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壬午本   》 李傕郭汜寇長安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武士擁至,衆視之,乃侍中蔡邕也。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國之大賊,幾亡漢室。汝為漢臣,世受重恩,不思協力同心而誅反賊,反傷悼乎?”邕伏罪曰:“邕雖不智,猶識大義;古今安危,耳所厭聞。邕豈敢背國而嚮卓也!狂瞽之辭,謬出於口,身雖不忠,願典首刖足,繼成漢史。”滿座公卿皆惜邕之才,盛力救之。太傅馬日磾日磾,音密低。謂允曰:“伯喈曠世逸纔,多識漢事,當使續成漢史,為一代大典。且邕忠孝素著,若以微罪殺之,毋乃失人之望乎?”王允曰:“不然。昔漢武不殺司馬遷,後使作史,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終衰,戎馬在郊,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於聖德,使吾黨蒙其訕議。”日磾無言而退,謂衆官曰:“王公所為,其無後乎!善人,國之所紀也;製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豈能久乎?”此是日磾先見之明。遂將蔡邕下獄中縊死。當時士大夫聞蔡邕死,識與不識,盡流涕。邕哭卓屍故自不回,殺之非罪。
  且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共逃居陝西,使人往長安上表告赦。王允曰:“卓之過惡,皆是四人以助之。可大赦天下,獨不赦此一枝軍馬。”人回報傕。傕曰:“求赦不得,各自逃生。”軍中謀士賈詡詡,音許。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耳。不若起陝西軍士,殺入長安,與董公報仇。事濟,則奉國傢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傕等曰:“然。”遂流言於西涼州曰:“王允皆欲洗淨此方之人。”人皆信從。不及半月,聚衆十萬,軍分為四路,殺奔長安來。路逢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引兵五千人,欲去與丈人報仇。李傕先使牛輔為前驅,四人陸續進發。
  王允聽知西涼州兵來,請呂布商議。布曰:“司徒放心,量此鼠輩,何足數也!”遂引李肅將兵出敵。肅曰:“某願當先討賊!”呂布令提兵前進,正與牛輔相戰。輔敗走,肅贏了一陣。當夜二更,牛輔來劫李肅寨。肅軍亂竄,肅走三十餘裏,折軍太半,來見呂布。呂布大怒曰:“汝敢敗吾銳氣!”立斬李肅,懸頭軍門。肅已死,三軍畏呂布法度,皆有變心。呂自負剛恃勇,鞭撻士卒,軍心已離。
  次日,呂布進兵,牛輔來迎。量輔如何敢與呂布對敵,牛輔遂大敗而走。是夜,牛輔喚心腹人鬍赤兒商議。輔曰:“我素知呂布驍勇,必不能敵。不如暗藏金珠,與親隨三五人,棄了敗軍而去。”鬍赤兒應允。是夜,輔與赤兒隨行三人,各帶金珠,棄營而走。將渡一河,赤兒欲謀取金珠,殺死牛輔,將頭來獻呂布。布問起情由,從人出首:“鬍赤兒謀殺牛輔,奪其金寶。”布怒,將赤兒等盡誅之。
  引軍前進,正迎李傕軍馬。兩軍圓處,呂布覷李傕等如無物,挺戟躍馬,直衝過來。傕部下將士如何可當,傕軍大亂,退走五十餘裏,守住山口,請郭汜、張濟、樊稠商議。傕曰:“呂布勇猛雖不可當,智謀不足為慮。我引軍守住𠔌口,每日誘他廝殺。郭將軍可領兵抄去布後,日夜攻擊,效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使布兩下不相顧。張、樊二位卻分兵兩路,徑取長安。呂布首尾救應不迭,必然大敗。”衆用其計。
  卻說呂布勒兵到山下,李傕引軍搦戰。布忿怒,衝殺過去,傕退走去。山上矢石如雨,布軍不能進。陣後郭汜軍殺來。布急回,鼓聲大震,汜軍已退。鑼聲響處,布軍未收,傕又來戰。未及對敵,背後郭汜又殺來。及至呂布回,擂鼓收軍去了。或是半夜,或早或晚,郭汜又背後撓亂,前面李傕不時搦戰,呂布欲戰不得。
