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画 》 古典名畫的深婉麯意:知君用心如日月 》
第22節:紅拂夜奔(5)
楊紫陌 Yang Zibai
李靖人豪,出塵人俠,相逢似水如魚。當夜兩人便解得鸞佩入得紅綃,結為夫妻,如同士人出將入相一樣的人生快意。後來,恐楊素發難,李靖帶着紅拂奔嚮太原,投奔舉兵反隋的李淵去了。在與紅拂同至太原的路上遇另一曠古奇俠"虯髯客",意氣相投遂與紅拂結為兄妹,三俠結伴絶塵而去,行走在風雨飄搖的隋末亂世。原來竟不是亂世出英雄,而是亂世的英雄這般寂寞開無主,於其徒勞無益地抱恨西風,不如出來開創新秩序,所以末世裏英雄遍地。
虯髯客與李靖夫婦言談中知他二人前途不可限量,回到太原後便以重資傾囊相贈,囑他夫婦二人可做他日起事之用,而自己卻一馬一鞭四海雲遊去了。真真是一聲"蒼天笑,滔滔兩岸潮,豪情還剩一襟晚照!"不沾不滯的瀟灑一遊俠。李靖後得李世民賞識,終得以實現少年志:"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
楊素聞知紅拂與李靖夜奔,也並不追究,由她去吧。馮夢竜在《情史類略》中對越國公楊素大加稱贊:"不追紅拂姬,放樂昌(樂昌公主),俱越公大豪傑事!"
隋唐的名士崇尚豪氣,不忸怩,不拖沓,遂開創出氣象萬千的大唐。
我喜歡古人的這種水墨淡韻,簡慢中有一種脫去沉着的意味。此畫作者為明尤求,工寫山水,兼善人物,師法仇英亦能山水細秀、圓渾兼之。他是極善仕女白描的,筆下的仕女飄飄欲仙,是天人下凡般的隱約不露痕跡。畫中女子裙裾飄然宛若有悉悉挲挲之聲,行動處更兼衣香細生的纖穠裊娜。畫面構圖疏密有緻,一屏一榻一幾一瓶一爐一樹一石而已。背後一扇素屏,隔開了視綫,省去諸多繁縟,畫者可在屏前灑然遊弋。幾上清供,古瓶一束名花,金爐一縷異香,榻前俊婢搖曳,階下湖石玲瓏,頭頂老樹蒼鬱如蓋。畫面古韻蒼逸,筆緻清脫,着力表達楊素閑和嚴靜的仕人風格。人物神態微妙,楊素形跡自若,李靖謙恭機敏對答文武才略,展示了隋朝官場覲見的場景。
然這圖的名字叫作《紅拂圖》。
出身風塵,卻最終身居一品誥命,這般的直上青雲,恐怕泱泱數千年,衹有她一人做到了。 男人的殊世偉岸在這裏最終成了配角,不過成就了此時紅拂妙目慧眼識得英雄的陪襯。千年後人們念念不忘的不是楊素不是李靖,而是身邊歌伎出身的侍女張出塵。
這人生大戲唱來唱去竟讓一個小女子搶去風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前言 衹恐夜深花睡去(1) | 第2節:前言 衹恐夜深花睡去(2) | 第3節:知君用心如日月(1) | 第4節:知君用心如日月(2) | 第5節:知君用心如日月(3) | 第6節:知君用心如日月(4) | 第7節:爭如我解語花(1) | 第8節:爭如我解語花(2) | 第9節:爭如我解語花(3) | 第10節:爭如我解語花(4) | 第11節:會嚮瑤臺月下逢(1) | 第12節:會嚮瑤臺月下逢(2) | 第13節:會嚮瑤臺月下逢(3) | 第14節:繁華事散逐香塵(1) | 第15節:繁華事散逐香塵(2) | 第16節:繁華事散逐香塵(3) | 第17節:繁華事散逐香塵(4) | 第18節:紅拂夜奔(1) | 第19節:紅拂夜奔(2) | 第20節:紅拂夜奔(3) | 第21節:紅拂夜奔(4) | 第22節:紅拂夜奔(5) | 第23節:嚦嚦鶯聲花外囀(1) | 第24節:嚦嚦鶯聲花外囀(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