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文化遺産的歷史回眸:後望書   》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2)      朱幼棣 Zhu Youdi

  主持元大都一些重要佛寺、佛塔、道宮營造的,則是“外國專傢”阿爾尼格,他來自尼波羅國(今尼泊爾),是著名的雕塑傢和建築師,曾到西藏參加過黃金塔營造。阿爾尼格應元世祖忽必烈之邀來到北京,官至光祿大夫、大司徒等。此外,參加元大都建設的還有一大批建築師、工匠和畫師。
  規劃中的元大都城墻是方方正正的。慶壽寺正在大都南城墻一綫上,佛寺面臨被拆除的危險。規劃已經皇帝批準,動得還是動不得?元世祖忽必烈得知此事後,竟下令修改自己“欽定”的規劃,城墻至此繞了個彎。大都的城墻竟為“佛教文化”讓路,一時在全國傳為佳話。今天誰有忽必烈的氣魄與眼光?
  上個世紀50年代,是大建設的時代。當一種新的學說興起的時候,“破舊”成了一種必需的開路方式。城市的特點是文化的多元性、異質性和復雜性。一個“破”字,便快刀斬亂麻,勢如破竹,着實很痛快。如同犁鏵,但深翻之後的土壤播種什麽?是清一色的麥子還是土豆?
  長安街的建設被賦予了象徵“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的含義——筆直寬廣平坦,這成了建設中國第一大街的價值取嚮。這如同北京今天的城市規劃,仍然影響着全國大大小小城鎮的建設一樣。
  1955年,拓展西長安街時,涉及了大慶壽寺雙塔。衹有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敢提不同意見。他建議,可以拆除雙塔周邊的民房,保留雙塔並闢一塊街心緑地,既保護了文物古跡,又可豐富街道景觀。儘管塔千百年來已經融入了中國的主流文化,但畢竟還是與佛教有關。梁思成的建議自然無人理睬,不可能被采納。慶壽寺的雙塔接着被全部拆除,塔中的海雲大師碑被移至北海公園內的天王殿。跨越韶光的真實已經失去,永不再現。
  長安街拓寬工程中,連同雙塔一同需要拆除的,還有東西長安街上的牌樓,以及前門大街和正陽門橋牌樓等古建築。
  牌樓即牌坊,始源於中國古代城市的裏坊制度。據梁思成在《中國建築史》中考證,“牌坊為明清兩代特有之裝飾建築,蓋自漢代之闕、六朝之標、唐宋之烏頭門欞星門演變形成者也。”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牌樓成了建在大街轉角、交叉口、丁字街口的標志,也增添了城市街道的美感。其中有些規模宏製的牌樓,實際上是中國古代的“凱旋門”。——現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均建有牌樓,成了華人聚居地的標志性建築。
  北京西四的牌樓東西南北四座,分立於交通路口,形製相同,均為三間四柱三樓衝天柱形式。東曰“行仁”、西曰“履義”,南北曰“大市街”。是昔時古都的重要交通要道和商肆繁華地段。與此相對應的有東四牌樓。正陽門前的正陽橋牌樓是北京單體建築規模最大的,牌樓寬五開間之多,俗稱五牌樓,為五間六柱五樓衝天柱形式。在牌樓當心間上下坊額之間,書“正陽橋”三字匾額——這裏正是北京都城大門正陽門的入口。
  北京牌樓的大規模拆除,早在1950年就開始了。這年9月,在天安門道路的拓寬工程中,北京市建設局拆除了東公安街和司法部街牌樓。僅牌樓上的匾額由文化部文物局收藏。當時,政務院(國務院前身)遵照周總理的批示精神,對北京市的其他城樓、牌樓等,進行了調查,對有些古建築還進行了修繕。如配合國慶,東西長安街上的牌樓還被油漆一新。
  但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
  1951年底,大破之風陡轉。北京市開始醖釀大規模拆除牌樓。直接的原因是“影響交通”。1953年5月,中共北京市委就朝陽門、阜成門和東單、西單、西四、歷代帝王廟前牌樓影響交通的問題嚮中央請示,同時擬拆掉朝陽門、阜成門城樓和甕城,交通取直綫通過;東西單、西四、帝王廟牌樓一並拆除。5月9日,中央批準了這個方案,並指出進行此項工程時,須進行一些“必要的解釋,以取得人民的擁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為了前瞻的回顧序2 絶種·絶跡·絶唱(1)
序2 絶種·絶跡·絶唱(2)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1)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2)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3)
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4)一、潼關:天下第一關的毀滅(5)
二、尋找峽𠔌與陝州(1)二、尋找峽𠔌與陝州(2)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1)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2)
三、永遠消失的唐中都(3)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1)
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2)四、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3)
五、聳立在莊稼地上的現代樓閣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1)
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2)一、文津街國傢圖書館的啓示(3)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1)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2)
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3)二、回望長安街上的風景:緑島、雙塔與牌樓(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