  長安城中飛報呂布:“張濟、樊稠兩路軍殺來城下,無人可敵。”布急領軍回。背後李傕、郭汜殺來,布軍多有投順李、郭者。因此,呂布失勢。比及到長安城下,四下軍兵,雲屯霧集,圍定城池,曉夜攻打。呂布但引軍衝出,一聲喊起,都往李傕軍中投拜。布心甚憂。
  圍及十日,董卓下部麯李蒙、王方在城中守把,獻了城池,四路軍一齊擁入。呂布左衝右突,攔當不住,引數百騎往青瑣門外。布呼王允曰:“賊兵勢急,切難抵敵,請司徒上馬,同出關去,別圖良策。”允曰:“若蒙社稷之靈,得安國傢者,吾之願也;若不獲已,則允奉身以死朝廷。幼主恃我而已,臨難苟免,吾不為也。努力謝關東諸公,以國傢為念!”布勸王允,允死不肯去。但見各門火焰竟天,呂布棄卻妻小,引百餘騎飛走出關,投奔袁術去了。
  李傕、郭汜縱兵大掠,放火殺人,淫人妻女,無所不為。太常卿種音充拂,引傢奴數人與賊死戰,亂箭射死於南宮掖門。韋昭曰:“宮中小門,在正門之傍者,謂左右掖門。”太僕魯馗音奎、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皆死於國難。賊兵圍繞內庭至急,近侍請天子上宣平門上。三輔黃圖雲:“長安都城十二門,東出北頭第一門曰宣平,民間所為東都也。”李傕等望見黃蓋,與軍士同呼萬歲。獻帝倚樓而問曰:“卿等不候奏請,輒入長安,欲何為乎?”傕、郭仰面奏曰:“董太師乃陛下社稷之臣,王允設謀而殺之,臣等特來報仇,非敢造反。但見王允,臣請便退兵。”時王允在帝側聞之,奏曰:“臣本為社稷之計。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廢國傢。臣請下見二賊,以舒國難。”帝徘徊不忍。允自宣平門下跳出,大呼曰:“王允在此!”李傕拔劍近前叱之曰:“董太師有何罪惡,你設謀而殺之?”允曰:“董賊之惡,彌天亙地,不可勝言。受誅之日,長安士民皆相慶賀,豈得無罪耶?”郭汜大怒曰:“董太師有罪,我等有何過惡,不蒙赦也?”二賊手起,將王允殺於樓下。史官有詩贊曰:
  王允運機籌,姦臣董卓休。心懷傢國恨,眉鎖廟堂愁。
  英氣連霄漢,忠誠貫鬥牛。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宋賢有詩贊允曰:
  屈膝傢妓為漢君,宣平樓下毀姦臣。
  可憐定國安邦志,血污鋒鋩哭萬民。妓,平聲。
  又後人哭允詩曰:
  歷睹興亡事,無如漢獻時。雖居宮闕內,好似棘荊圍。
  董卓持權日,生靈欲倒頽。貂蟬思報效,王允立朝儀。
  天意無私麯,忠姦如槿枝。何期賊李、郭,兵犯鳳凰池。
  帝主臨軒顧,忠良樓下支。片言分善惡,一死萬民悲。
  英氣光山嶽,芳名播四夷。至今千載下,莫不紀餘思。
  後人詩贊曰:
  四海瓜分漢世傾,天生董卓起囂塵。
  罪盈惡貫迷聲色,積玉堆金作富人。
  報主貂蟬真義烈,匡君王允實忠貞。
  賊徒李、郭恣橫日,廊廟慚無死節臣。
  又詩贊貂蟬曰:
  養育人才扶緻治,食人衣祿報人恩。
  漢朝纍世簪纓輩,不及貂蟬一婦人!
  論曰:
  士雖以正立,以謀濟。若王允之推董卓而引其權,伺其間而敝其罪,當此之時,天下懸解矣。而終不以猜忤為畔者,知其本於忠義之誠也。故推卓不為失正,分權不為苟冒,伺間不為徂詐。及其謀濟意從,則歸成於正也。
  贊曰:
  陳蕃無室,志清天綱。人謀雖緝,幽運太常。
  言觀殄音忝瘁,曷其雲亡?子師國難,晦心傾節。屈意於卓。
  功全元醜,身殘餘孽。時有隆夷,事亦工拙。誅卓後被殺焉。
  王允被害,宗族數十人斬於市。城中老幼但知者,無不下淚。李傕、郭汜尋思曰:“這裏不殺天子,奪取漢朝,更待何時?”二賊仗劍殺入內來。漢天子性命如何,且聽下回文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話說三國
前言三國志宗僚
捲之一: 祭天地桃園結義劉玄德斬寇立功安喜張飛鞭督郵何進謀殺十常侍
董卓議立陳留王呂布刺殺丁建陽廢漢君董卓弄權曹孟德謀殺董卓
曹操起兵伐董卓虎牢關三戰呂布捲之二: 董卓火燒長樂宮袁紹孫堅奪玉璽
趙子竜磐河大戰孫堅跨江戰劉表司徒王允說貂蟬鳳儀亭布戲貂蟬
王允授計誅董卓李傕郭汜寇長安李傕郭汜殺樊稠曹操興兵報父仇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