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 我和爸爸吴敬琏: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 第22节:第五章 中学时代:理想之光(2)      吴晓莲 Wu Xiaolian

  1943年春天,邓季惺应时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胡子昂的邀请去成都看花会时,看出成都是个办报的好地方。说干她就干了起来,她在成都华西坝的外边修了一座夯土墙的二层小楼,三个孩子也跟着从重庆搬到了成都。1944年6月,《新民报》成都版晚刊创刊,半年后又加日刊。此后《新民报》成为成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个月后,邓季惺迅速飞回南京,把家仍安在战前南京北平路盖的那幢叫做“鹣庐”的房子里,吴敬琏也于半年后回来。1945年10月《新民报》南京版日刊复刊,1946年元旦增加晚刊。此后,《新民报》北平版和《新民报》上海版晚刊分别与1946年4月和5月创刊。至此,《新民报》在南京、重庆、成都、上海和北京都有了分社,一共出8份版日报和晚刊,达到了事业的巅峰,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民间报系。
  1948年6月邓季惺大闹立法院(详情见下),7月《新民报》被国民党勒令停刊,10月邓季惺被通缉追杀逃往香港,不久吴敬琏和大姐前往香港与母亲团聚。
  以上一切都发生于吴敬琏中学期间。他跟随母亲搬迁,1941年考入重庆南开中学,1943年转入成都高崎初中,1945年考入成都的金陵中学,1946年回南京继续在金陵中学读高中。吴敬琏从小学到高中,上的尽是些好学校,首先这是因为四川是抗战时的大后方,许多外省著名学校迁来这里,而且无论是陪都重庆,还是四川省首府成都,都是能人贤士聚集的地方,吴敬琏有幸受教于一些非常杰出的老师。再说,邓季惺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重视,总是安排他们上最好的学校,而她的孩子们也因为成绩好而得以考入这些最好的学校。
  就拿名校南开中学来说吧,它原是张伯苓于1904年在天津南开创办的一所“新学”,1936年又建立重庆南开中学,名叫“南渝中学”,抗战开始后,天津的南开中学正式西迁到此地。张伯苓早年在清朝的北洋水师服役时,亲身经历了甲午海战失败后的悲惨局面,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和英国在无能朝廷的拱手相让下占领中国领土,痛心疾首之下,他立志通过办新式学校来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张伯苓办校的宗旨是“育才救国”,南开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其中“公”指爱国爱民的道德;“能”指服务社会的能力。具体实施上强调“三育并进而不偏废”。
  在德育方面,南开的教育是吴敬琏和他的姐姐们人格塑造中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与他们以前所受的教育以及家庭的影响也是相似的。南开不但再次强化了他们服务于社会的理念,而且给了他们不颓废、不猥琐的“高贵”精神面貌和气质,同时却蔑视炫耀金钱和地位。当时在南开读书的,达官贵人的孩子多的是,但是照我二姑妈的话来说:“就是中华民国主席林森的儿子,也得剃光头”,再有钱人家的小姐照样穿制服,大家一起接受着朝气蓬勃的教育。
  在智育方面,当时在南开任教的老师真可谓出类拔萃,爸爸说他的英文教员是当时的外交部长、后来台湾行政院院长的太太;他的数学教员在黑板上写公式的时候,根本不用看黑板,而是面对着学生,手翻过去就写出来了。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实行淘汰制,不行就刷掉。后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们当中,重庆南开校友多达40多人,绝不是偶然。
  南开对体育的重视,在吴敬琏上过的学校里是绝无仅有的。他身体不好,总是在“养”病,缺少锻炼,因此第一学年就因体育成绩不好差点被南开淘汰掉。他向学校保证每天晚上跑步800米,加上优秀的数学成绩,学校才同意他留下。张伯苓说:“强国必先强神,强神必先强身”!就这一点,我可以告诉读者们,敬琏同学后来做得也不好,在南开的标准之下。
  对于南开,吴敬琏怀念道:“我虽然只在南开念过两年书,但南开给予我的基本训练方面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除语文、数学等工科外,从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公民课上关于如何开会、如何选举、如何表决的训练,直到每座楼进门处镜箴上的‘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的仪态要求,都使我终身受用不尽。总之,就我的亲身感受而言,南开教育之所谓“高贵”,指的并不是生活上的奢侈和安逸,也不是目中无人和颐指气使,而是对于德、智、体、美四育并进的高素质要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第1节:第一章启程(1)(图)第2节:第一章启程(2)第3节:第二章人之初:父母无择(1)(图)
第4节:第二章人之初:父母无择(2)第5节:第三章 幼年:浑然不觉(1)(图)第6节:第三章 幼年:浑然不觉(2)
第7节:第三章 幼年:浑然不觉(3)第8节:第三章 幼年:浑然不觉(4)第9节:第四章 小学时代:习与成性(1)
第10节:第四章 小学时代:习与成性(2)第11节:第四章 小学时代:习与成性(3)第12节:第四章 小学时代:习与成性(4)
第13节:第四章 小学时代:习与成性(5)第14节:第四章 小学时代:习与成性(6)第15节:第四章 小学时代:习与成性(7)
第16节:第四章 小学时代:习与成性(8)第17节:第四章 小学时代:习与成性(9)第18节:第四章 小学时代:习与成性(10)
第19节:第四章 小学时代:习与成性(11)第20节:第四章 小学时代:习与成性(12)第21节:第五章 中学时代:理想之光(1)
第22节:第五章 中学时代:理想之光(2)第23节:第五章 中学时代:理想之光(3)第24节:第五章 中学时代:理想之光(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