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看寶島風土人情:岩鬆看臺灣   》 第22節:未來華人電影中心在大陸      白岩鬆 Bai Yansong

  白岩鬆:馬上就終止了?
  侯孝賢:對,所以其實有幾次這樣的經驗,其實都是聯合投資的,所謂聯合投資其實顯示出了工作班底的問題,這裏顯現出臺灣電影工業中,在製作技術人員方面已經嚴重地失血。
  白岩鬆:支撐不起來這樣有可能的東西了。
  未來的華人電影中心在大陸
  白岩鬆:侯導,可能很多人在心裏在問您這樣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局面,而且似乎短期內看不到臺灣電影業有立即改變的可能,您這樣作為臺灣電影業中流砥柱一樣的導演,心情是什麽樣的?
  侯孝賢:這裏面牽扯到整個臺灣的現實狀況,臺灣現實狀況就是沒有片商投資,以前片商跟製片業之間本來就有很大的矛盾,因為在分配上不均勻,所以臺灣製片業一直不是很強大,但以前因為有"中央"電影公司,每年差不多有七八部片子,其他的公司也就會跟着,所以還有個量,有一定的聲勢。最多的時候,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一有年300多部片子。但後來慢慢往下滑,因為臺灣的片商純粹是片商,不過這點在全世界都差不多。
  什麽片子好賣,他們就希望你趕快再拍一個那樣的片子,這其實等於在消耗資源。在七八年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香港片在臺灣非常賣座,臺灣的片商就全部往香港投資。但以後差不多沒人再看香港片了,而香港片以前最大的市場是臺灣,所以香港片一下子垮了。還有一個現實,現在我們眼看着華語電影開始起來,這明顯就是在中國大陸,我很早很早以前就講過,以後的華語電影中心一定是在大陸沿海和上海兩地。這些年電視開始蓬勃起來,這促使新的復合式的潮流開始興起,這以後電影也慢慢開始起來了。
  華人電影的希望在武俠片
  侯孝賢:我一直在思考一個似乎很簡單的問題。很多地區,包括華人電影圈中臺灣電影、日本電影、歐洲電影,如何在好萊塢電影籠罩之下保存自己呢?這個時候就要有動作,因為臺灣嚮美國開放,一年好像進20部好萊塢電影,那麽臺灣本土電影能夠撐到什麽時候呢?這中間你要怎麽做?而做的重點是什麽?華人能不能拍出好萊塢沒有辦法取代的電影?有沒有衹有華人能拍的主流電影?比如中國人的武俠片外國人是沒辦法拍的,衹有華人能拍。其實在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怎麽樣可以讓華人電影穩定地發展下去?這需要培養什麽?
  現在和以前根本不一樣,現在的電影與電腦特效有很大的關係,電腦特效這塊是一定要的!還有要從老類型華人電影中要衍生出新類型。香港是整個華人地區中模仿好萊塢最快的,但是在文化層面上,香港畢竟是華人圈中一個"因子",所以與好萊塢有一個區別。我觀察到香港電影在大陸的成功機會不是那麽大,其實他們try了非常多年。而臺灣電影已經沒落了,沒落了以後,其實我們臺灣電影人在想如何才能找出新的類型,並且能夠拍出來,能夠對整個華人電影産生影響!
  所有電影人要有一個新的眼光跟角度。同時製作人員基礎的培養也非常重要,正規的電影工業是需要這些因素的。主流電影基本上是"明星製",我們小時候對看的電影印象深刻,會追着明星跑,而明星是跟大衆接觸的,而且電影的內容、體裁、類型跟現實生活並不會有很大的距離。假使這10年我們華人電影沒有在主流電影圈子確立堅固地位的話,我感覺就會比較凄慘。因為你會被好萊塢……他們太大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第1節:連戰(圖)第2節:對大陸百姓感謝(圖)第3節:和鬍總書記推誠相見
第4節:積極推動落實"大陸行"共識第5節:卸任後做黨的義工第6節:黨主席之爭輸贏都要有風範
第7節:臺灣"七·七事變"紀念日第8節:宋楚瑜第9節:大陸之行"不容易"
第10節:兩岸交往臺灣首先要過心理關第11節:學說大陸方言第12節:臺灣意識不是"臺獨"
第13節:連宋大陸行第14節:不爭虛名 為歷史負責第15節:最想看故宮爬黃山(圖)
第16節:柏楊第17節:幸福需要自己找第18節:尋找久違的柏楊
第19節:你的心酸,我的心碎第20節:侯孝賢第21節:臺灣電影業製作業嚴重失血
第22節:未來華人電影中心在大陸第23節:拍電影已經成為我的人生第24節:最好時光是難重拾的記憶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