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 汉书   》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班固 Ban Gu    班彪 Ban Biao

  师古曰:「汉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其称中二千石者月各百八十斛,二千石者百二十斛,比二千石者百斛,千石者九十斛,比千石者八十斛,六百石者七十斛,比六百石者六十斛,四百石者五十斛,比四百石者四十五斛,三百石者四十斛,比三百石者三十七斛,二百石者三十斛,比二百石者二十七斛,一百石者十六斛。」
  易叙宓羲、神农、(皇)〔黄〕帝作教化民,〔一〕而传述其官,〔二〕以为宓羲龙师名官,〔三〕神农火师火名,〔四〕黄帝云师云名,〔五〕少昊鸟师鸟名。〔六〕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七〕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八〕书载唐虞之际,命羲和四子〔九〕顺天文,授民时;咨四岳,以举贤材,扬侧陃;〔一〇〕十有二牧,柔远能迩;〔一一〕禹作司空,平水土;〔一二〕弃作后稷,播百谷;〔一三〕作司徒,敷五教;〔一四〕咎繇作士,正五刑;〔一五〕垂作共工,利器用;〔一六〕?作朕虞,育草木鸟兽;〔一七〕伯夷作秩宗,典三礼;〔一八〕夔典乐,和神人;〔一九〕龙作纳言,出入帝命。〔二〇〕夏、殷亡闻焉,〔二一〕周官则备矣。〔二二〕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各官司空,是为六卿,〔二三〕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二四〕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二五〕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记曰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二六〕舜之于尧,伊尹于汤,周公、召公于周,是也。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四岳谓四方诸侯。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二七〕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二八〕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王莽篡位,慕从古官,而吏民弗安,亦多虐政,遂以乱亡。故略表举大分,〔二九〕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云。〔三〇〕
  〔一〕应劭曰:「宓羲氏始作八卦,神农氏为耒耜,黄帝氏作衣裳,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师古曰;「见易下系。宓音伏,字本作虙,转写讹谬耳。」
  〔二〕师古曰:「春秋左氏传载郯子所说也。」
  〔三〕应劭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张晏曰:「庖羲将兴,神龙负图而至,因以名师与官也。」
  〔四〕应劭曰:「火德也,故为炎帝。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各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张晏曰:「神农有火星之瑞,因以名师与官也。」
  〔五〕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张晏曰:「黄帝有景云之应,因以名师与官也。」
  〔六〕应劭曰:「金天氏,黄帝子青阳也。」张晏曰:「少昊之立,凤鸟适至,因以名官。凤鸟氏为历正,玄鸟司分,伯赵司至,青鸟司开,丹鸟司闭。」师古曰:「玄鸟,燕也。伯赵,伯劳也。青鸟,鸧鴳也。丹鸟,鷩雉也。」
  〔七〕应劭曰:「颛顼氏代少昊者也,不能纪远,始以职事命官也。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师古曰:「自此以上皆郯子之辞也。」
  〔八〕应劭曰:「少昊有四叔,重为句芒,胲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故有五行之官,皆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师古曰:「上谓其事久远也。胲音该。」
  〔九〕应劭曰:「尧命四子分掌四时之教化也。」张晏曰:「四子谓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也。」师古曰:「事见虞书尧典。」
  〔一〇〕师古曰:「四岳,分主四方诸侯者。」
  〔一一〕应劭曰:「牧,州牧也。」师古曰:「柔,安也,能,善也。迩,近也。」
  〔一二〕师古曰:「空,穴也。古人穴居,主穿土为穴以居人也。」
  〔一三〕应劭曰:「弃,臣名也。后,主也,为此稷官之主也。」师古曰:「播谓布种也。」
  〔一四〕应劭曰:「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师古曰;「音先列反。」
  〔一五〕应劭曰:「土,狱官之长。」张晏曰:「五刑谓墨、刖、劓、剕、宫、大辟也。」师古曰:「咎音皋。繇音弋昭反。墨,凿其而涅以墨也。刖,断足也。劓,割鼻也。剕,去髌骨也。宫,阴刑也。大辟,杀之也。」
  〔一六〕应劭曰:「垂,臣名也。为共工,理百工之事也。」师古曰:「共读曰龚。」
  〔一七〕应劭曰:「?,伯益也。虞,掌山泽禽兽官名也。」师古曰:「?,古益字也。虞,度也,主商度山川之事。」
