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猪业实录 》
第22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11)
佚名 Yi Ming
两级政府的改革方案已经渐渐冷却,基层兽医体制改革却仍迟迟没有突破性进展。笔者近日在粤西地区采访时了解到,县一级的乡镇兽医站改革举步维艰。困难在于,文件中白纸黑字的规定并没有带来真金白银的财政投入。在上至中央下至乡镇的各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最需要资金投入的是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重建,而这笔改革的成本被一级一级地压在了县级财政的身上。改革方案只给政策,却不解决资金的来源,这使得其在基层的执行中遭到无声的抵抗,在财政困难的县市几乎成为一纸空文,而这些地方恰恰是动物防疫体系最薄弱的环节。
或许,去年至今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和5月份以来引起城市居民恐慌的猪价疯涨,又是一个落实兽医体制改革的契机。2003年、2005年禽流感,2005年猪链球菌病,2006-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的动物疾病催促着改革的步伐,重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已刻不容缓。
(平头《南方农村报》2007年7月28日)
肉价上涨与生猪产业反思系列评论③
母猪险能否为养户系上安全带
针对近期猪肉价格一路上扬的情况,国家保监会传出消息,我国计划投入10亿元发展母猪保险事业,各家保险公司将根据客户的需求,积极发展母猪保险业务。目前,国家财政部以及相关公司正在协商母猪保险的试点工作,接下来将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
席卷全国百姓餐桌的涨价风潮在这个夏天将生猪生产的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并直接引发了人们对整个产业链的全面反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餐桌上的风暴"来势凶猛,看似突然发作,其实母猪存栏量持续走低早已为此番猪价大幅飙升埋下了伏笔。一方面,长达18个月的低迷的生猪市场令众多养殖户萌生去意,2005年以来,一些生猪主产区的母猪存栏量减少了至少40%;另一方面,因防疫能力有限,猪病困扰始终挥之难去,许多养户也因此失去了补栏或扩栏的信心。在产销双重风险夹击下,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直接影响,生猪供应量终于出现了严重不足的局面。照此分析,国家推出母猪保险,对遏止眼下猪肉涨价虽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于高风险的养猪行业而言,也不失为一剂调理周身、恢复元气的良药。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广东保险界就已开始探索和尝试农业保险业务。但农业保险风险大、成本高,现行农险费率多是财产保险等险别的十几倍。农户较低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商业保险公司的逐利本性,使纯商业性的经营模式渐渐走入"死胡同"--按市场化的规则厘定保险费率,农民保不起;按农民能接受的价钱卖保险,保险公司则赔不起。俗话说:粮猪安天下。此次国家以猪肉涨价为契机,投入巨资高调推进母猪保险,对于关乎百姓生活的必需农产品,基本体现了政策性保险的思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纯商业运作模式的弊病。
但即使这样,笔者以为,此举也并不意味着就为养户系上了"安全带",它能否顺利实施并做到可持续发展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一,农民对农业保险普遍缺乏了解。长期靠天吃饭的农户对农业生产的风险多存在侥幸心理,在农业收益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即使有政府资金补贴保费,他们可能首先想到的也是抓住手中看得见的收入,而缺乏通过投保转嫁风险的意识。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刺激下,今年的母猪险可能会受到养户的欢迎,但从长远看,如何提高农民特别是散户的保险意识,依然是无法回避的难题。
其二,从以往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看,当灾害到来时,投保农户因觊觎高额赔付而投机牟利的现象并不鲜见。有的在抗灾中消极怠工,有的刻意夸大受灾损失,有的甚至人为扩大灾害骗取赔偿。由于农业保险的标的是活的生物而且广泛分散,加之农业灾害及其损失也复杂多样,农户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比一般商业保险更难以防范。母猪保险作为有国家补贴的政策性保险,理赔过程中的审核和监管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难题。如何通过恰当的制度设计有效规避农户的道德风险,不仅关乎国家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更事关母猪保险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三,分散养殖依旧是我国最主要的生猪养殖模式,许多养户都分散在偏僻山区,这使得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保险公司要在理赔中体现保险义务和权利相对等的原则,亟需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介入。他们应熟悉当地的气候、地理、饲养规范、流行疾病,也应当了解当地的人脉、社会民俗,通过他们开展业务,可以有效地防损和理赔,从而保证母猪保险顺利实施。但事实上,农村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已经普遍陷入人散、线断、网破的尴尬境地,专业技术人才的大量流失可能成为母猪险业务顺利开展的暗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南方农村报 |
|
|
第1节:序 养猪业考验政府决策 | 第2节:猪业革命:昭示宏大的国情难题 | 第3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1) | 第4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2) | 第5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3) | 第6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4) | 第7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5) | 第8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6) | 第9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7) | 第10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8) | 第11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9) | 第12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1) | 第13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2) | 第14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3) | 第15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4) | 第16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5) | 第17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6) | 第18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7) | 第19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8) | 第20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9) | 第21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10) | 第22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11) | 第23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12) | 第24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1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