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 》 我與央視少兒頻道的故事:童年 》
第22節:觀察:我看少兒頻道(2)
餘培俠 Yu Peixia
(章金萊 六小齡童、中央電視臺電視劇中心國傢一級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傢)
作為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的年度觀察員,少兒頻道的一些主要的欄目我都看了,它們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最大的感受是,現在的少兒頻道更傾嚮於關註青少年各方面有益的知識,比如《大風車》、《成長在綫》、《動感特區》、《第二起跑綫》、《童心回放》等,不僅孩子們愛看,我也很愛看。
現在很多孩子對日本和韓國的卡通片很感興趣,如何更好地挖掘自己傳統的藝術文化,讓孩子們着迷,並一代代傳下去,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我是長期從事中國戲麯藝術和影視文化的演員,又因為對戲麯猴文化、猴戲藝術有偏愛,便總是在思考,如何讓孩子們很自然地喜歡上戲麯猴文化、猴戲藝術。
20世紀60年代初,萬籟鳴先生導演的《大鬧天宮》等卡通片以及近年來央視拍攝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受到小觀衆的喜愛。90年代初,我曾經參加過中央電視臺投拍的8集電視連續劇《猴娃》的演出,描寫的是我的二哥小六齡童短暫的一生,冰心女士題寫了片名,這部劇受到了廣電部、文化部領導的重視,我自己也想讓年輕的朋友從小對中國傳統戲麯文化有瞭解甚至喜愛,衹有瞭解了纔可能有興趣關註和喜愛。
今年暑假期間,全國20幾個電視臺重播《西遊記》,收視率居高不下,"十一"國慶期間,央視3套等多個電視臺又開始重播,媒體用"地毯式轟炸"來形容。儘管老經典仍然經久不衰,但我們還是希望出現新經典。
我作為央視的演員,願意為央視唯一的兒童頻道做一點事情,今年"六一"期間我參加了央視"六一"大型情景劇《夢想樂園》節目的演出,受到了小朋友們的喜愛。
我曾經有個設想,既然孩子們對《西遊記》這樣熱衷和喜愛,我們何不創辦一個欄目,讓他們瞭解影視是如何拍攝的,戲麯是怎麽回事。我馬上要拍攝38集電視連續劇《吳承恩與西遊記》,明年可能要與美國合拍電影《美猴王》和電視連續劇《六小齡童》,希望通過這個欄目可以讓孩子們瞭解臺前幕後,讓他們深入瞭解民族文化藝術,從而發現其中的魅力,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文化瑰寶一代代傳揚下去。
觀察報告之關凌
成為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的觀察員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這一年裏,我參加了很多頻道的節目,也目睹了很多節目的改版和創新,期間,總有一些事件或細節令我感動,讓我的心一次次活躍起來。
每一次參加少兒頻道的節目之前,編導都會非常仔細、認真地和我交流節目流程。就拿鞠萍姐姐主持的《金蠃號》來說吧,參加節目的校長和孩子們都是從全國各地來到北京的,他們大都很興奮,也很緊張,都希望盡力展現自己學校的風采。編導總是會認真細緻地考慮每個學校的特色、每個學生的表演、整個節目的感覺等等。雖然孩子們在臺上的時間衹有15分鐘,但編導在幕後卻往往要準備幾個小時。
如果說《金蠃號》是編導的敬業感動了我,在《非凡少年》中,則是參加節目的孩子感動了我。記得我與董浩叔叔主持的有一期特別節目是在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進行的,所有參加節目的孩子都是殘疾人。
在節目中,一名盲童坐在鋼琴前,非常認真地彈着一支麯子,他彈得那樣流利,所有人都屏息靜聽着;一名聾兒在老師的指揮下隨着音樂跳着優美的舞蹈;智障的孩子做出了令人驚嘆的手工作品;一名6歲的盲童用柳琴彈了一首優美的麯子後,我的眼睛濕潤了,我也曾經學過柳琴,深知雙手配合的不易,看到這名小女孩能如此熟練地彈奏,我能想象她在臺下的刻苦努力。
這期節目深深打動了我,也打動了很多觀衆,很多朋友打來電話,贊嘆孩子們的勇敢頑強。這期節目中,沒有去做華麗的舞臺,沒有去找漂亮的孩子穿華麗的衣服,而是在平凡和樸實中讓觀衆看到了孩子心靈的潔淨,看到了殘疾孩子在艱難中堅毅地成長。
在整個少兒頻道,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在感動着我。我聽到攝像師的手機鈴聲是頻道的宣傳麯,月亮姐姐手機屏保上是少兒頻道的標志,大傢把少兒頻道當作一個大家庭,每個成員都對她無限依戀。希望少兒頻道能永遠為孩子服務,做孩子們最好的朋友,搭建一個屬於孩子們自己的舞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