  〔一八〕应劭曰:「伯夷,臣名也。典天神、地祇、人鬼之礼也。」师古曰:「秩,次也;宗,尊也:主尊神之礼,可以次序也。」
  〔一九〕应劭曰:「夔,臣名也。」师古曰:「夔音巨龟反。」
  〔二〇〕应劭曰:「龙,臣名也。纳言,如今尚书,管王之喉舌也。」师古曰:「自此以上皆尧典之文。」
  〔二一〕师古曰:「言夏、殷置官事不见于书传也。礼记明堂位曰『夏后氏官百,殷二百』,盖言其大数而无职号统属也。」
  〔二二〕师古曰:「事见周书周官篇及周礼也。」
  〔二三〕师古曰:「冢宰掌邦治,司徒掌邦教,宗伯掌邦礼,司马掌邦政,司寇掌邦禁,司空掌邦土也。」
  〔二四〕师古曰:「言百者,举大数也。分音扶问反。」
  〔二五〕应劭曰:「师,训也。傅,覆也。保,养也。」师古曰:「傅,相也」
  〔二六〕师古曰:「不必备员,有德者乃处之。」
  〔二七〕张晏曰:「五帝自以德不及三皇,故自去其皇号。三王又以德不及五帝,自损称王。秦自以德褒二行,故兼称之。」
  〔二八〕师古曰:「革,改也。」
  〔二九〕师古曰:「分音扶问反。」
  〔三〇〕师古曰:「论语称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犹厚也,言厚蓄故事,多识于新,则可为师。」
  相国、丞相,〔一〕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二〕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
  〔一〕应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
  〔二〕荀悦曰:「秦本次国,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
  太尉,秦官,〔一〕金印紫绶,掌武事。武帝建元二年剩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二〕以冠将军之号。〔三〕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帝绥和元年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有长史,秩千石。
  〔一〕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为称。」
  〔二〕应劭曰:「司马,主武也,诸武官亦以为号。」
  〔三〕师古曰:「冠者,加于其上共为一官也。」
  御史大夫,秦官,〔一〕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置长史如中丞,官职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长史。侍御史有绣衣直指,〔二〕出讨奸猾,治大狱,武帝所制,不常置。
  〔一〕应劭曰:「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云。」臣瓒曰:「茂陵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
  〔二〕服虔曰:「指事而行,无阿私也。」师古曰:「衣以绣者,尊宠之也。」
  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
  太师、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皆初置,金印紫绶。太师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
  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一〕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又均官、都水两长丞,〔二〕又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有廱太宰、太祝令丞,〔三〕五畤各一尉。又博士及诸陵县皆属焉。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庙祀,初置太卜。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元帝永光元年分诸陵邑属三辅。王莽改太常曰秩宗。
  〔一〕应劭曰:「常,典也,掌典三礼也。」师古曰:「太常,王者旌旗也,画日月焉,王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奉持之,故曰奉常也。后改曰太常,尊大之(仪)〔义〕也。」
  〔二〕服虔曰:「均官,主山陵上槁输入之官也。」如淳曰:「律,都水治渠堤水门。三辅黄图云三辅皆有都水也。」
  〔三〕文颖曰:「廱,主熟食官。」如淳曰:「五畤在廱,故特置太宰以下诸官。」师古曰:「如说是也。雍,右扶风之县也。太宰即是具食之官,不当复置饔人也。」
  郎中令,秦官,〔一〕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二〕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三〕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元狩五年初置谏大夫,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四〕秩皆比千石。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仆射,〔五〕秩比千石。期门掌执兵送从,武帝建元三年初置,比郎,无员,多至千人,有仆射,秩比千石。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贲郎,〔六〕置中郎将,秩比二千石。羽林掌送从,次期门,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名曰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又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七〕羽林有令丞。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取其领事之号。〔八〕
