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说评论 》 讀《金瓶梅》品明朝社會 》
別人挖坑自己跳(1)
梅朝榮 Mei Chaorong
朝中楊提督犯事,親傢陳洪給西門慶送書一封:餘情不敘。茲因北虜犯邊,搶過雄州地界,兵部王尚書不發救兵,失誤軍機,連累朝中楊老爺,俱被科道官參劾太重。聖旨惱怒,拿下南牢監禁,會同三法司審問…… 西門慶叫吳主管抄錄一張東京行下來的文書邸報來看。上面端的寫的是甚言語:兵科給事中宇文虛中等一本,懇乞宸斷,亟誅誤國權姦,以振本兵,以消虜患事:臣聞夷狄之禍,自古有之。周之獫狁,漢之匈奴,唐之突厥,迨及五代而契丹浸強,至我皇宋建國,大遼縱橫中原者已非一日。然未聞內無夷狄而外萌夷狄之患者。 ——《金瓶梅》第十七回 明朝中葉,各種矛盾已經露出頭角。底層深受壓迫的人們逐漸開始反抗起來。在全國各地先後爆發了多次的農民起義,其中規模較大的三次是正統時贛浙閩山區的農民起義;成化時鄖陽山區的農民起義和正德時從河北平原發動的農民起義。 正統十二年(1447年),福建的地方官布政使宋彰為了賄賂宦官王振,對福建人民橫徵礦稅,任意搜刮,又禁止流民入山私開銀礦,並多次派巡卒入山鎮壓。閩浙山區的流民在葉宗留的領導下於浙江慶元、福建政和等地舉行起義,四周的農民紛紛響應。這支農民軍從江西、福建、浙江三省交界地區轉戰各地,聲勢強大。 隨之而來的是正統十三年(1448年),福建沙縣佃農鄧茂七,在沙縣舉起反抗的旗幟。自稱“鏟平王”,號召當地佃農不要嚮地主“送租”,而要地主親自來佃農傢取租;並不許地主再嚮佃農勒索“鼕牲”等物。 這支起義軍不久就攻占了沙縣、尤縣,進攻延平,並提出了“進京誅王振”的口號。他們與葉宗留的軍隊彼此呼應,聲勢和規模更加壯大。明朝多次發兵“進剿”,全無結果。 正統十四年(1449年),鄧茂七、葉宗留兩人先後戰死,他們的部衆仍堅持抵抗,直到景泰二年(1451年),葉宗留的部下陶得二還繼續在山區進行鬥爭。 在福建、浙江等地的農民起義被鎮壓之後不到二十年,鄖陽地區又爆發了更大規模的起義。鄖陽地處河南、陝西、四川、湖廣四省交界之處,是一個未開墾的山區。長期以來,許多農民流亡在這裏墾荒、采礦為生,聚集的流民達一百五十萬以上。 英宗天順八年(1464年),劉通(劉千斤)和石竜(石和尚)、劉長子等人,因為反對禁山,領導流民四萬餘人在房縣海溪寺起義。 成化二年(1466年),農民軍從房縣轉戰四川大昌、巫山等地,受到明軍的圍攻而失敗。成化六年(1470年),流民又在劉通部下李原的領導下,再度起來反抗。起義軍迅速控製了整個荊襄地區,起義群衆達百餘萬人。明政府調動二十五萬軍隊,並攜有大量的攻山火炮,對起義軍節節追逼,深入山區鎮壓。李原等堅持鬥爭,終因山洪暴發被擒犧牲。在鎮壓鄖陽起義的過程中,明朝政府采取了極端殘酷的手段,大肆殺戮,“死者枕藉山𠔌”,還把一部分流民遷往貴州充軍,途中“多疫死,棄屍江滸”。 鄖陽農民起義以後,又爆發了福建佃農丘隆領導的起義和廣西大藤峽瑤、僮的起義。到了正德時期,四川、湖廣、江西、福建以至河北、山東等地,都出現了農民起義,其中較大的是劉六、劉七的起義。劉六、劉七的起義爆發於北京附近的霸州,霸州莊田交錯,軍屯密佈,貧苦的農民和屯軍在勳戚、宦官、管莊軍校的剝削和政府的各種特殊差役的壓榨下,過着極端痛苦的生活。很多失掉土地的農民經常在平原上騎馬出沒,劫富濟貧,明朝統治階級稱他們為“響馬盜”。 武宗正德時,管理皇莊的宦官軍校對農民的剝削更加殘酷。1510年10月,以劉六、劉七為首等三十四人,在霸州號召起義,不出幾月,農民軍發展到十餘萬。起義者主要是流民、饑民、“響馬”和屯軍,也有個別知識分子等。農民軍分為兩支,一支由劉六、劉七領導,另一支由趙鐩、劉惠領導,他們以流動作戰的方式,轉戰於今河北、山東、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蘇八省地區,與江西、四川的起義互相聯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 殺人不見血的刀(1) | 殺人不見血的刀(2) | 殺人不見血的刀(3) | 太監敢頂半邊天(1) | | 太監敢頂半邊天(2) | 太監敢頂半邊天(3) | 玩主坯子皇帝命(1) | 玩主坯子皇帝命(2) | | 玩主坯子皇帝命(3) | 父母還是親生好(1) | 父母還是親生好(2) | 父母還是親生好(3) | | 特務行業很吃香(1) | 特務行業很吃香(2) | 特務行業很吃香(3) | 平民組織鬧黨派(1) | | 平民組織鬧黨派(2) | 平民組織鬧黨派(3) | 親兄弟得明算賬(1) | 親兄弟得明算賬(2) | | 親兄弟得明算賬(3) | 別人挖坑自己跳(1) | 別人挖坑自己跳(2) | 別人挖坑自己跳(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