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用心去游   》 第22节:法国(6)      Liu Xinwu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在霏霏冬雨中,散步于南特街头,并情不自禁地交换着观感。再望见被殷红的爬山虎叶片所包围的那些窗户,望见那窗内依稀可辨的白纱窗帘和葱绿的盆栽植物,我便不再只是想象到一双纤手抚弄着钢琴键盘,一只浇满巧克力汁的奶油蛋糕上插着点燃的小蜡烛……我深信那里也许正有人争吵、有人哭泣、有人正恨不得把自己的指甲咬断……
  忽然陪同我们的留学生小嵇惊呼:“呀,我的雨帽哪儿去了?”他穿着从当地超级市场买来的一件墨绿色羽绒衣,台湾产的,那上头原用子母扣联着一顶风雨帽,因为小雨时停时下,他也就时戴时揭,不知何时竟将那风雨帽丢失了。
  他决定折回去沿路找找。我们都觉得希望不大。然而我们还没走完一条街,他就返回追上了我们。他手里拿着那顶风雨帽,激动地告诉我们:“是在卖明信片的小店门口弄掉的,一个老太太在店外的停车自动计时器边上,手里拿着我这顶雨帽,已经等了二十分钟……她说她估计到丢帽子的人会回去找的……”
  我们都很感动。这位南特老太太的行为,冲淡了那四位“巴黎女贼”在我们心中落下的阴影。然而这些事例毕竟都还是浮在社会表层的东西,要真正把握和理解法国社会和法国各阶层人士的真谛,我们必须知道得更多、辨析得更深……话说那天我们在冬雨中继续前行,在一座停车楼的墙面上,我们看到了此行中所见字母最大的一条标语,是用黑颜料喷出的,小嵇翻译给我们听,写的是——“我恨世界!”
  毕竟到法国已经很多天了,对南特的历史、现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没有大惊小怪。初到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往往会在一目了然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表面呈现出的清洁、礼貌等普遍的文明习惯面前感到困惑,从而对一切带有否定、反抗当地现实色彩的事物轻率地表示同情与支持。这种幼稚病必须克服。倘是初到南特,见到这“我恨世界”的大标语,我或许会感到解气——在一种令人窒息的中产阶级情调的安适和沉闷之中,总算有人发出了愤懑的怒吼!然而那天我却已能冷静地分析、思考。也许,喷出这条标语的是一位对现实极度不满的失业工人,他对给他带来痛苦的资本主义制度充满仇恨,这固然可以理解,但他喊出的这个口号却肯定是错误的。为什么要恨整个世界呢?就是法国,就是南特,世世代代的法国劳动者创造出了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民永久地珍惜,为什么要统统加以仇恨呢?也许,喷出这条标语的是一位虚无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乃至新法西斯主义分子。法国有这种人,南特据说也有,他们仇恨现存的一切,从共产党到英国女皇,从天安门到凡尔赛宫;说他们“极右”或“极左”都行,因为“极右”或“极左”都必然表现为强权和暴力,表现为对人类文明和进步人类的蔑视和践踏,本质是一样的。
  我们议论着那条标语,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南特那条最宽最长的大街上,几天里我们横穿过它好几次,但一直没有注意它的名称。我偶然问起它的名称,小嵇告诉我们:“这是‘五十人质大街’。”
  五十人质大街?这名称一定有不寻常的来历!
  果然如此。小嵇把那典故讲给了我们:“1941 年10 月22 日,德国法西斯驻南特的城防司令被抵抗运动的游击队暗杀了,恼羞成怒的法西斯在城内进行了大搜捕,抓了五十个市民当人质,要游击队出来自首,但那五十个市民都自称本人就是暗杀者,结果被集体枪杀在这条大街上。南特光复以后,市民们为感念他们,由市政府将这条大街命名为‘五十人质大街’,并在街的尽头建造了一座“五十人质纪念碑”。
  听了这段故事,我们都很感动,便一齐朝那“五十人质纪念碑”走去。
  啊,到了。这条大街的尽头是卢瓦尔河支流爱德河的一个小小港湾。在港湾前面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绿色的铜铸纪念碑,那便是“五十人质纪念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澳大利亚(1)第2节:澳大利亚(2)第3节:澳大利亚(3)第4节:澳大利亚(4)
第5节:澳大利亚(5)第6节:澳大利亚(6)第7节:澳大利亚(7)第8节:奥地利(1)
第9节:奥地利(2)第10节:德国(1)第11节:德国(2)第12节:德国(3)
第13节:德国(4)第14节:丹麦(1)第15节:丹麦(2)第16节:丹麦(3)
第17节:法国(1)第18节:法国(2)第19节:法国(3)第20节:法国(4)
第21节:法国(5)第22节:法国(6)第23节:法国(7)第24节:法国(8)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