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天朝落日餘暉宮禁奢華往事:最後的紫禁城   》 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3)      嚮斯 Xiang Si

  補天回日手何如,冠帶臨風自把鋤。
  不見鬆青心不死,固應藏魄傍山廬。
  梁鼎芬去世後,他的老朋友、民國總統徐世昌曾派代表到梁府祭奠,並贈金1000元。宣統皇帝也賜以厚禮,給以“文忠”謚號。
  滿洲人伊剋坦教習滿文,目的是使皇帝長大之後不致對祖先的語言一無所知。但宣統帝似乎對滿文不感興趣。
  少年皇帝讀書與其他皇子不同,以往在上書房讀書的皇子們都是走路前往上書房的。溥儀小皇帝前往毓慶宮,都要乘轎,轎前有太監開道。師傅們先到達毓慶宮,在宮的西側休息室喝茶等候。皇帝的金頂黃轎到來時,師傅們不出屋迎接,而衹是站起來,直到小皇帝入屋後纔坐下。太監傳令師傅進入書房。師傅先嚮皇帝行鞠躬禮,皇帝從座位上站起,然後雙方同時落座,皇帝坐北嚮南,師傅坐左側,坐東嚮西。皇帝學習的內容主要是經、史方面,以十三經為主。
  溥儀回憶說,他念書極不用功,也沒有什麽興趣,從6歲念到17歲,什麽書都沒有念好。溥儀在17歲時寫了一些新詩,是隨興而寫的,許多人說看了莫名其妙。如“燈閃着,風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書。月亮出了,風熄了,我坐在椅上唱歌。”又如一首:“正月一,宰個雞。二月二,放個屁。三月三,綉襦單。四月四,寫個字。五月五,靜吃鹵。六月六,大汗出。七月七,愛拉希八月八,吃西瓜。九月九,獅子吼。十月十,□□□(原缺)。十一月十一,吃個大鴨梨。十二月十二日,商人到處買字。”
  溥儀還仿照唐詩人劉禹錫《陋室銘》,寫了一篇《三希堂偶銘》:
  屋不在大,有書則名。國不在霸,有人則能。此是小室,惟吾祖馨。琉球影閃耀,日光入紗明。寫讀有欣意,往來俱忠貞。可以看鏡子,閱三希。無心荒之亂耳,無倦怠之壞形。直隸長辛店,西蜀成都亭。餘笑曰:何太平之有?
  英文帝師莊士敦
  溥儀皇帝說:“陳寶琛是我惟一的靈魂。不過,自從來了莊士溥儀的英文教師、英國人莊士敦。敦,我又多了一個靈魂。”
  莊士敦是英國蘇格蘭人,早年就讀於愛丁堡大學,曾獲牛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他在大學時便大量接受東方文化,對中國的悠久文明和燦爛文化仰慕不已。大學一畢業,他便踏上了心儀已久的中國的土地:從1898年開始,先後任香港英總督私人秘書、輔政司和英租界威海衛行政長官等職;1919年3月,由李鴻章的兒子李經邁推薦,經徐世昌總統代嚮英國公使館交涉,受聘為宣統皇帝的英文教師,在中國這塊國土上度過了三十多個春秋。他對中國儒經、歷史、古典詩詞造詣很深,熟諳佛傢釋典,北京官話和廣東話兼通,人稱他為中國通。
  莊士敦作為溥儀的英文教師,前後在溥儀身邊有13年,對於晚清宮廷生活內幕、民國與清廷的關係、皇室內部的紛爭和分裂、溥儀出宮前後這段歷史,十分熟悉。由於他對工作的盡職盡責,溥儀皇帝曾特發上諭,賞他頭品頂戴,毓慶宮行走,紫禁城內賞乘二人肩輿,月俸銀元1000元。
  莊士敦後來寫了一本《紫禁城的黃昏》,寫此書的目的是記述滿洲王朝盤踞紫禁城二百餘年後的最後的黃昏時期——從中華民國成立到1924年11月溥儀出宮這段時期的變故、沒落的真實情形。他在書的扉頁上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溥儀皇帝陛下。最誠摯地希望溥儀皇帝陛下及其在長城內外的人民,經過這個黃昏和長夜之後,正在迎來一個新的更為幸福的時代曙光。”
  溥儀皇帝這樣描述這位蘇格蘭老夫子:
  他和中國師傅們同樣地以我的賞賜為榮。他得到了頭品頂戴後,專門做了一套清朝袍褂冠帶,穿起來站在他的西山櫻桃溝別墅門前,在我寫的“樂靜山齋”四字匾額下面,拍成照片,廣贈親友。內務府在地安門油漆作一號租了一所四合院的住宅,給這位單身漢的師傅祝他把這個小院佈置得儼然像一所遺老的住宅。一進門,在門洞裏可以看見四個紅底黑字“門封”,一邊是“毓慶宮行走”、“賞坐二人肩輿”,另一邊是“賜頭品頂戴”、“賞穿帶膝貂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引言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1)
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2)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3)
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4)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5)
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1)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2)
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3)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4)
復闢帝製夢(1)復闢帝製夢(2)
復闢帝製夢(3)復闢帝製夢(4)
復闢帝製夢(5)復闢帝製夢(6)
復闢帝製夢(7)復闢帝製夢(8)
復闢帝製夢(9)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1)
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2)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3)
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4)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5)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