  〔一〕臣瓒曰:「主郎内诸官,故曰郎中令。」
  〔二〕应劭曰:「光者,明也。禄者,爵也。,功也。」如淳曰:「胡公曰之言阍也。阍者,古主门官也。光禄主宫门。」师古曰:「应说是也。」
  〔三〕服虔曰:「与期门下以微行,后遂以名官。」师古曰:「羽林,亦宿卫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说羽所以为王者羽翼也。」
  〔四〕如淳曰:「主车曰车郎,主户卫曰户郎。汉仪注郎中令主郎中,左右车将主左右车郎,左右户将主左右户郎也。」
  〔五〕应劭曰:「谒,请也,白也。仆,主也。」
  〔六〕师古曰:「贲读与奔同,言如猛兽之奔。」
  〔七〕师古曰:「五兵谓弓矢、殳、矛、戈、戟也。」
  〔八〕孟康曰:「皆有仆射,随所领之事以为号也。若军屯吏则曰军屯仆射,永巷则曰永巷仆射。」
  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一〕有丞。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二〕卫士三丞。又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皆属焉。长乐、建章、甘泉卫尉皆掌其宫,〔三〕职略同,不常置。
  〔一〕师古曰:「汉旧仪云卫尉寺在宫内。胡广云主宫阙之门内卫士,于周垣下为区庐。区庐者,若今之仗宿屋矣。」
  〔二〕师古曰:「汉官仪云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僥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令秩六百石。旅,众也。贲与奔同,言为奔走之任也。」
  〔三〕师古曰:「各随所掌之宫以名官。」
  太仆,秦官,〔一〕掌舆马,有两丞。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二〕又车府、路軨、骑马、骏马四令丞;〔三〕又龙马、闲驹、橐泉、騊駼、承华五监长丞;〔四〕又边郡六牧师菀令,各三丞;〔五〕又牧橐、昆蹄令丞〔六〕皆属焉。中太仆掌皇太后舆马,不常置也。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家马为挏马,〔七〕初置路軨。
  〔一〕应劭曰:「周穆王所置也,盖大御众仆之长,中大夫也。」
  〔二〕师古曰:「家马者,主供天子私用,非大祀戎事军国所须,故谓之家马也。」
  〔三〕伏俨曰:「主乘舆路车,又主凡小车。軨,今之小马车曲舆也。」师古曰:「軨音零。」
  〔四〕如淳曰:「橐泉厩在橐泉宫下。騊駼,野马也。」师古曰:「闲,阑,养马之所也,故曰闲驹。騊駼出北海中,其状如马,非野马也。騊音徒高反。駼音涂。」
  〔五〕师古曰:「汉官仪云牧师诸菀三十六所,分置北边、西边,分养马三十万头。」
  〔六〕应劭曰:「橐,橐佗。昆蹄,好马名也。蹄音啼。」如淳曰:「尔雅曰『昆蹄研,善升甗』者也,因以为厩名。」师古曰:「牧橐,言牧养橐佗也。昆,兽名也。蹄研者,谓其蹄下平也。善升甗者,谓山形如甑,而能升之也。蹄即古蹄字耳。研音五见反。甗音言,又音牛偃反。」
  〔七〕应劭曰:「主乳马,取其汁挏治之,味酢可饮,因以名官也。」如淳曰:「主乳马,以韦革为夹兜,受数斗,盛马乳,挏取其上(把)〔肥〕,因名曰挏马。礼乐志丞相孔光奏省乐官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今梁州亦名马酪为马酒。」晋灼曰:「挏音挺挏之挏。」师古曰:「晋音是也。挏音徒孔反。」
  廷尉,秦官,〔一〕掌刑辟,有正、左右监,秩皆千石。景帝中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为廷尉。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左右平,秩皆六百石。哀帝元寿二年复为大理。王莽改曰作士。
  〔一〕应劭曰:「听狱必质诸朝廷,与众共之,兵狱同制,故称廷尉。」师古曰:「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一〕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二〕及郡邸长丞。〔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行人为大行令,初置别火。王莽改大鸿胪曰典乐。初,置郡国邸属少府,中属中尉,后属大鸿胪。
  〔一〕应劭曰:「郊庙行礼赞九宾,鸿声胪传之也。」
  〔二〕如淳曰:「汉仪注别火,狱令官,主治改火之事。」
  〔三〕师古曰:「主诸郡之邸在京师者也。」
  宗正,秦官,〔一〕掌亲属,有丞。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属官有都司空令丞,〔二〕内官长丞。〔三〕又诸公主家令、门尉皆属焉。王莽并其官于秩宗。初,内官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宗正。
  〔一〕应劭曰:「周成王之时彤伯入为宗正也。」师古曰:「彤伯为宗伯,不谓之宗正。」
  〔二〕如淳曰:「律,司空主水及罪人。贾谊曰『输之司空,编之徒官』。」
  〔三〕师古曰:「律历志主分寸尺丈也。」
