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 法律與影像的結合:影像中的司法   》 第22節:評《陌路人》(1)(圖)      徐昕 Xu Xin

  陌路的情法
  ——評《陌路人》
  邱景輝
  【原 片 名】:L’homme dutraw
  【中 文 名】:陌路人
  【編 劇】:剋洛德·剋洛茲
  【導 演】:帕特裏剋·勒孔特
  【主 演】:若尼·哈理德,讓·羅什福爾
  【地 區】:法國
  【海報來源】:http://ent.sina.com/cn/ m/2005-07-15/1150780715.html
  “一個是冷血的殺手,滿懷着落漠與凄涼;一個是天真的老人,幻想着驚險與刺激”,他們相遇在一
  個夜不閉戶、車不鎖門的不設防的小鎮。擁有一片莊園但獨守空房的馬內基斯要在星期六上午做一個生死
  攸關的手術,而一身勁裝一包手槍的不速之客米恩則要在那時和他同夥實施早已安排好的計劃——搶劫小
  鎮上的一傢銀行。兩個心有靈犀的陌路人用3天的友誼和信任,嚮往着對方的生活方式,鼓勵對方挑戰人
  性的叛逆和生命的無奈,但最終逃不出宿命的列車,按照各自的軌跡開到了盡頭。本片曾獲第59屆威尼斯
  電影節最受觀衆歡迎影片和演員奬。
  對於馬內基斯放任米恩在他傢私藏槍支甚至希望幫助他搶劫銀行的行為,中央電視臺“佳片有約”的
  點評嘉賓認為,應該歸咎於馬內基斯長期循規蹈矩的教師生活壓抑下激發的反叛心理,“不能用道德和社
  會法則來評價”。但作為法律人,“目擊”犯罪預備、實施和未遂的全過程,很容易去琢磨犯罪的根源,
  社會的,自然的,然後再考量懲治與預防的關係和策略。
  米恩既不仇富也不濟貧,他的犯罪動機就是為了錢,為了改變在馬戲團裏靠扮小醜取悅觀衆的生存狀
  態,過上更好的生活。或許在他看來,小醜和乞丐一樣丟臉,所以他嚮馬內基斯隱瞞並選擇了某個體面的
  地方粉飾自己的來路,正如現實中的很多犯罪分子用假身份,不僅為了自我保護也是在滿足虛榮。
  同情心不應該吝嗇
  當馬內基斯練習射擊打不中目標時,米恩說他缺乏同情心。不管這是哪種幽默,我願意理解成和犯罪
  分子的換位思考:什麽環境或睏難能驅使“我”去犯罪,“我”又為什麽習慣犯罪?解脫可好?有回頭路
  嗎?
  警察顯然沒有同情心,他們利用米恩同夥的出賣提前設伏,用假鈔和暗槍對付兩個本可以在預備階段
  就捉拿歸案的“對象不能犯”;更過分的是,為上演甕中捉鱉,他們竟然置銀行職員和客戶的生命安全於
  不顧!也許他們可以辯解說,調查顯示米恩等人一慣衹謀財不害命,但靠想當然就能拿民衆的生命做賭
  註嗎?
  警察的冷血還體現在濫用“當場擊斃”。雖然米恩的死黨同夥衹不過“鳴槍示憤”,但早就等不及的
  狙擊手還是毫不留情地發泄了“當場擊斃持槍拒捕劫匪”的快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1節:目錄第2節:評《聖皮埃爾的寡婦》(1)(圖)第3節:評《聖皮埃爾的寡婦》(2)(圖)
第4節:評《聖皮埃爾的寡婦》(3)第5節:評《暴劫梨花》(1)(圖)第6節:評《暴劫梨花》(2)
第7節:評《因父之名》(1)(圖)第8節:評《因父之名》(2)第9節:評《失控的陪審團》(1)(圖)
第10節:評《失控的陪審團》(2)第11節:評《完美世界》(1)(圖)第12節:評《完美世界》(2)
第13節:評《少數派報告》(1)(圖)第14節:評《少數派報告》(2)第15節:評《少數派報告》(3)
第16節:評《他不壞,他是我爸爸》(1)第17節:評《他不壞,他是我爸爸》(2)第18節:評《律政俏佳人》(圖)
第19節:評《亞當的肋骨》(圖)第20節:評《永不妥協》(1)(圖)第21節:評《永不妥協》(2)
第22節:評《陌路人》(1)(圖)第23節:評《陌路人》(2)第24節:評《魔鬼代言人》(1)(圖)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