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先秦諸子解讀   》 第22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6)      黃堅 Huang Jian

  北大教授袁行霈,在他編撰的教科書中說,"而像《逍遙遊》(筆誤,應為《齊物論》)末段那樣的文字,簡直就是抒情詩。"
  何止是抒情詩。我想,假如文字也能像徐悲鴻、傅抱石的繪畫一樣,能在香港嘉德3拍賣行拍賣,那莊周夢蝶這段文字,將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值錢,拍賣價最高的文字。
  莊周夢蝶。一夢醒天下;一夢迷天下。
  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說,《莊子》,是一部夢幻型的哲學著作。
  借錢
  夢醒之後去哪?借錢。
  莊子那時,畢竟還沒有嘉德拍賣行,有也不會拍賣那衹蝴蝶。所以,莊子不但做不了"文化財主",或"哲學財主",連飯錢也沒了,所以,衹好去借錢。
  莊周傢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外物》)
  這故事前面引用過,但為了證明"莊周傢貧",衹好再用一次。
  莊子的經濟狀況和經濟形象,《莊子》中有零星記述。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係履而過魏王。"(《山木》)
  "處窮閭隘巷,睏窘織屨,槁項黃馘"(《列禦寇》)
  前面那個形象,與其說是哲學家,倒不如說更像"狗屠",還是那種忒破落的"狗屠"。後面那句話的意思是:窮街爛巷,面黃肌瘦,脖梗細長,蹲在地上織草鞋。
  這形象,怎麽看,都慘了點。
  哲學是貧睏的必然麽?
  從《莊子》書中看,莊子一生,說得上能帶來經濟收入的正當職業,衹有兩個:織草鞋和收弟子。織草鞋的經濟效益不難想象,否則劉備也不用去剿"黃巾"了。收弟子,照理說,從古至今,都是樁不錯的買賣(收女弟子還有額外的收益),你看人傢孔子,弟子三千,每人交十塊錢,或一塊幹肉,那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至少是衣食不愁。墨子收弟子,當上了老大,兼"工黨"領袖,情況也不錯,缺錢用時,就有人送過來。(《墨子 耕柱》)孟子人傢自己有本事,不用巴望弟子的奉養。莊子就不行了。孔子、墨子、孟子教的,都是實用型知識,所以弟子衆多、雲集,你莊子成天談虛說玄,這也能換錢?弟子稀少,也就順理成章。不過話說回來,莊子談虛說玄,弟子的整體數量,固然少,但一旦有人願意拜師,那這人,十有八九,倒有可能是個有錢人,富貴人。談虛說玄,窮人是玩不起的,但一朝有了錢,梵高的油畫,宋元的古董,也就想咂摸咂摸了。郭沫若猜魏牟也是莊周的弟子,這魏牟,就不是一般有錢的人,他是中山國的王子。
  我想,莊周能在貧窮中活到80多歲,還能悠哉遊哉地沉思、冥想、遨遊,一定不是"不食五穀,吸風飲露"(《逍遙遊》)可以撐得下來的。一定有人時不時地"借錢"給他,才能至少寫出《莊子》內七篇。
  如果把目光稍稍放遠一點,我們能想到,看到,莊子的時代,至少在莊子年青的時候,應該是個不錯的、一派欣欣嚮榮景象的社會。那正是戰國藉助新型生産工具和政治體製,經濟發展趨嚮高潮的頂峰之時。戰爭的浪潮,總是要稍稍後滯於經濟的極度繁榮,或衰敗。而且,戰爭對經濟的破壞與影響,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擊即潰,甚至也不是單元、單嚮的(不是有發"國難財"的麽)。事實上,莊子之時,繁華景象無處不在。別的不說,單在莊子的祖國,宋國,就有一個類似今日廣州、深圳的超級商業城市:定陶。在當時的各國,定陶是數一數二的商業之都。數次跨國戰爭的焦點目標,其中就有它。而莊子所在蒙地,跟定陶緊相毗鄰,當時的交通狀況,遠遠超出我們今天的想象。而宋國因為地處中原樞紐,在地理位置上,更是"九國通衢",四通八達(詳見楊寬《戰國史》第三章《春秋戰國間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應該與此有關,"關稅",成為宋國重要的經濟來源。《孟子》中著名的"偷雞賊"比喻,就是針對宋國的稅收而言的。郭沫若說,如果莊子願意去齊國的稷下學宮,憑他的才華,一定可以輕而易舉加入到"不治而議"的行列。(《十批判書 莊子的批判》)其實,何須跑到齊國,如果莊子真是個想弄錢,能弄錢,想過好日子的人,他衹要擡腿去相鄰不遠的定陶,就一定能找到個不錯的經濟位子。--至少,吃飯不成問題。何至於要"窮閭隘巷,睏窘織屨",何至於要頭天啓程,去跟人"貸粟"。
  所以說,莊子的受窮,完全是自找的。
  就像當年的斯賓諾莎,巴拉丁選侯請他去擔任海德堡(相當於稷下學宮)的哲學講席(羅素《西方的智慧》),斯賓諾莎說,我不太適合到大學當老師,我還是磨鏡片比較適合些。
  莊子大概也是這樣想的--我還是織草鞋比較適合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與書評
第2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1)
第3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2)
第4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3)
第5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4)
第6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5)
第7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1)
第8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2)
第9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3)
第10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4)
第11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5)
第12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6)
第13節:第三部分:墨子的草鞋哪去了(1)
第14節:第三部分:墨子的草鞋哪去了(2)
第15節:第三部分:墨子的草鞋哪去了(3)
第16節:第三部分:墨子的草鞋哪去了(4)
第17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1)
第18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2)
第19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3)
第20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4)
第21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5)
第22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6)
第23節:第五部分:縱橫傢蘇秦的謎樣人生(1)
第24節:第五部分:縱橫傢蘇秦的謎樣人生(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