  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有两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一〕斡官、铁市两长丞。〔二〕又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騪粟都尉,〔三〕武帝军官,不常置。王莽改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初,斡官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大司农。
  〔一〕孟康曰:「均输,谓诸当所有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地土所饶,平其所在时贾,官更于佗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也。」
  〔二〕如淳曰:「斡音管,或作干。斡,主也,主均输之事,所谓斡盐铁而榷酒酤也。」晋灼曰:「此竹箭干之官长也。均输自有令。」师古曰:「如说近是也。纵作干读,当以干持财货之事耳,非谓箭干也。」
  〔三〕服虔曰:「騪音搜狩之搜。搜,索也。」
  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一〕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十(二)〔六〕官令丞,〔二〕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三〕又上林中十池监,〔四〕又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七)〔八〕官令丞。〔五〕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皆属焉。〔六〕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为佽飞,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台,永巷为掖廷。佽飞掌弋射,有九丞两尉,太官七丞,昆台五丞,乐府三丞,掖廷八丞,宦者七丞,钩盾五丞两尉。成帝建始四年更名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初置尚书,员五人,有四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绥和二年,哀帝省乐府。王莽改少府曰共工。
  〔一〕应劭曰:「名曰禁钱,以给私养,自别为藏。少者,小也,故称少府。」师古曰:「大司农供军国之用,少府以养天子也。(供)〔共〕音居用反。养音弋亮反。」
  〔二〕服虔曰:「若卢,诏狱也。」邓展曰:「旧洛阳两狱,一名若卢,主受亲戚妇女。」如淳曰:「若卢,官名也,藏兵器。品令曰若卢郎中二十人,主弩射。汉仪注有若卢狱令,主治库兵将相大臣。」臣瓒曰:「冬官为考工,主作器械也。」师古曰:「太官主膳食,汤官主饼饵,导官主择米。若卢,如说是也。左弋,地名。东园匠,主作陵内器物者也。」
  〔三〕师古曰:「胞人,主掌宰割者也。胞与庖同。」
  〔四〕师古曰:「三辅黄图云上林中池上?五所,而此云十池监,未详其数。」
  〔五〕师古曰:「钩盾主近苑囿,尚方主作禁器物,御府主天子衣服也。」
  〔六〕师古曰:「中黄门,奄人居禁中在黄门之内给事者也。」
  中尉,秦官,掌僥循京师,〔一〕有两丞、候、司马、千人〔二〕。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三〕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令丞。〔四〕都船、武库有三丞,中垒两尉。又式道左右中候、候丞及左右京辅都尉、尉丞兵卒皆属焉。〔五〕初,寺互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中尉。
  〔一〕如淳曰:「所谓游僥,僥循禁备盗贼也。」师古曰:「僥谓遮绕也。僥音工钓反。」
  〔二〕师古曰:「候及司马及千人皆官名也。属国都尉云有丞、候、千人。西域都护云司马、候、千人各二人。凡此千人,皆官名也。」
  〔三〕应劭曰:「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师古曰:「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四〕如淳曰:「汉仪注有寺互。都船狱令,治水官也。」
  〔五〕应劭曰:「式道凡三候,车驾出还,式道候持麾至宫门,门乃开。」师古曰:「式,表也。」
  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
  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属官有太子门大夫、〔一〕庶子、〔二〕先马、〔三〕舍人。
  〔一〕应劭曰:「员五人,秩六百石。」
  〔二〕应劭曰:「员五人,秩六百石。」
  〔三〕张晏曰:「先马,员十六人,秩比谒者。」如淳曰:「前驱也。国语曰句践亲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
  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一〕又主章长丞。〔二〕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东园主章为木工。成帝阳朔三年省中候及左右前后中校五丞。
  〔一〕如淳曰:「章谓大材也。旧将作大匠主材吏名章曹掾。」师古曰:「今所谓木锺者,盖章声之转耳。东园主章掌大材,以供东园大匠也。」
  〔二〕师古曰:「掌凡大木也。」
