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22節:三、大難臨頭(5)
康震 Kang Zhen
第三,含義比較模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執一詞,但也被歸入諷刺新法一類。蘇軾有兩句詩說"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絶》)。杭州著名的錢塘江潮到來時,常常有人到江潮中浮遊衝浪,甚至有人藉此下賭獲利。這種行為非常危險,皇帝曾下令不準百姓冒險弄潮。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是說,竜王如果明白皇上的用意,最好將東海化作桑田,弄潮兒就老老實實去種田了。但是據朋九萬《東坡烏臺詩案》記錄,蘇軾在拷問中自己承認,這兩句的意思是:竜王如果知道皇上喜歡大興水利工程,索性直接將東海改造成萬畝桑田算了,而這顯然是荒唐不可行的事情。所以這兩句詩有可能在譏諷宋神宗推行農田水利法不可能成功。但這是在拷問之下逼供出來的解釋,究竟是不是蘇軾的本意就難說了。
第四,就純粹屬於歪麯誣陷了,這一類在證據中占據大多數。
一天,宰相王珪忽然對神宗說:"蘇軾對陛下確有不忠之心。"神宗吃驚地說:"蘇軾固然有罪,但對我還不至於不忠吧。你為什麽這麽說?"王珪將蘇軾寫的一首描寫檜樹的詩交給皇帝:"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幹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無麯處,世間惟有蟄竜知。"(《王復秀纔所居雙檜》)他指着後面兩句說:"陛下飛竜在天,而蘇軾卻求知於地下的蟄竜,這不就是不忠嗎?"神宗雖然年輕,被這個案子弄得焦頭爛額,但腦子還算清楚,他不以為然地說:"詩人之語怎麽能這樣理解呢?他不過是描寫檜樹而已,不關我的事。"翰林學士章惇也覺得王珪說得太離譜了,解釋說:"竜並不惟獨指國君,作臣子的也可以自稱竜。"神宗點點頭說:"自古自稱竜的人多了,如諸葛孔明自稱臥竜,他並不是國君。"王珪這纔不吭聲了。但是你看看,他們污衊陷害的本領有多高!下朝以後,章惇實在忍不住了,問王珪:"你是不是非得讓蘇軾傢破人亡纔覺得高興?"王珪說:"這都是舒亶出的主意。"章惇不客氣地說:"舒亶舒亶,他的口水也是可以吃的嗎?"章惇後來評論王珪的卑劣行徑說:"無所顧忌地誣陷殘害他人,竟然可以達到這種程度!"(事載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宋·王鞏《聞見近錄》)
說來說去,究竟有沒有一首詩可以導致殺頭之罪的?我們看得清清楚楚,結論是:沒有,也不可能有。蘇軾不過是個做過幾任地方官的詩人,政治立場較為保守,看問題雖然比較尖銳,有時候也很片面,再加上免不了有些文人習氣,喜歡寫詩發牢騷,喜歡在詩裏說些尖酸刻薄的話,仗着博學多才,喜歡在詩裏用些刁鑽古怪的典故發泄怨氣,在士大夫圈子裏傳來傳去,造成一些不利於變法的輿論,但僅此而已,跟殺頭的罪名八桿子都打不着。
不過,殺頭定罪這種事本來就與詩歌的內容沒什麽直接關係。他們衹要想抓你,衹要想定你的罪,想殺你的頭,還擔心找不到理由嗎?更何況天下人都知道蘇軾是反對新法的。漫長的審訊終於告一段落,蘇軾寫了兩萬多字的供狀,御史們則準備以攻擊新法、譏諷朝政的罪名起訴蘇軾,衹等神宗御筆一揮,即可結案。
而此時此刻的蘇軾,神經也是高度緊張、高度敏感,其實即便曠達超邁如蘇軾,一旦面對死亡的威脅,又如何能做到心如止水?蘇軾在獄中時,曾與兒子蘇邁約定,平時蘇邁送飯,衹送肉與菜,如果被判定死罪,則以送魚為信。一天,蘇邁出城辦事,拜托一位朋友代為送飯,朋友為了給蘇軾改善伙食,特地送來一尾魚。蘇軾看後大驚,以為死罪不免,心中不禁涌起一陣悲涼,想到傢中的妻兒老小,想到遠在南都的兄弟蘇轍,他的心情如何能夠平靜?絶望之餘,他提筆寫道:"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與君今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予以事係御史臺獄,遺子由二首》其一)看來,明年就是我的周年,子由啊子由,我們衹有下輩子再做好兄弟了(事載宋·陳善《捫虱新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 | 第2節:一、少年成名(1) | 第3節:一、少年成名(2) | 第4節:一、少年成名(3) | 第5節:一、少年成名(4) | 第6節:一、少年成名(5) | 第7節:一、少年成名(6) | 第8節:二、步入仕途(1) | 第9節:二、步入仕途(2) | 第10節:二、步入仕途(3) | 第11節:二、步入仕途(4) | 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 | 第14節:二、步入仕途(7) | 第15節:二、步入仕途(8) | 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 | 第18節:三、大難臨頭(1) | 第19節:三、大難臨頭(2) | 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 | 第22節:三、大難臨頭(5) | 第23節:三、大難臨頭(6) | 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