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风情 农民帝国   》 第22节:3 "代食品"(12)      Jiang Zilong

  你说那帮王八蛋民兵,昨晚为嘛就不把绳子拿走呢?如果没有一根现成的绳子,刘玉朴兴许就不会走这一步。
  咳,人要是铁心想死,有根裤腰带也行。也好,他活着没少遭罪,这回是一了百了,彻底肃静了……
  就在人们你一嘴他一嘴的说得正伤感,队长韩敬亭跑来了,一见这阵势就火了:"你们还是人吗?人躺在这儿还瞎呛呛个没完!还不快把地上的这哥俩扶起来,把刘玉朴给抬回家去。"到底是能主事的人,他看着眼前的人立即就点了几名字,"你们这两天就不要种红薯了,帮着玉成、玉梅把他哥的后事给料理了。"
  其他人也都慢慢走出老坟圈子,无精打采地拥向各自的红薯地。在一种刚死了人的不祥而沉郁的氛围中,这次大会战的核心战斗打响了。这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战斗,战斗的对象不是红薯苗,而是手拿红薯苗要往地里种的人,防备他们不是把红薯苗插进一条条的垅台上,而是塞进自己的嘴里。因此各生产队派出监督种红薯的人,比弯腰插苗的人还多。而且站在后边看的大都是更值得信任的年轻人,低头干活的却多是一些上了岁数的人。这一招可说是更加阴损,让饥饿感更强烈却手里没有红薯苗的年轻民兵,监督手里攥着红薯苗的干活人,由于眼气或妒忌,监督时就会更加认真和严格,不至于再发生拉红薯苗事件,押运的民兵和干活的人一起偷吃。村里和各生产队的干部们也都到地里来了,其中当然缺不了蓝守坤,这种时候治保员是当然的主角,最让人神经紧张。他们在一块块红薯地的地边上来回蹓达,大声吆喝着偷懒的和干活马虎的人,不断发布新的指示,或发出警告:谁也别想再偷吃了,偷吃的后果你们昨天不都看到了吗?
  这场面有点滑稽,又有些恐怖。本来像闹着玩儿,可农民们已经没有了闹着玩儿的心情。集中了这么多人的红薯地里,却缺少了往常农民集体干活所不可或缺的说说笑笑声,有点像警察荷枪实弹地看押着犯人们在劳动……尽管如此,还是有人瞅冷子就把红薯苗填进嘴里,为了不被人发现干脆闭住嘴不嚼,等待再有机会了,便直脖子瞪眼地一努劲,将红薯苗囫囵个吞下去。还有人一看见霉烂的秧苗,指给后边监督的民兵看看:这可是烂了的,种下去也活不了。随后便飞快地填进自己的嘴里,而不是扔掉。有些心眼多的民兵,即使看见干活的人偷吃,就用脚踢踢对方的屁股,或拿膝盖顶顶偷吃者的后腰,不再声张把事情闹大,免得又闹出人命,不值得,也太缺德了。
  大会战就就是这样在没有昂扬的会战气氛中,沉闷而鬼鬼祟祟地进行着。
  这样干活可想而知效率高不了,大会战变成大家一块磨洋工。每个生产队按规定要种四十亩红薯,看上去大半个洼里都是人,耗一天下来还没种了十亩。但当官的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就只有这样继续磨蹭下去,反正早晚总有种完的时候。可刚刚培育出来的红薯苗很娇嫩,多拖一天烂的就更多,烂的多农民们吃的就多,吃的多种到地里的就少……这真应了那句老话:"越穷越吃亏!"
  到第三天的晚傍晌,死气沉沉的西洼会战现场,忽然起了一阵骚动,"疯子二爷"郭敬时,扛着大铁掀没事人似的晃荡回来了。立刻有人跑过来瞧新鲜,七嘴八舌地抢着问这问那:二爷,怎么回来的?走回来的,还能怎么回来?呀,逛了趟首都回来有话了,你是怎么去的北京?郭敬时一拨楞脑袋,不知道。嘿,还保密哪,八成是飞过去的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1 龙凤合株(1)第2节:1 龙凤合株(2)第3节:1 龙凤合株(3)第4节:1 龙凤合株(4)
第5节:2 大耙(1)第6节:2 大耙(2)第7节:2 大耙(3)第8节:2 大耙(4)
第9节:2 大耙(5)第10节:2 大耙(6)第11节:3 "代食品"(1)第12节:3 "代食品"(2)
第13节:3 "代食品"(3)第14节:3 "代食品"(4)第15节:3 "代食品"(5)第16节:3 "代食品"(6)
第17节:3 "代食品"(7)第18节:3 "代食品"(8)第19节:3 "代食品"(9)第20节:3 "代食品"(10)
第21节:3 "代食品"(11)第22节:3 "代食品"(12)第23节:3 "代食品"(13)第24节:3 "代食品"(14)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