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大城北京   》 第22節:皇宮和禦苑(7)      林語堂 Lin Yutang

  在遠近各處,特別是北面,小山上遍布着亭臺樓謝,遊廊隧洞,石甬路引人遊歷各處奇絶的景點。嚮低處的水平綫看去,北面橫亙着一道遊廊,現已顯出幾分破舊之跡。我記得在那遊廊上曾品嚐過一種中國式的玉米糕,是用皇傢御膳房的方法蒸製的(北海在一九二五年對公衆開放)。這窩窩頭用中國玉米製成,平時被看作窮人的食物,是買不起稻米的農人們吃的。可在徹廚們的調製下,這粗糙的食品卻變成了可口的美味。
  在湖的北面,和白塔相對處有兩座建築。其中一座確是美矣美輪,那就是九竜壁。我記得它足有三十或四十英尺長,由竜雲交織的浮雕構成,雕像皆覆以光彩奪目的琉璃瓦。另有一座九竜壁存於內廷的東部,但常人難得見到。在湖的最西北角上,坐落着兩個非比尋常的建築物,即小西天和大西天。大西天中有一座小山,山上四雕着數百個高憎的造像。這一景觀與其說是為了引起贊佩之情,毋寧說是為了鎮服信徒。它令我心生一絲恐懼,猶如柬埔寨吳哥窟和印度廟宇給我的感受,那裏的每一個角落都充塞着人的形象。有時我從中能見出一種傾嚮,我稱它為中國的羅可可,一種過於雕飾的傾嚮。這種情形在中國的園林中亦有表現,形狀各異的門窗太多,普通的院墻也要在頂部現出波浪狀的飾樣,那種簡潔綫條的古典美已被置諸腦後。同樣,出現在彩繪陶瓷上的裝飾風格也往往顯得過分,比之宋代的白色單彩瓷瓶具有的樸素美,已顯得大為遜色。
  在中國的園林中,亭子始終占有重要地位。亭子是一種很小、很簡單的建築,它的輪廓讓人一目瞭然。它還必得作為一種美,獨立在那兒,如花瓶一般。亭子的形製、比例、飛檐彩飾等方面都凝聚着深遠的匠心。若要達到完美,便須依據特別的目的選擇色調和形體,上下高低都要比例勻稱,或小巧或雍容,風韻有別、若幹亭子聯合在一處,其色調與形製就更顯重要了。我們在這一帶便可以見到兩處實例。
  第一處是玉亭嶺,坐落在西北角。那嶺的形體恰似舞動之竜,躍入水中,五座亭子略呈半圓狀分佈,像通常那樣以廊道相連。這一佈局造成的美妙組合打破了湖岸輪廓的單調之感。
  另一組亭子見於煤山的嶺上,在北海北面入口不遠處。我們在第三章中提到過的煤山,在內延後面中央處拔地而起,也
  圖86青瓷盤元代作品
  圖87《花鳥》刺綉(宋代作品)
  許有三百英尺高,且與內廷相隔,因而它與許多城門處在同一中軸綫上。這中軸綫是從外城的南門延伸過來的。因為北面沒有中心門,所以煤山便成了這條綫的終點。它無疑成了觀察烽火臺上煙火的地點。那些烽火臺是一套戰時報警設施,它們列成一綫從北面的長城穿過鄉間直達此地。山嶺上的五座亭子順着嚮下的山勢勻稱地分佈,它們的造型和色彩總是令遊人贊嘆不已。據朱麗葉·布萊頓(19)的記述,這些亭子經過使臣們的描繪,其美名傳到了俄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耳裏,於是她命人在彼得格勒的皇宮中為她復製了一座。
  再嚮下去,便有一株鐵鏈攔護的樹,指示出明朝末帝在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時上吊自盡的地點。皇帝一大早便換了衣裳,脫去了皇袍,宮中響起了早朝的鐘聲,可是沒有一人上朝。皇帝穿了一件短小的綉竜上衣和黃紫二色長袍,赤着左腳,由一名叫王承安的忠心太監陪伴,從神武門出宮,進到煤山園內。他凄然凝望着城中,在長袖的袖口上寫下了遺詔:“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然後他便在有名的“皇傢冠帶”亭內上吊而死,那位忠心的太監也一同赴死。(20)
  頤和園有着同北海、中南海一樣的景緻。它也是建在山水之間,裝點有塔廟、遊廊,衹是它規模要大得多,也更加奢華。有案可稽的是,它是一個老太婆的五千萬美元的即興之作。慈禧太後挪用了二千四百萬兩銀子,營造這座供她玩賞的巨大遊樂場。
