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 北京的前世今生 》
第22节:老北京交通(9)
Feng Dabiao
"花裤腰"是个短腿车夫。他无论春冬, 总穿花裤腰的裤子。其裤腰的花色为鱼白色地子, 上印粉红三彩花纹。
花裤腰外系宽腰宽皮带。因为在拉车快跑时, 他的花裤腰很显眼, 所以得名"花裤腰"。
"花裤腰"曾给说单口相声《戏迷传》的名演员华子元拉自用车。华子元家住前外五斗斋。每天上城南游艺园及各杂耍园子演艺。还经常加演宅门的堂会。
由于华子元抽鸦片烟, 人很懒散, 弄不好就误场, 但"花裤腰"从未给华子元误过事。后来", 花裤腰"在上蟠桃宫庙会时,因喝凉水炸了肺, 就再也拉不动了。
"伊犁马", 此人常为前门外妓院的名妓拉自用漂亮车, 跑得又快又显眼,故有此号。
那时, 被妓院雇佣的车夫工钱不多,或根本不拿工资, 专靠拿车饭钱( 还是成头) 生活。不过, 拉上红姑娘, 挣的比月工还多。
"伊犁马"积攒了不少钱, 后来他又吃上了"洋饭", 拉上了使馆界的英国买办。
有一次, 他由东交民巷至永定门外的跑马场拉来回, 因为跑得太快, 道途又远, 累得吐血, 不治而亡。
我的车夫生活
任有德
人力车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我国北方它叫洋车、"胶皮", 在南方叫黄包车、东洋车。总之, 它是一种由东洋( 日本) 传进的一个人乘坐、一个人拉着跑的车辆。
在全国, 北京是最早有人力车的地方。我家三代人都是拉洋车的。从北京有洋车时起, 我祖父就拉车。我祖父还没歇脚, 我父亲又在祖父拉帮之下拉了车。我刚十六岁也拉了车。
中国有人力车是在清朝光绪年间
慈禧太后曾坐过的铁皮车( 这部车现陈列在颐和园内) 是中国最早的一辆人力车。叫它铁皮车, 是因为那辆车的两个轱辘是用铁皮制成的, 没有安装胶皮里外带。这部黄色油漆的御用车, 车厢是方型的, 比较宽敞, 垫子是黄龙缎子做的。自慈禧用的铁皮车出现以后,街市上陆续出现铁皮车, 形状大致相同,一般都是黑色或棕色的。
大约民国元年(1912 年), 人力车的开关有了改变, 车厢是用木头做成半圆形的, 车轮由铁轮改为胶皮轱辘。这种车的成批出现是在1915 年, 那年袁世凯在中南海成立了一个车队, 我祖父任永和充任车队长。车队共20 人, 其中有我们任家同族弟兄三四人。那时是每两个人一部车。出车的时候, 一个人在前边架把, 一个人在后边推车, 取其安全稳妥。乘坐这种车的都是达官显宦。车夫全穿官衣( 大沿军帽, 军服上没有阶级识别), 出入中南海必须携带腰牌( 相当于工作证、出入证)。
进总统府拉车, 首先要走人情送礼,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府里管事人的验看,验看成了不要取铺保, 然后还须经过十天半月的练车。练车后, 经过大管事的许可, 才能顶班出车。那年头, 在袁世凯府里跑车的人, 每个月的工钱只不过是一个兵饷的份儿( 大约银圆三块几角)。
除此之外, 最大的收入是每接送一趟总长( 相当于部长) 或别的大官, 准可以得到块儿八角的赏钱。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府里办喜庆大事, 也可以分得一分赏钱。
后来, 街市上也陆续有拉包月车和拉散座车的。直到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才出现了三轮车, 逐渐由三轮车取代人力车, 人力车夫大都改为三轮车夫。北京出现的第一辆三轮车, 是旧官僚江朝宗乘坐的, 他坐的那部车是日本人赠送的。到1949 年全国解放, 人力车才完全取消。
人力车是由日本传进中国的
日本人力车都是黑漆的, 轮子高,车把短, 有黑色车篷。传进中国的人力车,一般都漆棕色油漆, 轮子小, 车把长。
人力车必须安装车灯, 普通车辆装两只灯, 阔气的车也有装四只灯的, 有的车还装有后尾灯。车灯最初是蜡烛灯,后来改为电石灯, 也有点煤油灯的。车上还必须安装铜喇叭或脚铃。喇叭安装在车把上, 由车夫手捏发声, 脚铃则由坐车的主儿用脚踏发出叮当声。自用车多
安装一只脚铃, 也有少数拉八大胡同( 北京前门外煤市街附近一带妓院区) 妓女的车, 安装双脚铃。脚铃是从外国进口的, 铃声特别响亮。夏天车上有用帆布做的防雨篷, 冬天挂棉暖篷。暖篷用黑布或蓝布加棉絮制成。讲究的车, 在车厢、车把上镶嵌黄白铜花活。包月车, 冬天有自备毯子, 专为坐车的主儿包腿防寒,夏天有黑纱篷和苫布, 为坐车的人遮阳。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上海三联书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