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考古 》 跨世纪的问号:图说秦始皇陵 》
第22节:京师厩苑马厩坑
朱岩 Zhu Yan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车马器的名称可谓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在这组铜车马上,那各种类型的只闻其名难见其实的车马器零部件,都一一得到真实的再现,它为我们探讨秦代的车马结构、御驾出行、卤簿制度等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铜车马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金属铸造工艺中的一枝绚烂奇葩,其工艺之繁、体积之大,都是其他青铜器无可比拟的,因此享有"青铜之冠"的称号。
据专家研究,两辆铜车马结构相近,全部由7000多个零部件构成,金银饰件约占全部器件的一半以上。它的构件之繁杂、装饰之豪华、结构之精妙,都超乎了我们的想像。其中,最大的铜马重达230多公斤,而最小的销钉还不足1克,它充分展示了秦代的工艺制作水平。
为了修复这两件国宝级的艺术瑰宝,文物考古工作者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在全国数十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积极配合和协助下,秦俑博物馆先后历经了8年多的艰苦工作,终于在世人面前展现出这两辆焕然一新的青铜车马。
展出后的铜车马,立刻成为各新闻媒体和舆论追逐的焦点,它迅速成为了秦始皇陵园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人类"奇迹中的奇迹"。
京师厩苑--马厩坑
马,是古代征战疆场的重要战争资源,也是各类祭祀礼仪及帝王出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历朝历代均有专门负责马政的官署衙门。
秦人的崛起更是与马息息相关。当周天子还在镐京统治着中国的时候,秦人部落就已经在王国的西北边陲专门替国王养马放牧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京师内外设置了宫廷专用的厩苑,饲养了大量宝马良驹。在他死了以后,这位一生爱马的君主,也把这些爱物随之葬入地下,以供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中继续使用。
截止目前,在秦始皇陵园内外,已发现的近200座陪葬坑,其中用以葬马的马厩坑就占了一半以上,足见秦始皇对马的偏爱和重视了。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曲尺状马厩坑,位于始皇陵封土的西侧,正好处在陵园内外城垣之间,面积约1600平方米。经考古工作者的钻探和局部试掘,推测坑内可能埋藏着数百匹真马,经宰杀后,以三匹为一组,分别放置在盒状的木椁内,可以想见当年的场面是何等地蔚为壮观。
另外在陵园外城西南的上焦村一带,也陆续发现了98座马厩坑,它们呈南北向三行排列,占地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这些马厩坑中埋藏的马匹都是真马杀殉。
在马厩坑中,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喂马器具及工具,有些器皿上还刻有文字,如有"大厩"、"中厩"、"宫厩"、"左厩"、"右厩"等陶文,专家分析这些马厩坑应该是秦王朝中央厩苑的反映。
在这些马厩坑中,还发现了一批陶俑,可分为立姿和跽坐姿两种类型,它们是专门负责管理和饲养马匹的"圉人",这在文献中是有记载的。
立姿陶俑见于曲尺形马厩坑中,身高1.8-1.9米,头戴长冠,身着长褥,双手拢于腹前,神态肃穆,似为管理马政的中下级小吏。
跽坐俑见于上焦村马厩坑,头后绾圆髻,身着右衽长褥,双手抚膝,神情恭顺,身前放置陶灯、铁锸、铁镰等工具,应为饲养马的仆役。
秦人对于马匹的选择是有严格规定的,这得益于他们对马的深刻了解。在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人员对100多匹秦军的陶土战马测量了身高,他们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战马高度都统一为1.33米。史书上说:秦军选择战马的第一个条件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5尺8寸,5尺8寸正好是今天的1.33米。
"马背上得天下"是一句象征性的用语,它象征着通过武力征服来取得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秦帝国的天下,不正是通过那一匹匹深埋地下的战马驮载出来的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东方定律 | 第2节:强国梦 | 第3节: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图) | 第4节:千古一帝 | 第5节:匈奴对秦的威胁 | 第6节:嬴政巡游 | 第7节:《阿房宫赋》 | 第8节:骊山兀兮云飞扬(图) | 第9节:始皇陵上的修造 | 第10节:地宫的结构及其秘藏 | 第11节:布局之谜已经解开(图) | 第12节:群星璀灿捧北辰 | 第13节:再现帝都辉煌 | 第14节:寝建筑的恢宏气度 | 第15节:兵马俑坑和马厩坑(图) | 第16节:最漫长的埋伏(图) | 第17节:阴谋在韩国悄悄上演(图) | 第18节:秦俑一号坑(图) | 第19节:强弓劲弩的重要地位 | 第20节:他们是一支战车部队 | 第21节:陪葬坑中的宫廷生活 | 第22节:京师厩苑马厩坑 | 第23节:皇家园囿珍禽异兽坑 | 第24节:丰富多彩的宫廷娱乐 | |
| 第 I [II] 页
|
|