  詹事,秦官,〔一〕掌皇后、太子家,有丞。〔二〕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三〕又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宦官皆属焉。〔四〕成帝鸿嘉三年省詹事官,并属大长秋。〔五〕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景帝中六年更名长信少府,〔六〕平帝元始四年更名长乐少府。
  〔一〕应劭曰:「詹,省也,给也。」臣瓒曰:「茂陵书詹事秩真二千石。」
  〔二〕师古曰:「皇后、太子各置詹事,随其所在以名官。」
  〔三〕张晏曰:「太子称家,故曰家令。」臣瓒曰:「茂陵中书太子家令秩八百石。」应劭曰:「中盾主周卫僥道,秩四百石。」如淳曰:「汉仪注卫率主门卫,秩千石。」师古曰:「掌知漏刻,故曰率更。自此以上,太子之官也。更音工衡反。」
  〔四〕师古曰:「自此以上,皆皇后之官。」
  〔五〕师古曰:「省皇后詹事,总属长秋也。」
  〔六〕张晏曰:「以太后所居宫为名也。居长信宫则曰长信少府,居长乐宫则曰长乐少府也。」
  将行,秦官,〔一〕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二〕或用中人,或用士人。〔三〕
  〔一〕应劭曰:「皇后卿也。」
  〔二〕师古曰:「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故以为皇后官名。」
  〔三〕师古曰:「中人,奄人也。」
  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一〕复增属国,置都尉、丞、候、千人。属官,九译令。成帝河平元年省并大鸿胪。
  〔一〕师古曰:「昆音下门反。」
  水衡都尉,〔一〕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有五丞。属官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辑濯、锺官、技巧、六厩、辩铜九官令丞。〔二〕又衡官、水司空、都水、农仓,又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长丞皆属焉。上林有八丞十二尉,均输四丞,御羞两丞,都水三丞,禁圃两尉,甘泉上林四丞。成帝建始二年省技巧、六厩官。王莽改水衡都尉曰予虞。初,御羞、上林、衡官及铸钱皆属少府。
  〔一〕应劭曰:「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诸池苑,故称水衡。」张晏曰:「主都水及上林苑,故曰水衡。主诸官,故曰都。有卒徒武事,故曰尉。」师古曰:「衡,平也,主平其税入。」
  〔二〕如淳曰:「御羞,地名也,在蓝田,其土肥沃,多出御物可进者,扬雄传谓之御宿。三辅黄图御羞、宜春皆苑名也。辑濯,船官也。锺官,主铸钱官也。辩铜,主分别铜之种类也。」师古曰:「御宿,则今长安城南御宿川也,不在蓝田。羞、宿声相近,故或云御羞,或云御宿耳。羞者,珍羞所出;宿者,止宿之义。辑读与楫同,音集;濯音直孝反:皆所以行船也。汉旧仪云天子六厩,未央、承华、騊駼、骑马、辂軨、大厩也,马皆万匹。据此表,大仆属官以有大厩、未央、辂軨、骑马、騊駼、承华,而水衡又云六厩技巧官,是则技巧之徒供六厩者,其官别属水衡也。」
  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一〕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二〕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左内史更名左冯翊,〔三〕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四〕又左都水、铁官、云垒、长安四市四长丞皆属焉。
  〔一〕师古曰:「地理志云武帝建元六年置左右内史,而此表云景帝二年分置,表志不同。又据史记,知志误矣。」
  〔二〕张晏曰:「地绝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尹,正也。」师古曰:「京,大也。兆者,众数。言大众所在,故云京兆也。」
  〔三〕张晏曰:「冯,辅也。翊,佐也。」
  〔四〕师古曰:「廪主藏谷,牺主养牲,皆所以供祭祀也。」
  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一〕治内史右地。属官有掌畜令丞。〔二〕又(有)〔右〕都水、铁官、厩、廱厨四长丞皆属焉。〔三〕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四〕皆有两丞。列侯更属大鸿胪。元鼎四年更置(二)〔三〕辅都尉、都尉丞各一人。
  〔一〕张晏曰:「扶,助也。风,化也。」
  〔二〕如淳曰:「尹翁归传曰『豪强有论罪,输掌畜官,使斫莝』。东方朔曰『益为右扶风』,畜牧之所在也。」
  〔三〕如淳曰:「五畤在廱,故有厨。」
  〔四〕服虔曰:「皆治在长安城中。」师古曰:「三辅黄图云京兆在尚冠前街东入,故中尉府,冯翊在太上皇庙西入,右扶风在夕阴街北入,故主爵府。长安以东为京兆,长陵以北为左冯翊,渭城以西为右扶风也。」
  自太子太傅至右扶风,皆秩二千石,丞六百石。
  护军都尉,秦官,武帝元狩四年属大司马,成帝绥和元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直,哀帝元寿元年更名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
  司隶校尉,周官,〔一〕武帝征和四年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二〕捕巫蛊,督大奸猾。〔三〕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元帝初元四年去节。成帝元延四年剩绥和二年,哀帝复置,但为司隶,冠进贤冠,属大司空,比司直。
  〔一〕师古曰:「以掌徒隶而巡察,故云司隶。」