  常聽人說中國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因為海軍在甲午海戰中敗於日本之手,致使中國不得不把臺灣割讓給了日本。我很懷疑這一說法。即便中國建起了一支規模不大的海軍,它也會在戰爭打響後片刻即告潰滅。挪用海軍軍費的主意是受到太後的著名首席大臣李鴻章的贊同的,即便當時朝廷的情形換個模樣,中國也不會有像樣的海軍。李鴻章的搜刮之手從煤鐵礦到河運是無孔不入的,他和盛宣懷都是那一代人中的首富。他們所辦的中國輪船運輸公司以貪污腐敗而臭名昭著。一九一一年中國革命民衆的大暴動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推倒盛宣懷。如果說這類人連贏利性的商業航運公司都辦不好,還談得上什麽辦海軍呢?在天津,八國聯軍打算將帶來的近百萬磅彈藥和雜湊的來福槍、炮彈賣給買辦,這些軍火都是俄、德、法、英、捷剋諸國造的,實際上是否能用就另當別論了。在一艘海戰中被俘獲的中國炮艦上,人們發現它衹攜有兩發炮彈。如此看來,即便是那筆錢不被那滿腦子私欲的老太婆挪作他用,難道中國就能在海戰中戰勝日本嗎?一九〇〇年,八國聯軍曾想部分毀掉頤和園,可他們終於未能做成。幾年以後,園子又經修復,得以重放昔日光彩。
  有一幅傳世的畫軸,是為慶賀康熙皇帝六十壽辰作的,節日中充滿喜慶氣氛的城市風光盡展在妙筆長捲之中。它引導觀賞者的視綫從內宮經過城西北的景緻,再穿過西直門,進入西北郊,停在老頤和園外的幾道門那兒。畫面展現了那個重大日子的慶賀場面。列陣的士兵、騎兵、御用車馬儀仗、聚集在各處的滿族旗手以及樂工和雜技藝人,最後還有沿西郊大路分佈的客棧,來自各省的行會把它們都占用了。畫上的文字說明着各個戲院是由哪個行會或衙門出資承辦的。
  頤和園即新圓明園,它的園址毗連圓明園的廢墟。那場浩
  圖88《枇杷戲猿圖》宋代作品
  圖89《潑墨仙人》梁楷(宋代)作
  劫發生在鹹豐朝。那時,著名的慈禧太後還是個年輕姑娘。她隨同她的國王夫君一道,可恥地逃到熱河。那段回憶想必如創痛一樣令她無法釋懷,她是親眼目睹了圓明園的昔日風采的,可眼下卻為兵燹所夷,顯然再無修復之望。那是一種慘絶的踐踏文明的行徑。她在晚年以為她應當建一座新園以享快慰,於是便有了現在這座頤和園。她為此頗覺得意,以致於在這新遊樂處所竣工後,她在裏面度過了她的大部分時日。
  這座頤和園,從建築學的觀點看,確實代表了中國關於地上天堂的幻想。有時它被稱為萬壽山,因為園中最顯耀的便是萬壽山,它坐落在西山之麓,靠近玉泉山。山上的建築鱗次格比,山北的入口處還有一座建築群,人口通至湖的北岸,那裏有一座宏偉的佛香閣,燹麗高峻,矗立山頂,直薄雲天。這座建築最能代表中國人“閣”建築的理想,建閣於高處意在望遠。在園中不計其數的建築物中,包含着一座三層的戲臺,一個設有鐵製轉藏輪的亭子和庭院。這是為慈禧太後建成的一處絶妙居處,位於一片美麗的石庭之前,裝點有一對銅鶴和其他擺設,最講究的是從特定角度、位置上觀覽景緻時可見出的匠心。正如現代建築中觀景窗的設計追求那樣,亭臺樓榭通常都選在前景與遠景水乳交融、和諧一體之處。從不同的地方都能見到玉泉山上漢白玉塔的姿影,因此人們在遠處也會看到裝點着漢白玉牌樓的整個景觀,猶如置身夢境之中。
  在較低處,一座華美的拱廊立於岸上,兩端立有兩尊來歷久遠、聞名遐邇的銅獅。整個湖岸綫都是由綿長的漢白玉欄桿和蜿蜒伸展的彩繪長廊環繞着的,以秀美著稱。站在拱廊之下的人們可以看到隔湖相對的竜王島,以及通嚮島上的十七孔橋。再嚮遠望,在島的一角,橫有一座以其精美而著名的橋,人稱羅鍋橋或駝背橋。“
  那條大石船,又稱石舫,有兩層樓高,長約八十英尺,伫立不動,泊於水中,其狀如真,構想新異。有一次慈禧太後弄來了一條遊玩的汽船遊湖,船遊一周達四英裏長,但她後來卻沒有再遊——也許是她買不到零部件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老北京的精神(1)第2節:老北京的精神(2)
第3節:四季(1)第4節:四季(2)
第5節:城市(1)第6節:城市(2)
第7節:城市(3)第8節:古老的輝煌(1)
第9節:古老的輝煌(2)第10節:古老的輝煌(3)
第11節:古老的輝煌(4)第12節:古老的輝煌(5)
第13節:軍閥,皇后和嬪妃(1)第14節:軍閥,皇后和嬪妃(2)
第15節:軍閥,皇后和嬪妃(3)第16節:皇宮和禦苑(1)
第17節:皇宮和禦苑(2)第18節:皇宮和禦苑(3)
第19節:皇宮和禦苑(4)第20節:皇宮和禦苑(5)
第21節:皇宮和禦苑(6)第22節:皇宮和禦苑(7)
第23節:形式研究:寺廟、佛塔和雕塑(1)第24節:形式研究:寺廟、佛塔和雕塑(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