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评传 》 蕭乾夫人文潔若深情回憶:倆老頭兒——巴金與蕭乾 》
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4)
文潔若 Wen Jiere
11月3日,巴金“前往復旦大學,應邀出席陳望道、章靳以、蕭乾等教授舉辦的宴會。餐畢到教室參加座談會,因學生太多,臨時改到大禮堂。與會者尚有茅盾、葉聖陶、鄭振鐸、李健吾、馬宗融、卞之琳、王辛笛等。聽茅盾講了目前文化界情況和葉聖陶《關於語言和文字》的講演”。巴金未發言。
《寒夜》是巴金的頂峰之作,於1947年3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王瑤在《中國新文學史稿》上册中寫道:“青年常常受了巴金小說的啓發而走上革命。……”在他的《寒夜》、《憩園》等作品中,“收斂或潛藏”了“以前的激動的熱情”,“以深厚的人道主義者悲憫的胸懷寫出了這些不大合理的社會。……並用作品給人間添一點溫暖……沒有離奇的情節和動人的場面,但作者以優美的文字樸素地寫來,仍然是很感動人的。”
1947年5月下旬,巴金獲悉蕭乾6月初去重慶。返滬之前要到漢口逗留幾天,就托付他找田一文談談。在四川的期間,蕭乾與巴金幼弟李濟生同訪老畫傢柯璜,在歌樂山合影留念。
1948年5月下旬,上海一萬多名大學生集會,反對復活日本侵略勢力。學生的示威遊行遍及北平、武漢、成都、昆明。
6月18日,朱自清教授等數百人在北平聯名發表宣言,抗議日本侵略勢力復活,拒絶領“美援面粉”。
1949年4月上旬,巴金的摯友、原復旦大學教授、法國文學翻譯傢馬宗融病逝。巴金趕到回民聯絡站,嚮遺體告別,安撫死者的遺孤,並說服他們將父親的遺體安葬在徐傢匯回民公墓。參加籌備並出席公葬儀式後,將馬宗融從臺北帶回的書捐贈學校。蕭乾在《摯友、益友和畏友巴金》一文中最早披露了巴金一傢人照顧這兩個孤苦伶仃的孩子的事,但未指名道姓。巴金在《懷念馬宗融大哥》中,衹寫道:“兩個孩子健康地成長起來。”
解放初期,巴金和鬍風經常見面。“出席全國文代會,我們不是在一個團,他先到北平,給編在南方第一團。會後他和我,和第二團的同志們同車回上海。9月參加首屆全國政協會議,我們同車赴北平,住在華文學校,每人一個房間,我就在他的隔壁,每天總要到他屋裏坐十多分鐘。”
10月1日巴金應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11月3日晚8時,到文藝處參加上海文協常委會,會上决定各部門負責人選。主席馮雪峰,巴金任副主席、創作部長和文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註釋:
①引自《最初的回憶》,《巴金全集》第12捲第344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
②引自《我的幾個先生》,《巴金全集》第13捲第1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版。
③引自《家庭的環境》,《巴金全集》第12捲第400頁。
④引自陳思和著《人格的發展——巴金傳》第13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版。
⑤引自《新年試筆》,《巴金全集》第12捲第265頁。
⑥引自《人格的發展——巴金傳》第126頁。
⑦引自《一篇序言》,《巴金全集》第16捲第44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⑧引自《華茲華斯故宅重新煥發活力》,《中華讀書報》,2004年7月14日。
⑨引自《華茲華斯兒時故居重新開放》,《中華讀書報》,2004年7月7日。
⑩引自《最初的回憶》,《巴金全集》第12捲第374頁。
引自《巴金全集》第1捲,第443—444頁。
同上,第442頁。
引自《童年》,《巴金全集》第12捲第316頁。
參閱堯枚遺書,轉引自《談〈秋〉》,收《巴金論創作》,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第238頁。
引自《信仰與活動》,《巴金全集》第12捲第405頁。
引自汪應果《巴金論》,第13頁,上海文藝出版社版。
引自《人格的發展——巴金傳》,第44—45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 |
|
|
| 一 昨日當我年少時(1) | 一 昨日當我年少時(2) | 一 昨日當我年少時(3) | 一 昨日當我年少時(4) | | 一 昨日當我年少時(5) | 二 赴巴黎·闖入文壇(1) | 二 赴巴黎·闖入文壇(2) | 二 赴巴黎·闖入文壇(3) | | 二 赴巴黎·闖入文壇(4) | 二 赴巴黎·闖入文壇(5) | 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1) | 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2) | | 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3) | 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4) | 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5) | 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6) | | 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7) | 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8) | 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1) | 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2) | | 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3) | 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4) | 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5) | 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6)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