  〔二〕师古曰:「中都官,京师诸官府也。」
  〔三〕师古曰:「督谓察视也。」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一〕十二城门候。〔二〕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三〕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四〕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五〕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六〕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七〕虎贲校尉掌轻车。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八〕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二千石。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九〕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
  〔一〕师古曰:「八屯各有司马也。」
  〔二〕师古曰:「门各有候,萧望之署小苑东门候,亦其比也。」
  〔三〕师古曰:「掌北军垒门之内,而又外掌西域。」
  〔四〕如淳曰:「越人内附,以为骑也。」晋灼曰:「取其材力超越也。」师古曰:「宣纪言佽飞射士、胡越骑,又此有胡骑校尉。如说是。」
  〔五〕师古曰:「长水,胡名也。宣曲,观名,胡骑之屯于宣曲者。」
  〔六〕师古曰:「胡骑之屯池阳者也。」
  〔七〕服虔曰:「工射者也。冥冥中闻声则中之,因以名也。」应劭曰:「须诏所命而射,故曰待诏射也。」
  〔八〕师古曰:「自中垒以下凡八校尉。城门不在此数中。」
  〔九〕师古曰:「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今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己为名也。有戊校尉,有己校尉。一说戊己居中,镇覆四方,今所置校尉亦处西域之中抚诸国也。」
  奉军都尉掌御乘舆车,驸马都尉掌驸马,〔一〕皆武帝初置,秩比二千石。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二〕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三〕多至数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诸吏得举法,散骑骑并乘舆车。〔四〕给事中亦加官,〔五〕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中黄门有给事黄门,位从将大夫。皆秦制。
  〔一〕师古曰:「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为副马。一曰驸,近也,疾也。」
  〔二〕应劭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晋灼曰:「汉仪注诸吏、给事中日上朝谒,平尚书奏事,分为左右曹。魏文帝合散骑、中常侍为散骑常侍也。」
  〔三〕如淳曰:「将谓郎将以下也。自列侯下至郎中,皆得有散骑及中常侍加官。是时散骑及常侍各自一官,亡员也。」
  〔四〕师古曰:「并音步浪反。骑而散从,无常职也。」
  〔五〕师古曰:「汉官解诂云掌侍从左右,无员,常侍中。」
  爵:一级曰公士,〔一〕二上造,〔二〕三簪袅,〔三〕四不更,〔四〕五大夫,〔五〕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六〕八公乘,〔七〕九五大夫,〔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九〕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一〇〕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一一〕十七驷车庶长,〔一二〕十八大庶长,〔一三〕十九关内侯,〔一四〕二十彻侯。〔一五〕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侯,改所食国令长名相,又有家丞、门大夫、庶子。
  〔一〕师古曰:「言有爵命,异于士卒,故称公士也。」
  〔二〕师古曰:「造,成也,言有成命于上也。」
  〔三〕师古曰:「以组带马曰袅。簪袅者,言饰此马也。袅音乃了反。」
  〔四〕师古曰:「言不豫更卒之事也。更音工衡反。」
  〔五〕师古曰:「列位从大夫。」
  〔六〕师古曰:「加官、公者,示稍尊也。」
  〔七〕师古曰:「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
  〔八〕师古曰:「大夫之尊也。」
  〔九〕师古曰:「庶长,言为众列之长也。」
  〔一〇〕师古曰:「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更音工衡反。」
  〔一一〕师古曰:「言皆主上造之士也。」
  〔一二〕师古曰:「言乘驷马之车而为众长也。」
  〔一三〕师古曰:「又更尊也。」
  〔一四〕师古曰:「言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国邑。」
  〔一五〕师古曰:「言其爵位上通于天子。」
  诸侯王,高帝初置,〔一〕金玺盭绶,〔二〕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一〕师古曰:「蔡邕云汉制皇子封为王,其实诸侯也。周末诸侯或称王,汉天子自以皇帝为称,故以王号加之,总名诸侯王也。」
