土地。路旁、田畔、山冈,到处长着茂盛的榕树、相思树和龙眼树。到处是灿烂的阳光。巴金访问过这里的市镇乡村,接触过学生、农民。有的朋友不辞辛劳深入基层,发动农民反对土豪劣绅。而他们更成功的是在教育事业上。  1929年秋,这些年轻人得到海外侨胞的捐赠,创办了两所中学。平民中学设在文庙(孔庙)的旧址;设在武庙(关帝庙)的是黎明高级中学。巴金的新老朋友吴克刚、卫惠林、陈范予、叶非英、范天均、袁志伊、郭安仁、陆蠡、林憾庐、王鲁彦、柳絮等都先后在这里工作过。尽管外面是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这里关起校门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他们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师生平等,亲如兄弟。没有校工,一切劳动都由师生轮流来做。他们创造了一个环境干净、空气清新的理想社会。巴金十分留恋这里,他说自己在这里找到了一面生活的镜子,找到了一种回“家”的感觉。人和人全以赤诚的心相见,复杂的关系变成简单。每个人都不会为个人的事情烦心。他们的口号是“坦白”,目标是“群”,是“事业”。巴金说,在这里充满着殉道者的典型,他们用工作征服疾病,用信仰克服困难。他崇敬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他忘掉了寂寞,忘掉了一切阴影。他两次、三次踏上南国的红土地的时候,仿佛是一个游子又回到了慈母的怀中。  他本来应该留在他们中间,做一个建设理想社会的小小基石。朋友们也劝他放弃文人的生活。但是他好像有着两个“自己”,另一个“自己”鼓舞他在文学上消磨生命,把他从这里拉开了。就在他一再宣布要搁笔的南行途中,竟然又找到素材,完成了一个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鹭江出版社
第一章 一位作家的诞生(1)第一章 一位作家的诞生(2)第一章 一位作家的诞生(3)
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1)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2)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3)
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4)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5)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6)
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7)第三章 美丽的梦(1)第三章 美丽的梦(3)
第三章 美丽的梦(4)第三章 美丽的梦(5)第三章 美丽的梦(6)
第三章 美丽的梦(7)第三章 美丽的梦(8)第三章 美丽的梦(9)
第三章 美丽的梦(10)第三章 美丽的梦(11)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1)
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2)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3)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4)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