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玄奘西游记   》 第22节:险象环生(2)      钱文忠 Qian Wenzhong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西北边境上的烽火台,除了具有一般烽火台有事举火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看着水源。实际上由于他们离沙漠很近,水对于他们来说异常重要,因此即使在夜里,值班的人一直瞄着的就是水源。看住了水源,等于是看住了过往的人。可能是王祥没有对玄奘交待清楚,而玄奘也没有吸取前一次被发现的教训,所以当他再去取水的时候,当然又被发现了,而且又是飞箭伺候。
  此时玄奘也没办法了,不得不牵着马去找王伯陇。这一找王伯陇,事情就比较好办了,因为毕竟有王祥这层关系在,而且他也确实如王祥所说,是个信佛之人,又没有王祥那么强烈的家乡观念,压根儿没有跟玄奘提敦煌的事情,而是非常欢喜地照料玄奘,让他休息,给他补充了很多给养,比如干粮之类的,最重要是,还施舍给他一个大皮囊。玄奘原来的皮囊比较小,存水量不够大,有了这个大皮囊就可以装更多的水。
  除此之外,王伯陇也像他的亲戚王祥一样,对玄奘透露了一条极其珍贵的信息。他告诉玄奘:“师不须向第五烽。彼人疏率,恐生异图。可于此去百里许,有野马泉,更取水。”意思就是:法师您不要去第五烽了,第五烽的那个校尉平时办事大大咧咧,为人很粗鲁,您到了那里,没准他会有别的想法。干脆别过第五烽了,您从我这里再走百来里地,有一个野马泉(大概因为有野马经常聚集在那里饮水而得名),您可以到那里去取水。
  就是在这两个王校尉的帮助之下,五烽中玄奘实际上只过了第一、第四两个烽,不知道免除了多少危险,少吃了多少苦。当然,这绝对不意味着玄奘前面将要面临的就是一马平川,就是水草丰美的旅途。事实上,他即将要面临的就是莫贺延碛。它是五烽以外的一片大戈壁沙漠,方圆八百里。大家知道,五烽总共加起来才五六百里,而且不管怎么样,五烽最起码是有水可以取的,而到了莫贺延碛之后是否能找到水源,只有天晓得。
  玄奘在两位王校尉的帮助下,终于越过了边关五烽,然而,他将面临的是更为险恶的莫贺延碛大沙漠,莫贺延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说莫贺延碛比边关五烽更为险恶呢?
  莫贺延碛在古籍当中有很多记载,是一个让人闻名丧胆、胆战心惊的地方,就像“塔克拉玛干”的意思是“进得去出不来”一样,“莫贺延碛”这个名字肯定也有它的含义。单从组成这个词的几个音来看,以我非常浅薄的语言学知识,它应该蕴含着“大,广袤,开阔”这些意思,但是到底它精确的意思是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莫贺延碛在唐朝以前叫沙河。这个名字有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真的是什么呢?是“沙”,它有流沙,而且它只有沙,“河”是假的,没有水,它是灌满流沙之河。在那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几乎是死寂一片,完全没有生气。史书记载上曾经用四个字来形容玄奘刚进莫贺延碛时的情况——“顾影唯一”。就是孤苦伶仃,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玄奘和他自己的影子(当然应该还有一匹“瘦老赤马”跟着)。
  在莫贺延碛八百里死寂的沙漠中,玄奘出现了幻觉,好像有无数妖魔鬼怪向他袭来,也许《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正是源自于这片死亡之地的感受吧?作为一名虔诚的僧人,玄奘能做的,就是不停地念诵《心经》来支撑自己不断往前走。大概他感到《心经》非常有效力,念完以后不仅能使心灵非常宁静,而且心中也不再感到畏惧,敢于面对一切当时他认为的妖魔鬼怪。为什么念诵《心经》可以使心灵不再畏惧呢?
  《心经》也叫《般若心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佛经,梵文叫“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的意思在这里是“核心、精华、纲要”。经很短,只有一卷,一般认为它是《般若经》类的提要。由于它一共只有二百来个汉字,非常短小精悍,所以很多佛教徒或者居士都喜欢记诵。这部经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过七个译本,南京金陵刻经处曾经把七部《心经》印成一本线装本,叫《〈般若心经〉七译》,阅读非常方便。“七译”中最通行的一个译本,就是玄奘从印度回来以后翻译的。而玄奘本人同这部非常重要的《般若心经》之间,还有一段非常独特的因缘。
  玄奘在四川求学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个浑身长满了恶疮的病人僵卧在路边,奄奄一息,于是玄奘大生慈悲之心,把他抬到了庙里,帮他治病,并且悉心照料他。这个病人会《心经》,他病好了之后,就把这部《心经》教给了玄奘。不曾料想,就是这部《心经》,在玄奘的旅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帮他驱除了心灵上的畏惧。
  走入莫贺延碛大沙漠的玄奘,虽然面临更险恶的环境,但他到底是不是已经成功地偷越国境了呢?
  古代的国境、边境以及国界线的概念,没有今天那么严格,唐朝的版图又是非常辽阔,我们讲玄奘偷越国境,那么算哪儿才到头呢,到哪儿才能说是偷越国境成功了呢?这个很难讲,你说玄奘要真的逃出唐朝的实际控制区域之外的话,那还早着呢,起码要到了贝加尔湖才算完,所以我以为只要到了没有人来管他是否偷越国境的地方,就应该算他偷越成功吧。大概也只能这么说,唐朝的疆域实在太大了,那么实际上,玄奘越过边关五烽,进入莫贺延碛这个无人区,应该算是偷越国境成功。当然,请大家千万记住,这是一种非常粗略的说法,不是一个学术上较真的说法。
  然而,即使玄奘已经算是成功地越过了国境,险恶的自然环境还是不能让玄奘产生哪怕一丝一毫的轻松感,而且就是这个莫贺延碛大沙漠几乎夺去了玄奘的生命。在这片不毛之地里面发生了什么?请看下一讲“身临绝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西游记 百家讲坛
第1节:前 言第2节:目 录第3节:玄奘身世(1)第4节:玄奘身世(2)
第5节:玄奘身世(3)第6节:皈依佛门(1)第7节:皈依佛门(2)第8节:皈依佛门(3)
第9节:求学之路(1)第10节:求学之路(2)第11节:求学之路(3)第12节:求学之路(4)
第13节:潜往边关(1)第14节:潜往边关(2)第15节:潜往边关(3)第16节:偷渡国境(1)
第17节:偷渡国境(2)第18节:边关被擒(1)第19节:边关被擒(2)第20节:边关被擒(3)
第21节:险象环生(1)第22节:险象环生(2)第23节:身临绝境(1)第24节:身临绝境(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