  〔二〕如淳曰:「盭音戾。盭,绿也,以绿为质。」晋灼曰:「盭,草名也,出琅邪平昌县,似艾,可染绿,因以为绶名也。」师古曰:「晋说是也。玺之言信也。古者印玺通名,今则尊卑有别。汉旧仪云诸侯王黄金玺,橐佗钮,文曰玺,谓刻云某王之玺。」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一〕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
  〔一〕师古曰:「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剩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
  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
  关都尉,秦官。农都尉、属国都尉,皆武帝初置。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一〕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二〕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僥。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僥僥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
  〔一〕师古曰:「吏,理也,主理其县内也。」
  〔二〕师古曰:「汉官名秩簿云斗食月奉十一斛,佐史月奉八斛也。一说,斗食者,岁奉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也。」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一〕光禄大夫无。〔二〕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大夫、博士、御史、谒者、郎无〔三〕。其仆射、御史治书尚符玺者,有印绶。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四〕成帝阳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绥和元年,长、相皆黑绶。哀帝建平二年,复黄绶。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
  〔一〕师古曰:「汉旧仪云银印背龟钮,其文曰章,谓刻曰某官之章也。」
  〔二〕师古曰:「无印绶。」
  〔三〕师古曰:「大夫以下亦无印绶。」
  〔四〕师古曰:「汉旧仪云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钮,文曰樱谓钮但作鼻,不为虫兽之形,而刻文云某官之樱」
  校勘记
  七二一页七行(皇)〔黄〕帝景佑、殿、局本都作「黄」。王先谦说作「黄」是。
  七二六页一二行博士,秦官,此处本提行,景佑、汲古、局本并同,惟殿本连上。王先谦说博士属太常,不提行是。
  七二七页二行尊大之(仪)〔义〕也。景佑、殿本都作「义」。王先谦说作「义」是。
  七二七页七行大夫掌论议,此处本提行,汲古本同,景佑、殿、局本连上。王先谦说此郎中令属官,不提行是。
  七二八页一行仆射,秦官,此处本提行,而景佑、殿本连上。王先谦说不提行是。
  七三〇页二行挏取其上(把)〔肥〕,景佑、殿本都作「肥」。王先谦说作「肥」是。
  七三一页一四行十(二)〔六〕官令丞,钱大昭说「十二」疑是「十六」。按殿本作「十六」。王先谦说作「十六」是。
  七三一页一六行(七)〔八〕官令丞。殿本「七」作「八」。王先谦说作「八」是。
  七三二页六行(供)〔共〕音居用反。景佑、殿本都作「共」。王先谦说作「共」是。
  七三六页三行分置左〔右〕内史。王念孙说脱「右」字,下文「右内史」、「左内史」皆承此句言之。
  七三六页一二行又(有)〔右〕都水、刘攽说「有」当作「右」。上云「左都水」,此云「右都水」。
  七三六页一三行更置(二)〔三〕辅都尉、钱大昭说「二」当作「三」。按景佑、殿本都作「三」。
  七四二页五行二千〔石〕违公下比,「石」字据景佑、殿、局本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二十四史
汉书叙例汉书卷一上高帝纪第一上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汉书卷二惠帝纪第二
汉书卷三高后纪第三汉书卷四文帝纪第四
汉书卷五景帝纪第五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
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
汉书卷九元帝纪第九汉书卷十成帝纪第十
汉书卷十一哀帝纪第十一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
汉书卷十三异姓诸侯王表第一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第二
汉书卷十五上王子侯表第三上汉书卷十五下王子侯表第三下
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汉书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汉书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汉书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第七下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