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千古中醫故事   》 醫聖之路(3)      孫立群 Sun Liqun    王立群 Wang Liqun

  關於張仲景,有不少故事傳說流傳於後世,這些故事不但流傳於民間,在一些醫學專著裏也有不少記載,並且還有不少的證據。
  在清朝康熙年間,有個人叫徐中可,他寫了一本書叫《金匱要略論註》,《金匱要略》①也是張仲景的著作之一。這本書裏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有個讀書人叫馮應鰲,他得了重病,身上一陣冷一陣熱,治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治好,把他燒得暈暈乎乎的。那天夜裏,他覺得暈暈乎乎的,眼看就要不行了,慢慢地進入夢鄉。在夢中,飄飄悠悠地來了一個神人,這個人穿着黃色的衣服,戴着黃色的帽子,然後就用手摸他的全身,摸完了之後,馮應鰲頓時覺得全身特別舒服。他又驚喜,又害怕,就問,您是誰啊?為什麽來給我治病啊?那個穿着黃衣服、戴着黃帽子的人就說了,我是南陽漢長沙太守張仲景。他是神人嘛,沒有名片,不是先遞給他名片介紹介紹,而是自己口述,說我是南陽人。你看古人介紹自己,先介紹是什麽地方人。是什麽朝代的?是漢代的,當然是後漢的了。做過什麽官?長沙太守。叫什麽?張仲景。那你為什麽來給我治病啊?神人說我今天給你治病是因為也有尷尬的事情需要你幫忙。什麽事情我能幫得上你呢?南陽城的正東四裏處,那時候還沒有公裏的概念,所謂四裏就是四華裏,有一個祠堂,這祠堂的後面走77步有我的墓,過幾年會有人在墓上挖井,你要到那兒阻止他們,不要讓他們挖,因為那是我的墓,你同時把墓和祠堂整修整修,這就算對我的報答。說完了那人飄然而去。馮應鰲醒了之後,出了一身大汗,燒也退了,身上也舒服了,他非常高興。夢中神人的囑托不能隨意忘記,過了幾年,他真的到南陽城東去了,真的發現了這個祠,這個祠的北邊,就是後邊77步路正有幾個園丁,原書說叫園丁,也就是農民在那兒打井。他走過去一看,正好挖出個石碑,這個石碑上寫着什麽?寫着十一個字:漢長沙太守醫聖張仲景墓。這個石碑現在還有沒有?放在哪兒了?這個石碑現在還有,就放在了河南省南陽市的醫聖祠。發現這塊石碑到現在已經有五百年了,遺憾的是這個石碑沒有署立碑的年代,也沒有署立碑人之名。1981年,醫聖祠在整修的過程中,就把這個墓碑往下挖了挖,發現下面埋着個碑座,碑座的一邊寫着四個字:鹹和五年。鹹和五年這不就有年號了嗎?鹹和是晉成帝司馬衍的年號,鹹和五年就相當於公元330年,離張仲景公元219年去世也就是一百一十年左右。如果這個墓碑真是那個時候立的話,那張仲景做長沙太守之事,這就是個物證。可是後來大傢發現,“鹹和五年”這四個字不是正正經經刻在碑座的中間,而是字歪歪扭扭刻在一邊,就好像刻石頭的工人試刀的時候隨意所為,更何況,碑座是漢白玉的,碑體是青石的,從風化的程度來看,那個碑體顯然要比碑座晚。所以當時看到這個碑座刻着“鹹和五年”的這些專傢們,很大一部分人就想以此作為證據來證明張仲景做過長沙太守。
  張仲景是否做過長沙太守,至今也沒有更為確切的證據。而張仲景做沒做過太守,也絲毫不會影響他的偉大,因為,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人們真正感受到了他留給後世的恩澤。在張仲景逝世一千三百多年後,人們把最高的贊譽送給了他,尊他為“醫聖”!而更多的故事傳說,也充分證明了張仲景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晉朝有一個叫皇甫謐①的,他寫過一本書叫《針灸甲乙經》,是針灸著作的經典。在這本書裏,他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說張仲景遇見了侍中王仲宣。侍中是什麽人?就是皇帝的貼身隨從,是皇帝的秘書,可以出入宮廷,可以參與政事,所以是一個很親近中央領導的重要官員,但是這個王仲宣這時候還不是侍中。張仲景見到他的時候王仲宣衹有20歲。張仲景一看他,哎呀,小夥子,你身體可有病啊。你說誰願意讓人一見就說你有病?張仲景說20年以後你的眉毛會掉光,眉毛掉光了再過半年你就死了。王仲宣一聽,說我20歲年紀輕輕的,你是咒我,還是忽悠我呢?張仲景接着說,你要想免除這個病災,需要吃我的五石湯。王仲宣更不懂這是什麽意思了。張仲景隨後從藥包裏把五石湯給他,也沒有收他的費。王仲宣心裏很不高興,沒有吃這個藥,說我好好的,二十來歲吃你這個藥幹什麽?過了3天以後,張仲景又遇到了王仲宣,就問他,我給你的藥你吃了嗎?王仲宣吞吞吐吐地說,吃了吃了。看你的氣色,你根本沒吃我的藥,你這個小夥子啊,對自己的健康,對自己的生命這麽輕視。王仲宣沒有聽張仲景的話。過了20年,他的眉毛真的掉光了,眉毛掉光了之後過了187天,半年稍稍多點,王仲宣真的死了。王仲宣是什麽人?此人名粲,就是王粲①,字仲宣。他開始的時候投奔劉表,劉表沒有重用他,後來又轉投曹操,曹操對他很重用,後來他一直做到侍中。曹操為什麽重用他呢?因為曹操是個文學家,他很愛有才華的人,而王粲是東漢末年的一個很著名的文學家,是“建安七子”②之一,他和曹植並稱為“曹王”。王仲宣生於公元177年,比張仲景小27歲,所以張仲景就說他小夥子,你身體有病,如何如何。王仲宣不敢當着張仲景的面直接發作,他比自己大27歲啊,是父輩。王仲宣死於公元217年,死的時候真的是41歲。但是這個事情也經不起嚴格的推敲。是什麽病,會讓張仲景預測王仲宣20年後眉毛會掉光?王仲宣雖然確實是41歲死的,但是很多人認為他是死於傳染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診病聖手(1)診病聖手(2)診病聖手(3)診病聖手(4)診病聖手(5)扁鵲之謎(1)
扁鵲之謎(2)扁鵲之謎(3)扁鵲之謎(4)附錄(1)神醫傳奇(1)神醫傳奇(2)
神醫傳奇(3)神醫傳奇(4)華佗之死(1)華佗之死(2)華佗之死(3)華佗之死(4)
附錄醫聖之路(1)醫聖之路(2)醫聖之路(3)醫聖之路(4)醫聖之路(5)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